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黑飛”技術漸趨成熟,但細節之處還需多加打磨

韓璐 8年前 (2017-06-08)

對于“反黑飛”目的的實現,其中的某些細節還需多加注意。

6月1日,在大家正理所當然的“裝嫩”的時候,無人機實名制政策也正式開始實施,不僅對無人機制造商和無人機擁有者要求登錄各種信息,也對“民用無人機”這一名詞進行了明確的定義。

然而,就在上線第二天,系統被曝出嚴重的“漏洞”,相關信息哪怕胡亂填寫也能通過。對此,官方回應,因為還沒有與公安部網絡進行有效性驗證的對接,目前的系統只對字符的類型和位數進行校驗。這也就是說,目前為止,這個所謂“實名制”的系統還只是一個擺設。相比于政策,在對“黑飛”的壓制上,“反黑飛”技術和產品更具備有效性。

之前,在《無人機實名制政策特稿|市場看好、資本關注,“反黑飛”正在崛起》(詳情點擊此處)一文中,不管是市場的需求,還是資本的關注,抑或是當前的政策環境來看,我們看到了“反黑飛”市場的崛起。

政府、企業共發力,“反黑飛”技術層出不窮

近年來,為了對付“黑飛”,除了政策之外,政府、無人機制造商以及相關技術服務商想出了多種措施,并在現實生活中付諸實施。其中,無人機制造廠商多是從內部系統著手,通過電子圍欄的設立等等來達到限制“黑飛”的目的,而政府和技術服務商中則是從外部入手,手段主要分為三類:

干擾阻斷:主要通過信號干擾、聲波干擾等技術來實現。

暴力摧毀:除了用激光武器直接打落,還包括一些奇特的手段,比如讓老鷹在空中直接抓住無人機,或是讓無人機、鳥類等飛行物體帶著捕網空中攔截。

監測控制:主要是劫持無線電控制等方式,讓無人機空中懸停,或是直接降落、原地返回。

手法多樣,但技術還需繼續錘煉

目前,這三種“反黑飛”手段已經逐步實現了商業化,雖然價格下至幾十萬元,上至數百萬元,但在機場以及一些注重安全隱私的場所,這些產品的市場還是很大的,用后洪電子科技CTO汪東的話來講,這個市場是可以達到千億人民幣級別的。當然,不僅僅是B端市場,在一些C端市場,這些產品也存在一些市場需求。

與此同時,在反無人機效果的實現上,某些技術問題是我們所需要注意的,也是需要繼續打磨的。

受到干擾的,不僅僅只有黑飛無人機:目前,市面上實現商業化的“反黑飛”產品主要通過干擾來達到目的,而在這之中,總會有一些“被殃及的池魚”。

比如通過劫持無線電來奪取對黑飛無人機的控制權,在效果上,的確,在有效的同時,這種方法在安全性方面也能夠有保障。不過,我們要意識到,對于一些通訊設備,其所依靠的也是無線電。由此,在利用無線電奪取黑飛無人機控制權的同時,一些正常的通訊行為或將受到一定的波及,而從另外一方面來講,因為無線電會對無人機的飛行行為產生影響,當雙方無線電的覆蓋范圍重合,“反黑飛”的過程也有可能受到影響。

比控制手段,更難的是黑飛無人機的監測:目前在監測這塊,雷達是使用最多的方法,不過,在某些時候,它的局限性也是明顯的。

首先,黑飛無人機的出現地點是隨機性的,再加上“低慢小”(飛行高度低、飛行速度慢、體積?。┑奶攸c,利用雷達來進行監測是有一定難度的。另外,雷達監測的范圍是固定的,若黑飛無人機是在其檢測范圍之外飛行,那么,雷達本身就為自己的設立了一個“盲區”。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僅僅依靠雷達對黑飛無人機進行監測是行不通的,它還需要其他的一些輔助技術。

事實上,在雷達之外,還有一些監測手段,其中分別涉及到聲音和光學。當然,在實際場景中,僅僅依靠某一種技術是難以實現監測效果的,這就意味著技術的結合。“雷達檢測存在一定局限性,當距離遠了,聲音的監測效果將會大打折扣,而一旦遇到霧霾天,或是被什么東西所遮擋,攝像頭也難以監測到黑飛無人機。此時,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是將多者進行融合,從而在大部分場景中盡量降低由天氣情況、地理環境因素所帶來的對監測行為的影響。”全盛科技聯合創始人呂盛表示。

目前,雖然國家在政策上已經較為關注“黑飛”現象,但越發猖狂的“黑飛”還是激發了市場需求的高速增長,這是目前政策難以追上的速度。在此等情況下,“反黑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對其技術的督促也在不聲不響中進行。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