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實名制政策特稿|市場看好、資本關注,“反黑飛”正在崛起

韓璐 8年前 (2017-06-01)

從政策和需求來看,“反黑飛”越來越重要,市場也正在不斷崛起。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今天是最適合明目張膽“裝嫩”的六一兒童節。不過,在無人機廠商和無人機玩家的眼里,今天是無人機實名制政策正式實施的日子。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行業應用的落地,無人機市場的發展也逐漸走向成熟,隨之而來的則是“黑飛無人機”數量的增長,以及各種安全隱患的增加。舉個數據: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曾發布一份《2015中國無人機報告》,內容顯示國內具有培訓資質的無人機駕駛員培訓機構共43家,取得駕駛員合格證的有1250人,到了2016年,相信這個數值不會減少,只會增加。

近年來,雖然我國出臺了相應的政策,但是因為落實力度不夠、難以追究責任等因素,“黑飛”現象并沒有得到緩解,比如今年4月份,僅成都雙流機場先后就發生了8起無人機黑飛干擾航班起降事件。而在更為完善的政策之前,響應需求的“反黑飛無人機”(以下簡稱“反黑飛”。之所以不稱為“反無人機”,原因在于“黑飛”現象最為亟待解決)技術和市場逐步發展起來。

市場看好、資本關注,“反黑飛”正在崛起

政策疏漏和監管無力,使得“反黑飛”越來越有必要

根據我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管理規定》,實名登記包括無人機制造商和無人機擁有者,其流程包括:

民用無人機制造商和民用無人機擁有者在“無人機實名登記系統”上申請賬戶。

民用無人機制造商需要實名登記的信息內容包括:制造商名稱、注冊地址和聯系方式;產品名稱和型號;空機重量和最大起飛重量;產品類別;無人機購買者姓名和移動電話。

個人民用無人機擁有者登記信息包括:擁有者姓名;有效證件號碼(如身份證號、護照號等);移動電話和電子郵箱;產品型號、產品序號;使用目的。

如果民用無人機擁有者是單位組織,則要在“無人機實名登記系統”中登記單位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或者組織機構代碼等。

另外,民用無人機擁有者還需要將系統給定的等級標志粘貼在無人機機身上。

對于此次頒布的“無人機實名制”政策,的確,這是中國民航局系統化管理無人機的重要一步,從理論意義上也能夠對“黑飛”產生一定的桎梏。不過,站在現實的角度來講,該政策的“威力”還有待加強,再加上其他種種因素,從而造就、甚至加強了“反黑飛”市場存在必要性。

很多技術開源之后,無人機的組裝變得容易了

市場看好、資本關注,“反黑飛”正在崛起

以關鍵詞“無人機組裝”在某寶上進行搜索,結果發現,售賣無人機組裝零件的產品共有近3000件,其中價格從十幾元到2000多元不等。當然,或許其中的某些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無人機”,但這一市場還是較為直觀的告訴了我們一個事實——DIY一臺無人機并不是一件難事,尤其是對于那些技術愛好者。

另外,因為飛控的開源,以及網上出現的無人機DIY教程等等,這些也都造成了無人機技術門檻降低、“無照”無人機數量增多的現象。

不僅僅是無人機,航模也是要防范的對象

大家應該注意到,此次無人機實名制的覆蓋范圍并沒有“航模”。作為一個經常被人將之與無人機搞混的產品,雖然不具備任何自主模式,但是航模的潛在危險也是不可忽視的。畢竟在機場場景中,航模和無人機一樣能夠對飛機造成巨大的影響。并且,航模也是可以攜帶一定的物體進行移動的。

此外,據大疆公關經理張梵晞表示,在政策落實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操作難點。比如其中所要求的民用無人機制造商填報無人機購買者姓名和移動電話之條款,制造商在執行中可能會遇到諸多困難,難以滿足相關要求。所以說,從政策本身出發,其中的漏洞也需要“反黑飛”技術來進行補救。

市場看好、資本關注,“反黑飛”正在崛起

主動or被動,反黑飛手段花樣百出

目前,針對“黑飛”現象,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發力“反黑飛”。其中,將他們的關鍵技術按照不同的劃分標準,我們可以將其分為主動和被動:

