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Care特朗普退出《巴黎協定》群聊,因為硬科技已擔起環保大任
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上的工作還有很多要做。
今天,特朗普在白宮玫瑰園的演講中,正式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為了“保護美國和它的子民”,他會通過談判為美國謀求更有利的條款,他說:“雖然我們退出了,但未來會重啟談判,為美國帶來一個更為‘公平’的協定。”作為全球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國,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就意味著將不再遵守節能減排的承諾。如此一來,氣候進一步惡化的風險急劇增加。
反觀國內,習大大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就明確說過,“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加強生態環保合作,建設生態文明,共同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緊接著環保部發布了《“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合作規劃》,而這正是貫徹落實打造“綠色絲綢之路”精神的路線圖。
由此可見,在“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中,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所以還有很多相關的工作要做,畢竟“一帶一路”沿線多為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生態環境復雜,經濟發展對資源的依賴程度較高,普遍面臨著工業化、城市化帶來的發展與保護的矛盾,加快轉型、推動綠色發展的呼聲不斷增強。
那么,硬科技領域中又有哪些技術可以應用于環保產業呢?
五大硬科技助力環保產業
利用人工智能預測植被覆蓋情況
全球大片森林的退化,影響了整個生態環境。為了可以實時掌握森林的變化,現在已經有很多國家啟用人工智能程序Terra-i。它能根據實時的降雨量來預測特定區域的植被面積,然后再把預測結果跟衛星圖片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得出的差異,就能精確呈現出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值得一提的是,Terra-i在分析時還能夠利用神經網絡“學習”不同降雨量與植被面積之間的關系,而它的分析結果還能夠為環保工作者直觀的呈現出陸地上整片森林的樣子。
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助力節能減排
早在2015年,IBM和北京市環保局合作推出“綠色地平線”項目,利用IBM認知計算、大數據分析以及物聯網技術,分析空氣監測站和氣象衛星傳送的實時數據流。除了能夠提供精準的天氣預測之外,還能實現對污染來源和分布狀況的實時監測。
此外,在節能減排方面,IBM研究院開發了一套新能源功率和天氣模型預測解決方案,結合天氣預報和優化分析技術預測風能和太陽能的發電功率,能夠幫助能源電力公司提高新能源發電并網的可靠性。目前該項技術已經在國網冀北電力的張北縣風光儲輸示范項目(670MW)的一期工程(160MW)得到應用,并在現有基礎上增加大約10%的新能源并網量。
無人機成為環境監測新途徑
近些年無人機技術的高速發展,讓這一局限于科幻電影的技術走進現實生活。在環保領域,無人機也成為環境監測的新途徑。人們可以利用無人機來進行高空拍攝,觀察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的景象、觀測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偏遠草原中的罕見禿鷹以及珊瑚礁。
除此之外,無人機還可以用于植樹造林、監測森林退化情況、追蹤動物、抵抗森林火災等等,已成為環保領域必不可少的工具。
利用計算機模型反饋生態系統如何運行
生態環境的惡化,往往伴隨著人類干擾、物種入侵、火災等現象,那么在這之前的自然棲息地是什么狀況?計算機模型往往能提供最準確的答案,LANDFIRE項目被證實很有效。LANDFIRE描繪了美國超過1800個生態系統在原始狀況下是如何運行的,這樣就產生了美國首個“生態系統百科全書”。它最初被用來創建名為“植被偏差”的數據集,把這些生態系統的當前狀況與“原始”狀況進行比較。LANDFIRE輸出了數量驚人的地圖,已被用于監測阿巴拉契亞山道的自然狀況、全美荒地的火災隱患等諸多用途中。
森林測繪助手:激光雷達
將激光雷達應用于遠程繪制森林,是一種判斷伐木情況的高效而準確的工具。當一架裝備有激光雷達的飛機飛過森林上空,會釋放出光脈沖信號,這些信號從植被折返后,將再被飛機檢測到,通過分析這一過程的耗時就能夠完成對森林的測繪工作。
但這樣一來就需要動用到飛機和激光雷達設備,其成本高于傳統的地面測控。不過,隨著激光雷達成本的不斷降低,這項技術將成為環保產業中的利器。
硬科技企業要抓住“一帶一路”機遇,勇敢走出去
縱觀國內硬科技領域的企業,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激光雷達等領域中,除了BAT三大巨頭之外,還有中科云創、禾賽科技、拓攻無人機、芝麻科技、潛行科技、小視科技等眾多有實力的企業。而“一帶一路”帶來的環保產業機遇,正是這些企業“走出去”的好機會。
雖然對于“走出去”的硬科技企業來說,一定會面臨眾多挑戰,就比方說當地法律法規、項目標準、以及語言文化上差異,但是這些挑戰在國家大力推進“一帶一路”的契機下,或許都將迎刃而解。
所以,這些有實力的硬科技企業,一定要抓住機遇,勇敢的“走出去”。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