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Uber紛紛中槍,大數據時代的安全保障刻不容緩

Joker 9年前 (2016-12-13)

個人信息的泄露,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ヂ摼W時代下,用戶數據之類的大數據,成為了很多互聯網公司的營銷手段。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方便了我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滋生出了很多很多黑色產業鏈,個人信息之類的大數據售賣就是其中之一。

京東、Uber紛紛中槍,大數據時代的安全保障刻不容緩

京東數據泄露、Uber追蹤用戶、個人信息倒賣等事件的發生,將人們的視線再度聚焦數據安全。這次泄露數據的來源是京東,誰也不能保證下一次不會有其他公司中招。

信息泄露,讓所有人的隱私都處于裸奔時代

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近期爆發的幾個數據泄露事件。

首先是京東,被爆出將近12G的用戶數據包外泄,這些數據中包括用戶的賬號、密碼、電話、QQ、郵箱、甚至是身份證號碼。多達千萬條的數據泄露,京東可以說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京東、Uber紛紛中槍,大數據時代的安全保障刻不容緩

其次是一則有關700元查到同事所有私密信息的新聞,更是讓人毛骨悚然。僅僅憑借一個身份證號碼,就可以查到開房記錄、上網記錄、常住人口信息、名下資產、乘坐航班、上網記錄、四大銀行存款記錄、手機通話記錄、開房記錄、個人名下房車資產,持有的各類證件、證書復印件,甚至即時手機定位等等。而且,這些信息都被分類標價,在利益的沖擊下,個人私密信息幾乎無處遁形!

京東、Uber紛紛中槍,大數據時代的安全保障刻不容緩

再有一個就是Uber前員工指控Uber長期秘密收集用戶個人信息,這些用戶中甚至包括了政界和演藝界的名人。這些信息中包括了姓名、電子郵件、付費數據等等。這一切源于Uber開發的God View 天眼工具,它不僅能夠顯示車輛位置,還能夠顯示乘客叫車、上下車的地點。此外,如果使用過Uber的乘客保持GPS打開狀態的話,即便是下車之后,God View也可以持續追蹤。

京東、Uber紛紛中槍,大數據時代的安全保障刻不容緩

大數據時代,科技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我們的個人信息在新時代裸奔。而且,由此引發的電信詐騙讓網友去年一整年損失高達805億元,甚至有人為此失去生命。

大數據時代,數據安全保障刻不容緩

大數據的到來,成為了互聯網時代最新的爆點。數據的深度開發和利用,也成為了大數據時代最主要的特征,BAT在內的各大互聯網企業都嘗試著讓大數據成為其最寶貴的財富。然而,近期再度發酵的個人數據泄露事件,再次給人們敲響警鐘。與此同時,有關個人數據安全保障的呼聲愈發高漲。

京東、Uber紛紛中槍,大數據時代的安全保障刻不容緩

想要讓數據體現出其應有的價值,唯有先保障其安全性。數據泄露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數據被濫用,如此一來,受傷的只有用戶。就比方說網購,很多電商利用用戶的購物以及搜索數據,進行更加精準的推送,大大提升購物時的體驗感。但是,如果這些數據被濫用,不同行業的公司則會推送一些毫不相關、毫無用處的信息,如此一來的直接后果就是用戶的體驗不佳,產生反感。

京東、Uber紛紛中槍,大數據時代的安全保障刻不容緩

換而言之,一個安全的數據系統可以讓更多的數據產生交集,形成更加有活性的聯系。而數據濫用之后,則會衍生出很多數據誤導,讓數據喪失活力,失去其價值。

大數據是一把“雙刃劍”,強勢監管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身處互聯網時代的人們,生活中的一切都接入了互聯網,甚至是我們的個人信息,如此一來更加凸顯出保障數據安全的重要性。

從我們自身出發,個人數據被泄露之后,提高警惕是必然,其次還可以學習一些防止信息進一步被竊取的技巧。

京東、Uber紛紛中槍,大數據時代的安全保障刻不容緩

而作為數據平臺,更應當提升數據安全保障技術。隨著數據入口的多元化和復雜化,可以說導致數據泄露的主要原因在于技術漏洞。如何堵住漏洞,打造安全技術堡壘,利用技術的手段來保障數據安全,將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京東、Uber紛紛中槍,大數據時代的安全保障刻不容緩

再有就是立法保護,將成為保障數據安全的殺手锏。令人欣慰的是,今年10月全國人大在民法總則草案中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這也是首次在法律層面明確“個人信息權利”。相信不久的將來,通過一系列的立法、執法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將得到有效的保障。

所以說,不論是從法律監管層面,還是從企業技術保障層面,只有強勢介入監管,形成多重保障,才能夠將數據泄露扼殺于搖籃之中,給人們打造一個安全的互聯網環境。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