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雙十一也難擋股價的下跌,電商平臺難道真的進入了瓶頸期?
雙十一狂歡已經進入第八個年頭,不知道是否有人和鎂客君一樣,并沒有瘋狂剁手買買買的欲望。
依據阿里巴巴今日中午公布的數據,截止鎂客君發稿時,2016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交易額達到95580555883元。鎂客君表示,已經數不過來了,而且這還不是最終的數字。
曾幾何時,11月11日不過是一個讓單身狗痛苦的節日,可是在馬云和他的阿里運營下,成為整個中國電商界、消費者瘋狂消費的一天。從2009年起步的0.5億元銷售總額,到今年僅用時52秒成交額超10億,讓我們一次又一次的見證著數字的狂歡。
然而,刺眼的是,與國內的熱鬧相比,美國投資人的反應就冷淡多了。幾乎所有雙十一的參與者,股價并沒有迎來一個爆發式的增長,反而卻跌了。截至美股收盤,阿里報收94.34美元,跌幅為2.41%,京東報收24.39美元,跌幅為2.94%;亞馬遜報收742.25美元,跌幅為3.84%。
要知道,兩年前的雙十一可是一度讓阿里巴巴的股價坐上直升機,上漲4%至119.19美元,盤中最高值119.45美元,市值首次超過3000億美元。這樣反差的背后,不由得讓人深思。
假貨始終是阿里這個電商帝國背后,最讓投資人擔憂的
淘寶上買到假貨,一定會讓所有網購“資深”參與者聽后露出無奈的笑容。僅靠圖文介紹,商鋪信譽等級來判斷貨品真假,誰都沒法保證做到。
因反假不利,阿里錢CEO衛哲和前COO李旭輝甚至引咎辭職。今年,阿里還成立打假中國隊,加入國際反假聯盟(IACC)。不過一切就像個鬧劇,因為阿里被狠狠地打臉了:僅一個月時間阿里被暫停打假聯盟會員資格。
假貨,這一在淘寶營銷無法掩飾的弊端,無疑成為眾矢之的。比方說,美國服裝協會曾公開表態,“作為一直在與假貨抗爭的阿里巴巴集團,所做的努力極不成功!因為只需要上阿里巴巴(淘寶)看看就知道了!”
假貨,這一阿里生態中一個大毒瘤,使投資者非常疑慮其互聯網市場走俏的長期發展。
此外,一個與假貨橫行齊名的業態:刷單,也是阿里無法忽視的一根眼中釘。每年雙十一的交易額都會被質疑“水分”有多少,這其中的“水分”大部分指的就是刷單。雖然阿里近些年一直都在不計成本地打擊刷單行為,但是這一現象確實一直都是客觀存在的。即便如此,刷單問題依然不能得到根除,因為刷單團體渠道眾多,很難從源頭根除。
商業趨利下,雙十一只是消費購買力的集中釋放
相信很多消費者參加雙十一時都是這樣一個模式:早早的就將相中的物品丟進購物車,然后省吃儉用幾個月,在雙十一當天將所有物品結算付款,接下來的幾個月繼續“吃土”。
當大多數人都是處于這樣的模式下時,“雙十一”其實是過度透支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社會購買力。說白了,雙十一就是將未來幾個月的消費購買力在極短的時間里瞬間釋放了出來。但就整個第四季度來看,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是一個低谷期。中國的電商早已不處于高增長通道,雙十一越熱鬧,很可能未來幾個月就會越慘淡。
此外,雙十一發展至今,已經有8年的時光,每年都刷新的成交額神話,哪怕是鎂客君看來都已經審美疲勞,更何況那老謀深算的資本市場。
更為致命的是,資本市場最看重的還是企業營收的。每年一次的雙十一幾乎成為電商企業必須參加的節日,整個過程中,為了打擊友商占領市場,企業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進行引流營銷。這樣方能看到一個巨大的銷售額,可是背后極有可能是在做賠本買賣。
“沒味兒了”的雙十一,會應驗馬云所說的“要么電子商務,要么無商可務”?
在今年舉行的云棲大會開幕式上,馬云曾喊出“要么電子商務,要么無商可務”,阿里巴巴將不會再提及“電子商務”這個即將被淘汰的概念。此外,馬云還引出了“新零售”概念。
近年來,隨著網購消費者的增量趨緩,電商紅利正在進入尾聲,行業即將迎來洗盤。就比方說曾經的B2C行業代表企業凡客誠品,好像已經被人遺忘很久了。
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或許將成為電商未來發展的命門:征稅。一旦像阿里巴巴這樣擁有大量交易數據的公司,開始協助稅務部門完成對淘寶網賣家一站式征稅。那么,阿里巴巴方面不僅要承擔安撫百萬賣家的高額解釋成本、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落實政策,其平臺上賣家的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屆時淘寶生態的活力將大打折扣?;蛟S這就是為什么馬云會說電商未來會消失的原因。
電商發展遇到瓶頸,就需要開始轉型,這也就不難理解馬云為何會提出“新零售”概念。不過,阿里如果不整頓好假貨、刷單的盛行,做好隨時征稅的準備,恐怕不管怎么轉型,都沒法實現將“雙十一”打造成百年盛世的愿景。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