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成功研制人造肌肉纖維,《西部世界》或許不再遙遠
這一項人造肌肉的突破性進展,在工業和商業領域有廣泛的潛在應用。
很多年里,研究人員一直在嘗試創造出一種耐用、低成本的人造合成肌肉,但始終沒有成功。至今制造出的樣品要么太昂貴,無法量產(比如碳納米管);要么太脆弱,能耗又太高(說的就是你,形狀記憶合金),以至于沒有多大實用價值。但就在近日,來自MIT 的一支研究團隊用尼龍纖維制造出了一種十分理想的、能滿足所有實用性要求的人造肌肉。根據昨天學術期刊 Advanced Materials(“高級材料”)發表的報告,這項技術的秘密在于纖維的形狀和加熱方式。
這一項人造肌肉的突破性進展,在工業和商業領域有廣泛的潛在應用。例如可以按照你的體型自動收縮,極度合體的 “智能衣服”,以后買衣服再也不用擔心尺寸合不合適。這些纖維還可以被用到汽車、飛機上。還記得今年早些時候寶馬推出的吉娜概念車嗎?這輛夢幻跑車的車身,覆蓋了一層可調節、可擴展的纖維材料做成的“衣服”。有了這種纖維,汽車的“外衣”(外殼)可以在高速行駛時受風力而自動改變形狀,最大限度地減小了風阻。
這項技術還可以被應用到自動調節導尿管來打胰島素。有朝一日,我們甚至會看到這種尼龍纖維應用在仿生機器人上,成為它們的肌肉。遺憾的是,目前還不得而知這種人造纖維離市場化有多遠。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