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高峰堵車絕望嗎?亮出大招的滴滴也許能幫你走街串巷
滴滴的智慧交通業務或將成為公司盈利的主要來源。
馬上又要迎來五一假期,一年幾度的節假日高速堵車盛宴又將開始,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恐怕離不開如下幾個數據,根據公安部交管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3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首次突破3億輛,其中汽車達2億輛;全國49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19個城市超過200萬輛,6個城市超過300萬輛。
如此大的汽車保有量也就延伸出城市交通壓力劇增的問題,全國一二線城市早晚高峰的交通擁堵,以及每逢節假日的高速擁堵就成為人們出行時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在互聯網日益發達的今天,科學的大數據分析、調控,或許可以成為解決擁堵的方案。
而曾經的網約車霸主——滴滴,最近宣布對各地交通管理部門開放“滴滴交通信息平臺”,這一舉動,可以說不亞于之前百度開源自動駕駛技術的威力。
作為曾經的網約車霸主,滴滴智慧交通的“智商”很關鍵
滴滴,這個曾經的網約車霸主,就在人們以為將會受到新政的影響逐步淡出人們視線的時候,悄然的亮出了大招:新成立了智慧交通FT團隊,并先后與深圳、南京、沈陽、貴陽、成都等11個城市的政府交通部門展開了戰略合作,與當地政府重點是通過提升聯通信號燈的使用效率,來提高車輛通行效率。
治堵一直以來都是很多一二線城市多年一來最頭痛的問題,而能夠打動這些城市的交通主管部門,足以見得滴滴智慧交通的“智商”一定夠高。而這一切,離不開滴滴多年苦心收集的大數據。
滴滴現在在全國建設了8個數據中心,而他們擁有的服務器和數據量在國內很可能僅次于BAT。當然,這一切離不開他們有超過2000萬日峰值訂單量、每日70TB定位軌跡數據和2000TB處理數據。
而這些數據能做什么?滴滴現在能做的就是通過分析這些數據,為公眾提供實時路況的同時,再利用人工智能合理分配道路資源、改變道路交通信號燈時間,進而實現多維度、精準的路況預測以及路徑規劃。
網約車對于滴滴來說,很可能成為附屬業務
可以說,網約車新政的出臺,規范了整個網約車市場的同時,也給了滴滴當頭一棒。甚至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新政把滴滴從網約車市場上的“王座”上,硬生生的拽了下來。遲遲未拿到網約車平臺資質的滴滴,現階段也在做著自我調整,那些不符合規定的滴滴司機們,自然也就成為了調整的“犧牲品”。而調整之后的滴滴,必然不會再擁有往日的輝煌。
不過,在這段調整的時間內,滴滴似乎找對了發展方向,與城市交通部門戰略合作,讓自己最有價值的大數據可以做到物盡其用。當滴滴的智慧交通系統接入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統中,那么滴滴將不再只是一個出行平臺,而是成為一個出行工具,還是人人都需要的那種。
未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釋放出大數據潛能的滴滴智慧交通,除了可以智慧管理交通信號燈和交通誘導屏之外,還能夠在分析代駕熱點地區之后為交警提供預防和檢查酒駕的重點區域,在分析公共出行數據之后改變公共交通工具的調度………
上述的這些,極有可能會成為滴滴未來的核心業務,所以規范化之后的網約車業務自然有可能成為一個附屬業務,在收集到足夠數據之后為智慧交通這個核心業務服務。
智慧交通是大勢所趨,也是滴滴完成轉型的關鍵
智慧交通,就是在交通領域中充分運用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自動控制、移動互聯網等現代電子信息技術面向交通運輸的服務系統。而且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構成,是解決交通問題的最佳方法。眾所周知,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動脈,所以說智慧交通的發展是大勢所趨。更何況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智慧交通的市場規模將在千億元級別,如果算上其他上下游產業鏈,整個市場規模將高達萬億元級別。
對于滴滴而言,在解決了年初與高德地圖之間的“阿里系內斗”、成功接入ofo共享單車、與全國多個城市簽署智慧交通合作協議之后,總算是找準了未來公司的核心方向。而且,大量的出行數據作為滴滴的核心資產,使得其在智慧交通領域擁有足夠的話語權,進而帶來可觀的盈利預期?;蛟S,這也就是滴滴能夠在網約車行業受到“擠壓”之后,仍然能夠傳出新一輪融資高達數十億美元的根本原因。
所以說,轉型之后的滴滴,已然不再是單一的出行平臺,而是真正轉變成一家科技公司,或者更準確來說是一家“討喜的”人工智能公司。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