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賽科技李一帆:定位激光雷達整體方案解決商,填補國內市場空白

Joker 9年前 (2017-02-27)

目前來看,近五年內機械式激光雷達還將會是主流產品,這也是禾賽科技的主攻方向。

對于Level 3級別的輔助自動駕駛和Level 4級別的無人駕駛而言,激光雷達可以說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用于雷達系統的激光波長一般只有微米的量級,因而它能夠探測非常微小的目標,測量精度也遠遠高于毫米波雷達及其他車載標準雷達。

目前國外有能力生產激光雷達的公司有Velodyne、Ibeo和Quanergy。Velodyne的64線激光雷達產品單個售價高達8萬美元,想要大范圍商用還不切實際。Ibeo激光雷達線數最高達8線,并不能滿足無人駕駛的需求。而Quanergy的固態產品還處于實驗階段,未經過工業驗證。

禾賽科技李一帆:定位激光雷達整體方案解決商,填補國內市場空白

我們今天鎂客請講的主角則算是國內激光雷達行業的領軍企業——禾賽科技。

不安全現狀的他們,憑著一股熱血開始創業

比起在大集團拿著高薪,過安穩的人生來說,不安于現狀的創始人們都有一種“想做些自己熱愛的,有社會價值的事情”的熱血。他們在硅谷相遇后便一拍即合,決定開始做些能改善人群生活質量的產品,而他們善于抓住機會的特點也促使他們回國繼續開創他們的事業。

禾賽科技李一帆:定位激光雷達整體方案解決商,填補國內市場空白

禾賽科技三位創始人:孫愷、李一帆、向少卿(從左至右)

當談到為何選擇回國創業,而不是留在硅谷這個高科技人才匯集地時,禾賽科技CEO李一帆說:“在硅谷,中國人的人脈基本上還是聚集在華人圈內,希望憑借一己之力拿到政府資源或者接觸到企業大鱷的難度非常大,你能數得上的在美國卓有成就的中國企業家其實鳳毛菱角,這不是說中國人的創業基因不夠強,確實是資源和政策的限制。但國內就不一樣了,創業環境對于一個本土國人而言就優越的多。”

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一流的激光雷達產品

接下來,在談到為何會選擇激光雷達領域進行創業時,CEO李一帆從兩個方面回答了這一問題:

“首先是市場。近些年,汽車行業正面臨著一次巨大的變革,全球各大整車廠和互聯網巨頭都相信,無人駕駛和車聯網的到來將是一個不可逆的大趨勢。而無人駕駛技術想要無限接近100%的安全和穩定,就離不開激光雷達技術??梢哉f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飛速發展,激光雷達產品的市場前景也是一片光明。

禾賽科技李一帆:定位激光雷達整體方案解決商,填補國內市場空白

其次,激光雷達是技術壁壘極高,前景廣闊的“沙漏行業”,而禾賽是在激光領域的專業積累和豐富的研發經驗有能力做出世界一流的產品。從成立之初,我們就致力于激光傳感器的開發,在相關技術上有深厚的積累。再加上創業團隊都是相關領域的技術大牛,所以我們有信心做出世界一流的激光雷達產品。”

可以說,車載激光雷達市場目前處在井噴前夜,屬于寡頭壟斷市場,目前只有兩家公開銷售產品(美國Velodyne、德國Ibeo),下游服務的客戶主要還是無人車測試市場。2015年,全球激光雷達的市場規模就已經有1億美金左右,預計2020年車載激光雷達全球市場容量為18億美金,2025年110億美金,2040年達到2500億美金。市場規模必將迎來井噴式的爆發,想必這也是禾賽科技選擇專注于激光雷達技術的主要原因之一。

市場對于激光雷達產品的需求已經悄然改變,高性價比將逐步成為主流

和Velodyne、Quanergy一樣,禾賽科技的激光雷達產品主要還是面對無人駕駛汽車的測試市場,主要有主流整車廠、無人車測試開發公司、機器人公司、高校無人車隊和實驗室、測繪等各個領域的客戶。那么,近些年隨著車載激光雷達發展,客戶在需求上有沒有變化?又有哪些變化呢?

禾賽科技李一帆:定位激光雷達整體方案解決商,填補國內市場空白

CEO李一帆這樣說道:“從需求上來說,隨著高級輔助駕駛系統和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成熟,市場對激光雷達的量產需求正在變得越來越迫切。除了熟知的Baidu,Google,Uber等著名無人車測試企業在使用激光雷達外,我們已經看到Audi,Volvo等車企已經啟用了激光雷達作為量產車上的傳感器的明確計劃。同時,市場對激光雷達的要求不再僅僅局限于其功能,更是對它的體積,性價比,以及與整車的契合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保證性能的情況下提高產能,降低成本,更好的和汽車融合成為了目前激光雷達公司思考的課題了。”

市場對于激光雷達產品的需求已經悄然改變,而現如今國際市場上則基本上被2、3家企業壟斷。所以鎂客網的下一個問題就是,禾賽科技打算用什么方式打破這一僵局?

