拓攻機器人尹亮亮:以第三方飛控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身份進入市場
飛控本身就是一個對技術要求很高的技術,而這正是拓攻的優勢所在。
無人機之所以能夠實現無人飛行,離不開它的“大腦”——飛控系統。而正是因為有了飛控的加持,無人機才能在空中完成自主起飛、自主導航、自主巡航、自主降落等一系列動作。
早年的無人機,關注的重點大多在于如何讓飛機穩定的起飛,如何飛的更高、更快,而現如今則是更強調智能化、終端化、集群化。無人機的功能也不再是簡單的玩具屬性,而是成為能夠應用于各種場景的“工具”。
無人機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轉變,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飛控技術的發展,而今天我們鎂客請講的嘉賓就是專注于飛控,以及整個反無人機應用發展的拓攻機器人。
基于充分的技術積累,進入無人機飛控市場
“夢想就像內褲,必須得有,但是逢人就秀給人看,也不合適。”
這是鎂客君在接觸拓攻之前,看到他們CEO張羽說過的一句話,很有意思,也足以見得整個拓攻的團隊在低調內斂的同時,也不缺乏適當的互聯網基因。
在和CTO尹亮亮聊到這句話的時候,他說:“低調做事,一直是我們公司的發展理念,作為一家無人機飛控研發和解決方案提供商,我們一直是以滿足客戶的需求為先導,只有真正解決客戶的使用難題,才能更好地為客戶創造價值。推動無人機行業進步,促進無人機在各個行業的應用,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做事低調,但是拓攻的技術實力卻一點都不“低調”,整個技術核心團隊均來自南航、北航等航空專業院校及國內相關的無人機研究所,并且一直在從事軍用無人機的研發,擁有10年的無人機從業經驗和產品研發能力。在創業之前,他們還曾經參與過多款軍工類無人機的研發,固定翼、直升機和多旋翼都有涉獵,目前則是以多旋翼為主。
所以,對于為何會選擇無人機領域創業的問題,CTO尹亮亮的回答并不讓人意外:“13年起國內無人機開始迅速發展,基于之前的技術積累,我們開始進入無人機飛控市場。”
做好無人機飛控系統及無人機解決方案提供商
都說飛控是無人機的核心技術之一,但很多無人機廠商并沒有完全掌握這項技術,并非他們不想自己做研發,而是大多受限于技術積累薄弱,導致研發出的飛控產品可靠性不高、更迭速度過慢,不得不選擇放棄。相對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無人機廠商來說,拓攻機器人的優勢就顯現出來,尹亮亮說到:“我們深耕于飛控領域多年,成熟的技術積累讓我們能夠以第三方飛控解決方案提供商的的身份進入市場。”
“我們給自己的定位是無人機飛控系統及無人機解決方案提供商。”他說:“術業有專攻,在無人機生態鏈上,我們只做自己最擅長的飛控,圍繞飛控給客戶提供最專業的產品和服務。對于植保、安防、巡線、測繪、物流等應用領域,我們能根據市場需求,配合客戶一起推出完整的行業整體方案。”
任何一種產品的研發、生產、測試和銷售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更何況對技術要求更高的飛控系統,在聊到產品研發過程中的難點,以及如何克服時,尹亮亮是這樣說的:“無人機飛控系統的定高、穩定性、抗干擾能力都是研發的難點,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從兩方面去解決:一方面是深入一線,充分了解客戶的實際訴求,到終端應用場景中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結合客戶產品有針對性的改進;另一方面,拓攻本身在飛控研發上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再加上我們不斷加大對研發的投入,讓每次迭代的產品經過大量、充分的測試和驗證,力求把可靠性做到極致。”
那么,擁有充分技術積累的拓攻,做出來的飛控產品究竟如何呢?尹亮亮向鎂客君介紹到:“應用于植保和巡視類的T1系列多旋翼飛控,在飛控的算法上進行了很多的優化,它的定高可以精確到亞米級別,并可以鎖定經緯度和高度做到精確懸停。即使是在風較大的情況下,也同樣可以在較小的范圍內穩定懸停,精度可以達到水平小于1.5米,高度小于0.8米。在RTK差分套件的支持下,可以實現厘米級的精準定位。”
除了不停完善、提高自己的飛控產品,拓攻還可以為客戶提供開放的SDK,進行二次開發,并結合不同應用場景改造不同的飛控解決方案。未來,拓攻將會打造一個無人機飛控平臺,與不同領域的合作伙伴一同協作,全面打通產業鏈,打造好用、穩定,可靠的無人機。
將飛控與監管平臺對接,可以從源頭反黑飛
說到無人機,就不得不說前段時間黑飛產生的巨大負面影響。雖然國家已經出臺相關無人機實名制政策,能夠對“黑飛”形成一定的束縛,但政策的“威力”還有待加強。
在和尹亮亮聊到“反黑飛”話題時,他表示只有規范的管理才能保障整個無人機行業的穩定發展,他說:“我們也一直響應行業號召,全力配合主管部門制定各種標準和規范。作為飛控研發企業,我們也有責任和義務為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的飛控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與主管部門的監管平臺對接,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對無人機進行實時管控,從源頭反黑飛。”
【鎂客·請講】專注于報道科技創新項目;我們敞開心扉面對每一位創業者,力求為您呈現一群鮮活、有性格的品牌和人物;我們傾聽創業故事和人生經歷、探討商業模式和行業趨勢、對接資本市場和供需雙方,以期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歡迎做客【鎂客·請講】,欄目合作請發送郵件至:post@im2maker.com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