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爆點可期,成本過高仍然是難題”年終盤點之激光雷達

Joker 9年前 (2017-01-04)

激光雷達市場爆發點越來越近,但價格始終是一個門檻。

自動駕駛汽車之所以能夠實現自動駕駛,就是因為它可以像人類一樣識別道路情況后,做出相應的動作。而這一功能的實現,離不開自動駕駛汽車的“眼睛”——激光雷達。

“行業爆點可期,成本過高仍然是難題”年終盤點之激光雷達

可以說,激光雷達作為自動駕駛汽車中最重要的傳感器之一,自動駕駛正是得益于激光雷達的發展,才有了實現的可能。放眼全球研發自動駕駛的公司,除了相對激進的特斯拉之外,無一例外的都在其自動駕駛方案中選擇了激光雷達。這些大公司就包括:谷歌、百度、奔馳、寶馬、奧迪、沃爾沃、德爾福、博世、大陸、Uber,初創企業中有NuTonomy、Almotive等等。

“行業爆點可期,成本過高仍然是難題”年終盤點之激光雷達

目前全球的激光雷達供應商們主要有:Velodyne、Quanergy、Ibeo等老牌大公司;Innoviz、TriLumina、Oryx Vision、Blackmore等尚處于初創階段的公司。

今天,鎂客君就帶大家盤點一下2016年間,上述公司的激光雷達技術有哪些進展,誰又會成為激光雷達市場的新寵兒。

Velodyne:取得技術突破,計劃將成本降至50美元

“行業爆點可期,成本過高仍然是難題”年終盤點之激光雷達

傳統激光雷達之所以成本很高,是因為其內部包含了一系列高質量光學元器件(激光器、傳感器等等),并且將這些高精密設備全部安裝到一個可以旋轉的空間內。但是,在激光雷達技術突破瓶頸之后,固態激光雷達出現在了世人的眼前。將所有原本激光雷達中,笨重而昂貴的硬件集成于一兩個芯片中之后,讓激光雷達實現大規模生產成為可能。

對于激光雷達供應商來說,這既是一個巨大的技術挑戰,也是他們必須要跨越的門檻。而在2016年末,激光雷達老牌企業Velodyne就宣布,他們已經在固態激光雷達的設計上取得突破,未來在大規模生產應用之后,可以將成本降低至50美元一臺。

這一新型固態激光雷達傳感器是氮化鎵(GaN)單片集成電路的實際應用,而這項技術是Velodyne與其合作伙伴Efficient Power Conversion共同研發的成果。這種設計加固了組件并且縮小了傳感器體積的同時,還提升了設備的可靠性,成本也隨之降低很多。

至于這一新型傳感器體積有多小,鎂客君只能給你們看看這張圖,圖中的小紅點就是Velodyne的新型傳感器。

“行業爆點可期,成本過高仍然是難題”年終盤點之激光雷達

Quanergy:B輪融資成功,重點放在了軟件算法

“行業爆點可期,成本過高仍然是難題”年終盤點之激光雷達

去年8月,激光雷達初創公司Quanergy Systems對外宣布公司獲得由Sensata Technologies 領投的B輪融資,金額為9000萬美元。要知道,在去年的CES展會是,Quanergy可是發布了號稱是全球第一款固態激光雷達傳感器 S3,單個傳感器成本僅需200美元,只不過想要實現量產還需在等上2年。

除了B輪融資,推出全球首款固態激光雷達的Quanergy還辦了一件大事,就是收購了Raytheon BBN Technologies 的 OTUS 人員跟蹤(OTUS People Tracker)軟件。Quanergy希望該軟件可以幫助完善其現有的軟件組合,形成更加復雜的“人感知算法”,與自家的固態激光雷達結合之后,可以識別并跟蹤超過 100 米距離的擁擠環境中的人員,進一步確保自動駕駛汽車的行車安全,以及其他道路交通參與者的安全。

Ibeo:被老牌汽車供應商ZF收購40%股權,并未展示最新成果

“行業爆點可期,成本過高仍然是難題”年終盤點之激光雷達

總部位于德國漢堡的激光雷達供應商Ibeo,曾經開拓了嵌入式激光雷達的先河,其代表產品是 4 線的 LUX,當個售價高達10萬人民幣。不過如果量產,單價可降至3000人民幣一臺。

