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大手筆的個人投資,董明珠這份對造車的執著會得到回報嗎?
其實董明珠這么看重珠海銀隆,并不完全是為了造車,而是完成對現有能源結構的變革。
10個億,據說這是此次董明珠個人投資珠海銀隆的數額。這樣來看,王健林回答記者時所說的5個億投資不大,還是可以理解的。
12月10日,董明珠在參加2016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時,就明確表態:“我今天還是跟大家宣布,新能源(格力)雖然沒有收購成功,但是我董明珠一定要做。”
而僅過去5天時間,董明珠就說到做到。大連萬達集團、董明珠個人、中集集團、北京燕趙匯金國際投資公司、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和個人與珠海銀隆簽署增資協議,共同增資30億元人民幣,獲得珠海銀隆22.388%的股權。
換句話來說,既然你們格力股東們不想賺這個錢,那我董明珠就不帶你們玩了。
如果當初格力收購珠海銀隆成功,董明珠同樣會有個人出資
根據格力電器的公告來看,董明珠目前占公司股份0.74%,共計有4429.85萬股,按照目前25元每股的單價來算,董明珠所持有格力的股票就價值11億元左右。再加上這幾年在任期間,格力電器的高分紅,董明珠光是獲得的現金分紅就將近2億元。所以說,這次董明珠個人投資珠海銀隆是傾其所有的說法,還有些牽強。咱董阿姨不缺錢!
并且,鎂客君在查看當時格力收購珠海銀隆的計劃書時,看到在格力電器以15.57元/股的發行價格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不超過97億元的配套資金中,就包含了董明珠的個人出資9.37億元。
也就是說,不管是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還是個人投資,董明珠都將拿出近10億的資金入股珠海銀隆。董阿姨的這份執著,實在是讓人佩服。
珠海銀隆憑什么讓董明珠非“買”不可
歸根結底,珠海銀隆真正吸引董明珠的并不是新能源車企的身份,而是它掌握的鈦酸鋰電池技術。只不過,這項技術目前還尚未完全商業化,這也就是王健林為什么會說:“未來如果銀隆的儲能技術稍微能夠商業化,那么企業市值翻倍是很容易的事情。”
而珠海銀隆所掌握的鈦酸鋰電池技術尚未商業化的原因就在于技術還未成熟。具體來說,鈦酸鋰電池和其他新能源電池相比,安全性更好、使用壽命更長、充電速度快、低溫性能好的優勢,都難以遮蓋其一大致命缺點:能量密度過低。但是,目前鈦酸鋰電池與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差距正在不斷縮小,再加上鈦酸鋰電池技術進入補貼政策目錄這一利好因素刺激,鈦酸鋰電池或許有望和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一樣,成為動力鋰電池市場中第三大技術。
董明珠最終目標并非只是造車,更是改變現有能源結構
說到改變能源結構,這里就不得不說此次參與投資的另外一方,王健林。
不知各位是否還記得,在王健林僅有的一次廣告代言中,就是和董明珠做的關于格力太陽能中央空調的廣告。“一年可以節約電費10億”的廣告詞,也為人們所熟知。在當時看來,一年省10億,多少有點夸張的成分。但是,如果珠海銀隆的鈦酸鋰電池技術成熟之后,為萬達旗下眾多的商業廣場提供電能,到時候王健林一年省下的電費或許將遠超10億元。
這樣一種改變能源結構的技術變革一旦實現,就能夠有效降低萬達每年高額的電費支出,所以王健林沒有任何理由拒絕董明珠提出的投資邀請。
而董明珠在任職格力電器董事長一職時,就曾經炮轟過美的所宣傳的“一晚一度電”,因為想要真正做到如此低的能耗,在傳統能源結構下是很難實現的。如此一來,董明珠從改變能源結構入手,使用太陽能之類的新能源,完全可以實現低能耗的目標。
珠海銀隆的鈦酸鋰電池技術則可以和太陽能、風能等結合,實現一套完整的能源收集和能源儲備體系。一旦這種新的能源結構形成,或許將一舉改變現有的能源結構。
總結
王健林在昨日的發布會上還宣布了另外一個有意思的消息:“萬達集團方面發文要求內部所有小家電,全部選用格力造。”
雖然董明珠已經不再是格力集團的董事長,但是也可以看出王健林對她是有多么的信任。而董明珠這種立志于改變現有能源結構,改變中國環境現狀的執著,也讓人肅然起敬。
鎂客君也希望董阿姨可以取得她所期望的成就。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