禾賽科技李一帆:定位激光雷達整體方案解決商,填補國內市場空白

“高性價比”,CEO李一帆這樣說道,“我們的產品從一開始就是以量產的標準來設計,就是希望可以在較低的價格下拿出與國外廠商相較效果相同,甚至更好的產品。”

所以說,這樣從目的出發的研發方向,或許能夠給禾賽科技帶來打破現有市場格局的契機。畢竟激光雷達想要真正實現商業化,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高昂的生產成本問題。

踏實做產品,定位激光雷達整體方案解決商

可以說,目前來看禾賽科技是國內激光雷達領域的領跑者之一。因為他們是國內第一家做出32線激光雷達產品,并且敢把demo拿出來讓大家看的。此外,鎂客網還了解到他們會在今年第一季度拿出能交付給客戶貨真價實的產品進行使用。

禾賽科技李一帆:定位激光雷達整體方案解決商,填補國內市場空白

誠然,禾賽科技曝光外界的時間并不長,鎂客網了解到主要是因為他們不希望拿前期“PPT產品”對外宣傳。所以,他們決定等自己真正能夠拿出有實力的產品,并經得起客戶使用時,再秀出自己的“肌肉”。不得不說,這樣務實的創業精神,值得所有創業者學習。

接下來,再談到在對應領域的產業鏈中,是如何定位自己的問題時,CEO李一帆說到:“我們對自己的定位是整體方案解決商。我們不僅僅致力于開發不同原理的激光雷達硬件,同時開發配套的軟件系統,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整體的方案。這樣一來,也能夠填補國內針對無人駕駛的激光雷達市場的相對空白。”

不難看出,禾賽科技之所以可以成為國內激光雷達領域的領跑者之一,離不開他們清晰的市場定位,以及腳踏實地做產品的宗旨。

禾賽科技的小目標: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機械式激光雷達產品

不同于很多創業公司在未來規劃目標時的高談闊論,CEO李一帆的回答,再次契合了鎂客網對于他們務實穩重的判斷。他是這樣說的:“任何一家做激光雷達產品的公司,都希望可以對標Velodyne,禾賽科技也是如此。但是我們希望可以做出擁有更好效果的產品,同時可以保持高性價比。”

禾賽科技李一帆:定位激光雷達整體方案解決商,填補國內市場空白

但是,目前激光雷達領域的尖端產品已經從機械式向固態轉變。對于這樣一個技術變革,禾賽科技將怎么做呢?李一帆認為:“目前市場上Mems振鏡和準固態激光雷達技術還不成熟,沒有正式的產品出售。這些方案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上游器件以及半導體工藝的成熟度,而這兩者都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產品級別的。我們在對每一種方案進行深入研究之后認為,近五年是機械式激光雷達的天下,五到十年內會逐漸過渡到全固態方案的激光雷達。”

所以,基于這樣的市場判斷,禾賽科技近幾年的目標還是把機械式激光雷達產品做到符合客戶需求,可靠性上符合車規,并且進一步將成本降低,進一步鞏固其在國內激光雷達行業的領跑位置。

市場爆點愈發臨近,降低成本將成為接下來的重點方向

整個激光雷達市場有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雖然現在的產銷量并不高,但離這個市場的爆發點已經越來越近。各大自動駕駛研發公司為了可以實現在2020年前后,自動駕駛商用化的目標,就不得不加大激光雷達的采購量。屆時,激光雷達市場的整體年產銷量將達到幾十萬、幾百萬臺,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逐年提升。所以說,激光雷達市場的爆發點來臨,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

但是,目前激光雷達高昂的售價,也是業界的普遍現象,不過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產能受限。但是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商用化,必將刺激激光雷達產品的市場需求。屆時,能拿出更高性價比的激光雷達解決方案的公司,必然會獲得更多的市場青睞。

【鎂客·請講】專注于報道科技創新項目;我們敞開心扉面對每一位創業者,力求為您呈現一群鮮活、有性格的品牌和人物;我們傾聽創業故事和人生經歷、探討商業模式和行業趨勢、對接資本市場和供需雙方,以期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歡迎做客【鎂客·請講】,欄目合作請發送郵件至:post@im2maker.com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