去年8月,Ibeo被汽車零件供應商巨頭之一,采埃孚收購40%的股份,公司將把激光雷達技術和環境感知算法技術提供給對方。

與上述兩家激光雷達供應商一樣,Ibeo也在研發固態激光雷達,只不過他們截止到目前并未展示過這一技術的研發成果。

Innoviz:同樣致力于降低單價的以色列公司

“行業爆點可期,成本過高仍然是難題”年終盤點之激光雷達

Innoviz是一家以色列的雷達傳感器公司,去年8月拿到900萬美元的A輪融資之后,希望可以推進其高精度固態激光雷達,InnovizOne(HD-SSL)的研發進度。這款產品的體積將僅有 5cm³ 大小,能適配不同的光線條件。公司宣稱可以在保證功能性的同時,將單價降至100美元一臺。

除此之外,Innoviz還在去年宣布,與加拿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麥格納合作,計劃為自動駕駛車輛提供所需的激光雷達遙感技術。

TriLumina:針對汽車推出3D固態雷達技術

“行業爆點可期,成本過高仍然是難題”年終盤點之激光雷達

去年年末階段,從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獨立出來的TriLumina公司宣布,將與LeddarTech公司共同合作,展示一款用于自動駕駛車輛、256像素的3D雷達應用。而這一設備搭載了TriLumina的突破性技術,激光照明模塊。

這一模塊取代了費用高昂、笨重的掃描雷達,具有分辨率高、感應距離遠、體積小、結實耐用和封裝符合成本效益等優點。

Oryx Vision:選擇規避激光雷達劣勢,研發相干光雷達系統

“行業爆點可期,成本過高仍然是難題”年終盤點之激光雷達

Oryx Vision公司CEO Rani Wellingstein在去年年末時表示,他們發明了一種“相干光雷達系統”,該系統能增強自動駕駛車輛的深度感知能力。傳統的激光雷達依靠光電感應器來檢測光線,主要是測量光的能量。但是Oryx公司的雷達系統采用了一種名叫“納米天線”的技術來接收電磁波,從而能獲得更多的額外信息。

他們也在去年獲得了1700萬美元的A輪融資,并且還把自己定位為一家挑戰激光雷達的公司。

Blackmore:用鑲嵌于汽車前杠的單個半導體替代傳統激光雷達

“行業爆點可期,成本過高仍然是難題”年終盤點之激光雷達

去年,在獲得350萬美元的投資之后,Blackmore也宣布了他們目前的研發目標:用鑲嵌于汽車前杠的單個半導體替代傳統激光雷達。他們針對 Lidar 的差異化方法依賴于頻率調制,與 FM 收音機和 AM 收音機的差別相似。該技術可以幫助自動駕駛車輛檢測距離(另一輛車有多遠)和空間細節(該車的形狀和特征)以及車速度(該車運動的方向和速度)。

市場爆點愈發臨近,成本過高仍是首要問題

“行業爆點可期,成本過高仍然是難題”年終盤點之激光雷達

整個激光雷達市場有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雖然現在的產銷量并不高,但離這個市場的爆發點已經越來越近。各大自動駕駛研發公司為了可以實現在2020年前后,自動駕駛商用化的目標,就不得不加大激光雷達的采購量。屆時,激光雷達市場的整體年產銷量將達到幾十萬、幾百萬臺,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逐年提升。所以說,激光雷達市場的爆發點來臨,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但是,目前激光雷達高昂的售價,也是業界的普遍現象。不過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訂單實在太少,無法實現大規模的生產。

未來隨著固態激光雷達技術的日趨成熟,激光雷達產品訂單逐步增多,自動駕駛真正實現商用化之后,成本過高的問題或許可以迎刃而解。各個激光雷達供應商未來也必將更加重視激光雷達在汽車上的應用場景,推出更加適用于車輛的產品,而小巧、廉價的固態激光雷達必將受到更多的市場青睞。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