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寶馬,轉頭擁抱自主車企,百度的“翅膀”有多硬?
百度與自主車企的合作,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能幫助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是一件好事。
前不久在烏鎮舉辦的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百度無人駕駛汽車再度亮相,但是卻不見了寶馬的身影。
根據一家德國媒體爆料,寶馬已正式和百度分手。原先雙方簽訂的合作期限為 3 年,還剩下 10 個月左右的時間,兩家公司就終止了合作。提前終止合作的原因仍然不詳,但據不愿透露姓名的寶馬員工稱,雙方存在 “不可調和的意見分歧”。
百度意在輔助自主車企在技術競爭中崛起
早在2014 年 9 月,百度就與寶馬簽署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在接下來的 3 年時間內,聯手攻克高度自動化駕駛在中國道路環境下面臨的技術挑戰。根據合作協議,百度與寶馬將在車輛使用、駕駛策略、地圖、配套基礎設施、相關法律和產業標準等多個方面展開研發合作。
但是,在互聯網大會期間,百度無人駕駛汽車的展出車型卻是奇瑞 EQ、北汽 EU260和比亞迪秦,當被問及為什么不使用寶馬時,百度官方回答到:
“我們希望輔助中國車企在這一次的技術競爭中崛起。”
事實上,本屆互聯網大會上的百度自動駕駛汽車,并不是首次亮相。今年8月,百度和奇瑞便聯合推出了基于奇瑞eQ底盤的無人測試車輛,并成功完成路測。
搭載在奇瑞eQ上的百度移動計算中心不僅能處理來自激光雷達、視覺傳感器等智能零部件收集的信息并作出決策,同時能完好地適應車輛底盤產生的震動、加速度等外界影響。足以見得,目前的自主品牌的整車制造工藝完全可以匹配百度無人駕駛的核心技術。
此外,百度選擇中國車企合作,或許還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無人駕駛技術想要真正落地,離不開政府和國內龐大的自主品牌陣營的支持。百度自己本身并沒有想要造車的計劃,而是希望將這種“云驍”無人駕駛系統進行商品化,為整車廠提供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
百度現在的無人駕駛技術達到了什么水平?
百度無人駕駛技術的公開亮相,上一次還得追溯到去年12月底,直到今年的互聯網大會上的展示,百度一直都處于閉門研究。將近一年的時間過去了,百度的無人駕駛技術現在究竟如何?
來自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王勁的說法是,去年無人車實現了起步、行駛、停車全自動運行,今年則可以應對更多復雜路況。在技術上和硬件上有了更多提高,進步很大。
雖然百度方面沒有具體說明哪些硬件做了改進,但是我們通過對比不難發現,今年展示車上已經看不到架著的激光雷達,而是被一套包含了激光雷達、攝像頭等傳感器組合所取代。
而在KITTI測試中,百度無人車的車輛識別率89.32%,紅綠燈識別率99.9%,行人識別率超過95%。除此之外,攝像頭判斷障礙物上,今年準確率90.13%,比去年提升1.5個百分點。
但是,目前百度無人車的車輛識別率以及行人識別率,還遠遠落后于其他實際路試的無人駕駛研發公司?;蛟S這就是為什么谷歌已經上路測試了6年,而百度還只能在場地內測試的原因。
除了技術上的不完善,還有一點就是國內外的道路交通復雜程度也有著天壤之別。拋開堵車的情況不談,行人和騎車人不遵守交通規則的情況也屢見不鮮。當然,百度沒能進行實際路試的原因或許還包括目前國家有關無人駕駛政策尚未明確,以及國人對無人駕駛的接受程度還是未知數。
3年商用,5年量產,留給百度的時間不多了
百度無人車在2015年底,就明確提出過:3年商用、5年量產。到2021年,百度將大規模量產無人車。
不過,從目前國內的造車大環境以及百度無人車的技術進展來看,想要實現的話,恐怕難度不小。對于大規模量產無人車,國內的造車資質日益鎖緊的大環境下,百度肯定不會自己造車。而且從百度開始和自主品牌車企展開合作來看,百度對于自己未來在無人駕駛領域的定位,其實是上游的解決方案提供商。所以說,量產還是不要瞎想了。
對于實現3年商用,還有點盼頭。今年9月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宣布成立成立的L3智能汽車事業部,就是為了加速推進更具商業化可行性的L3自動駕駛。這一個新的部門,除了會獲得百度人工智能、地圖、云計算、大數據等基礎能力的支持外,已經進行的車聯網業務也會幫助他們的業務拓展。
現在,距離百度提出實現商用化的2018年,僅剩下1年多的時間。在這期間,百度如果可以和更多車企進行深度合作,并且將無人車開上實際道路進行測試,進一步驗證無人車技術商業化的可行性,那么實現3年商用還是可以期待的。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