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電寶的火爆,會是資本重新開局的又一輪游戲嗎?

Joker 8年前 (2017-04-13)

說實話,鎂客君已經在等著免費充電,外加送紅包了。

得前陣子有一天,鎂客君攜未婚妻陪母后大人在家門口的烤魚店吃飯,結賬的時候發現收銀臺上有一個很奇怪的物事。但當時累了一天的鎂客君急于回家挺尸,所以也就沒細查看那個方方的柜子究竟是個什么鬼……后來才知道,原來它竟然有一個與時俱進的名字,叫:共享充電寶。

當所有資本都涌向共享充電寶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這是不是偽需求

直到最近,憑借“10天吸金3億+”的逆天表現,之前默默無聞的共享充電寶徹底火了?,F在,鎂客君跟行業大牛們交(che)流(dan)的時候,只要提幾句“共享充電寶”,就會被對方稱贊“有文化”!

但是,但是,鎂客君畢竟已關注共享經濟領域多年,是不會被甜言蜜語打敗的。那么問題就來了:話說,共享充電寶究竟是不是一個偽需求?

當手機電池性能越來越好,人們對充電寶的依賴只會越來越少

曾幾何時,一句魔性的廣告詞傳遍祖國的大街小巷:“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廣告詞雖然有些扯淡,但咱們由此也不難看出,智能手機快充技術正在飛速發展,而且已經日益成為衡量手機整體性能的硬杠杠了。

當所有資本都涌向共享充電寶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這是不是偽需求

除此之外,國內外眾多手機主機廠、科技公司都在研發無線充電技術,而且距離真正商業化也已越來越近了,甚至可以說近幾年就能實現。

所以,能預見的是,隨著智能手機的電池性能、快充技術和無線充電技術逐步提升,人們對充電寶的依賴都會慢慢減少,更何況是“共享”充電寶呢?

“收費充電”模式不合常理,合作店家有得罪顧客的風險

找到更多的商戶合作,恐怕是現階段共享充電寶公司最主要的使用場景,但是從實際來說,恐怕現實會更加“骨感”。

當所有資本都涌向共享充電寶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這是不是偽需求

對于共享充電寶入駐,鎂客君特地采訪了幾位做餐飲的朋友,他們大多是這么說的:“我個人并不看好共享充電寶,消費者到我們這樣的餐廳消費的時候,大多希望我們可以提供一些配套服務,給手機充電就是其中之一?,F在倒好,充個電還要付錢,已經有不少客人跟我抱怨這個事了。還有啊,不夸張的講,客人很可能就因為這個充電要收費就不來我們家消費了。”

后來,鎂客君也在一個朋友的店里坐了一會。一杯茶的功夫,共有5名客人走到共享充電寶面前,但是只有1個人拿走了一個充電寶。其余的4人中,有3人發現要交100元押金而選擇問商家借一個充電器,剩下一人則是因為發現充電線還需額外付費而轉身離開。

所以,不難看出,從合作商戶的角度來說,共享充電寶的入駐對雙方來說恐怕都不是很好的選擇。而且對共享充電寶公司來說,放在合作商戶的充電寶使用頻率上恐怕也很難盡如人意。

資本追逐共享充電寶的同時,請勿忽視風險

其實,就和共享單車火爆之初一樣,共享充電寶的最大問題在于:缺乏盈利模式。當初鎂客君在給共享單車把脈的時候,曾經這樣寫到:

一輪接一輪高額融資,更多的投資人擠破腦袋加入。不得不說,現在的共享單車領域看起來和當初瘋狂燒錢的滴滴、Uber并沒有區別。先燒錢后賺錢的模式,也符合目前國內互聯網公司靠燒錢搶占市場份額的老套路。

這樣一種近乎“病態”的資本游戲,或許會讓共享單車和現在的網約車一樣,面臨生存的難題。到時,早期投資的金主們,或許早已撤出,準備“禍害”下一個領域的市場。

當所有資本都涌向共享充電寶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這是不是偽需求

所以說,共享充電寶市場的火爆,或許只是資本在玩膩了網約車、共享單車市場之后,重新開局的又一輪游戲。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