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內制造業轉型升級而努力,董明珠終將折戟沉沙還是笑傲江湖?

Joker 8年前 (2017-02-14)

其實,董明珠執意要讓格力收購珠海銀隆,也是給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做示范。

2016年10月,網上開始流傳一份《關于董明珠同志免職的通知》,通知中寫道:“免去董明珠同志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董事、法定代表人職務。”后經過證實,董明珠確實不再繼續任職于格力集團,日后只是格力電器的董事長兼總裁和法定代表人。

為國內制造業轉型升級而努力,董明珠終將折戟沉沙還是笑傲江湖?

最近,董明珠在參加央視《對話》欄目時,對于被免職一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對這個國家和消費者是有所交代的,我可以用問心無愧來形容我自己的行為。因為我1995年回到格力做部長時,這個企業是完全虧損的企業,我用一年的時間將它扭虧為盈。因為我制定的營銷策略和管理制度,格力電器從1997年就沒有在銀行貸款過一分錢,所以我覺得我是問心無愧的。但是我們不能守在我們的功勞簿上看過去,而不去想未來。”

促成格力聯手珠海銀隆,多元化布局是為了實現中國制造強國的夢想

就在幾天前,有消息傳出格力電器和珠海銀隆有望再度牽手,董阿姨的造車夢想并未破滅。據了解,董明珠代表格力電器與銀隆的高層進行了會面,并簽署當地政府與格力電器、銀隆公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打造全國先進的智能電器、智能裝備、新能源電池及汽車產業基地。

為國內制造業轉型升級而努力,董明珠終將折戟沉沙還是笑傲江湖?

可以說,格力通過此次合作,也算是正式和珠海銀隆建立起聯系,也讓格力開始新能源造車成為可能。對于這份執著,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董明珠自己也說出了執意收購的原因:

“我們收購銀隆,不是因為某人的利益在里面,是格力電器發展到今天,按照供給側改革,我們要實現中國制造強國的夢想,我們需要用新的技術,找到自己的突破口??照{行業要發展到智能時代,我們缺的就是這塊。”

就在格力和珠海銀隆攜手打造新能源電池及汽車產業基地的消息傳出后沒幾天,董明珠再度出手,幫助珠海銀隆進軍蘭州宇通,并在未來3-5年內在蘭州新區投資100億元。這些錢將用于引進最先進的技術和工藝,建設符合國家新能源和環保標準要求的新能源產業園。

為國內制造業轉型升級而努力,董明珠終將折戟沉沙還是笑傲江湖?

去年,雖然格力收購珠海銀隆一事無疾而終,但隨后董明珠攜手王健林、劉強東等人以個人名義入股珠海銀隆,就足以見得董明珠對于新能源汽車的信心和造車的決心。因為在她眼里,珠海銀隆實際上就是格力進行多元化布局的一個突破口,也是格力這個中國老牌制造企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

董明珠的“斗爭哲學”才是最值得尊敬的企業家精神

可以說,董明珠作為一代鐵娘子,執著而堅定的信念也是她能夠成功的重要原因。如果沒有毅力、勇氣、能力,也不可能成就的了今天的董明珠。

為國內制造業轉型升級而努力,董明珠終將折戟沉沙還是笑傲江湖?

看準一件事,就絕不動搖,無論經過怎樣的曲折,也一定要把它干成,這就是董明珠的毅力。無論是讓格力成為世界五百強,還是執著制造中國自己的新能源汽車,董明珠一旦認準了,即使天下所有人都反對,她也會堅定的做下去。她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當決定的正確的時候,即使別人不理解,也要堅守下去,你應該要敢于用結果告訴他你的決定是正確的。”

再有就是,做一件很多人都不看好的事,就要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勇氣。年過六旬的董阿姨,能夠壓上自己的大部分財產、一世英名、朋友的信任,足以見得其勇氣。

面對采訪,董明珠將這稱之為“斗爭哲學”,而這也是董明珠身上最值得尊重的企業家精神。

為什么說國內制造業急需轉型升級?

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但不是制造業強國。中國擁有全球最為完備的工業體系和產業配套能力,擁有世界最完整的供應鏈條。但是,中國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較高,產業發展需求大的高端設備、關鍵零部件和元器件、關鍵材料等大多依賴進口。中國制造在全球市場上處于價值鏈低端,在國際市場需求下降情況下,制造業面臨行業性的庫存積壓、產能過剩難題。

為國內制造業轉型升級而努力,董明珠終將折戟沉沙還是笑傲江湖?

此外,中國制造業成本優勢減弱,亟需打造新的競爭優勢。成本上升已經成為制造業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要避免陷入“低增長、高成本”的發展陷阱,加快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建立新的競爭優勢。而這,正是董明珠希望格力可以轉型造車的初衷之一。

可以說,格力作為國內制造業的典型,如果完成轉型造車,對全國的制造業轉型升級都將會起到示范作用。中國更需要像董明珠這樣的企業家,這樣才有成為制造業強國的希望。

而董明珠憑借著其“斗爭哲學”,力爭成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示范,最終是成功還是失敗,是折戟沉沙還是笑傲江湖,還是要靠時間去檢驗。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