主動——無人機制造商

站在無人機制造商的角度,他們的“反黑飛”幾乎都是從系統內部著手。比如說電子圍欄,當到達某個限定的禁飛區域后,無人機將返航或是降落;又比如大疆此前所采取的手機認證,未經認證者在無人機的操控上將受到多重限制。

被動——“反黑飛”廠商

整理一下,“反黑飛”廠商的手段主要分為三大類。

干擾阻斷:這一類主要通過信號干擾、聲波干擾等技術來實現。比如后洪電子,利用超高頻寬帶干擾技術對無人機的遙控信號進行壓制,以迫使無人機自行降落或返航。

暴力摧毀:該實施過程相當簡單粗暴,像用激光武器直接摧毀無人機,或是讓無人機、鳥類等飛行物體拿著捕網正面迎敵。從效果上來講,這類手段的效率還是不錯的。

監測控制:主要是劫持無線電控制等方式。比如國外的創企巴特爾(Battelle)所研制的手槍,通過干擾無人機與操控者之間的無線電頻率,使之在原地徘徊,或是直接落地,亦或是自行返回,

另外,在手段之外,產品形態也是千姿百態,各有不同。像前面提到的巴特爾,其產品形式就是一把具備干擾作用的長槍,也有像國內全盛科技這樣的,打造一套包含多個單件、集成檢測干擾功能的整體系統。

市場看好、資本關注,“反黑飛”正在崛起

市場預測良好,資本關注,“反黑飛”市場正在崛起

據國外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 & Markets首次發布的“反無人機市場報告”介紹,分析家預測,在2017-2022年間,反無人機市場將以每年約24%的速度增長,到2022年,市場總額將達到11.4億美元。與此同時,越來越多企業踏進了“反黑飛”市場,資本關注度也在逐步提升。

國外:

2016年5月,德國公司Dedrone完成1000萬美元A輪融資,由Menlo Ventures領投,今年2月宣布又獲得1500萬美元新一輪融資;

2016年4月,圣地亞哥的初創公司SkySafe拿到了來自A16Z的300萬美元的種子輪投資;

2017年5月,美國猶他州的Fortem Technologies獲得了550萬美元的種子投資,Signia Venture Partnersand Data Collective(DCVC)領投;

國內:

2017年1月,全盛科技透露,已經完成數百萬人民幣的種子輪融資;

2016年6月,電科智達獲得由真然資本投資的100萬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

……

在此之外,獲得融資的國內外企業還有不少。從整體情況來看,相比于國外,國內以“反黑飛”為主要業務的玩家數量并不多,更多的玩家只是將其作為其中的一塊業務來開展。

根據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獲知,在安全隱患、資本參與等因素的推動下,“反黑飛”市場正在崛起。

市場看好、資本關注,“反黑飛”正在崛起

對于接下來“反黑飛”市場的走向,全盛科技聯合創始人呂盛表示:“現在的‘反黑飛’市場正在進入下半場。在上半場時,反黑飛產品主要以電子干擾槍為主,市場主要覆蓋范圍是大型賽事活動或是重要安保工作等等。2017年之后,市場也進入了下半場,常態化的安防市場被開啟,市場容量也變得更大。”

其中,除了民用機場正常的安防需要,在某些特定場景中,其市場需求更大,比如那些不能為普通民眾所知的國家安防重要場所。上海后洪電子科技CTO汪東表示,目前“反黑飛”產品的應用場景雖然還很小眾,不能像民用市場那樣達到幾十億的這樣一種規模,但還是能夠達到千億元的量級。

當然了,隨著市場的進一步打開,“反黑飛”產品未來也將漸漸走入民用市場。一方面,特定場景中的安防市場是有容量的,并不能夠容納過多的企業競爭;另一方面,在民用市場,或許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價格使得產品的普及度并沒有那么的高,但是在某些高端場所,對于愈加重視安全、隱私的某些市場來說,“反黑飛”產品也是迫切需要的。

市場看好、資本關注,“反黑飛”正在崛起

結語

當前,針對“黑飛”現象,我國的相關法律條例正在彌補空缺。不過,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當下,隨著政策逐步出臺,再經過與市場、制造商、玩家磨合之后的一步步完善之后,“黑飛”現象或許不能被完全消滅,但是比之現在將會好很多。

與此同時,對于那些無證飛行的無人機以及非法操作的玩家而言,通過對其無人機的干擾和控制,“反黑飛”技術也能夠起到相當的震懾作用。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