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5級自動駕駛系統問世,喝彩的同時難免讓人擔憂

Joker 9年前 (2016-10-21)

老話說得好,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馬斯克這回是不是真的操之過急,讓自己騎虎難下。

本周三,特斯拉在意料之中的延期宣布了CEO馬斯克口中“意想不到的”產品——當前所有在產車型(包括即將上市的Model 3)都將搭載Autopilot2.0硬件,并且新的自動駕駛系統可以實現最高級別自動駕駛(Level 5)。

特斯拉5級動駕駛系統問世,喝彩的同時難免讓人擔憂

“這套系統包含了8個攝像頭、12個全新超聲波傳感器以及一個前向探測雷達。攝像頭能夠提供360度的視角,最大探測距離250米,其中三個將觀察前方,剩下的5個提供冗余以確保安全;超聲波傳感器能夠探測軟性和硬性的物體;而雷達則可以確保在雨天、霧天、沙塵和霧霾天氣中正常工作。”

在未來幾個月里,特斯拉汽車將達到第三等級自動駕駛。想要實現第五等級的全自動駕駛,還需要等到2018年前夕。

新硬件已經搭載,想要用還得等

雖然特斯拉宣布了在產車型將全部搭載全新Autopilot2.0硬件,但是消費者一年之內還很難真正的使用上LV.5級別的自動駕駛。因為在新硬件功能激活前,特斯拉需要利用現有數百萬英里的實際駕駛數據對新硬件進行校準。

特斯拉5級動駕駛系統問世,喝彩的同時難免讓人擔憂

特斯拉明年將進行橫跨美國的5級無人駕駛測試

這樣一來,雖然特斯拉將搶在所有科技公司、車廠之前實現最高級別無人駕駛,來幫助他們更早的搶占全球無人駕駛市場,但不難看出馬斯克這回變得更加謹慎。

事實上,特斯拉此前因輔助駕駛系統導致多起車禍,受到了不少來自于監管部門以及社會輿論的壓力。所以說,這次馬斯克更像是“跨步之前,先抬腳”而已。

連跨兩級,馬斯克為何如此“著急”

目前,現有的汽車廠商和科技公司有關無人駕駛方面的技術,尚停留在LV.3級別。哪怕是走在無人駕駛前沿的谷歌,也最多算是達到了LV.4級別的自動駕駛。所以,這一次馬斯克宣布的特斯拉已經可以實現LV.5級別的自動駕駛,是真的讓人“意想不到的”。這樣一來,也就不難理解,連跨兩級的特斯拉自動駕駛會招來各路媒體的質疑,認為其“太倉促、太頻繁”,馬斯克過于“魯莽”。

特斯拉5級動駕駛系統問世,喝彩的同時難免讓人擔憂

其實,馬斯克這么著急忙慌的將新一代Autopilot推出,也是不難理解的。簡單來說,面對未來萬億級別的全球無人駕駛市場,沒有哪家車廠或者科技公司不想搶占先機。并且,馬斯克向來是一個在商業戰略上,十分強調前瞻性的商人,“魯莽、激進”向來是他的代名詞。也正是如此,他才會被稱為現實版“鋼鐵俠”。

雖然系統更新,但投資者們并不買賬

就在特斯拉宣布更新系統的第二天,特斯拉的股票就低開,而且開盤未滿一小時股價就跌至197.05美元/股,較開盤價跌去2.5%,較前一日特斯拉203美元/股的收盤價低約6%。由此可見,特斯拉的最新系統并沒給投資者帶來希望,反而是開始唱衰。

特斯拉5級動駕駛系統問世,喝彩的同時難免讓人擔憂

而對于這樣的市場反饋,鎂客君也采訪到了一位美股的市場專家,他這樣說:

“股價下跌是因為,市場原本期待的特斯拉新的盈利點并沒有到來?,F在看來,新的硬件升級,實際上會導致每輛特斯拉增加了8000美元生產成本?,F階段,在特斯拉尚未擺脫虧本賣車的情況下,還繼續增加硬件成本,無疑會導致企業虧損持續,實現盈利遙遙無期。這樣一來,投資人必然覺得盈利前景更加暗淡,最直接的反應就會是股價下跌。”

除此之外,雖然特斯拉尚未開放新Autopilot2.0系統,但是其宣稱的2018年前夕可以實現全自動駕駛的進度,也比其他自動駕駛領域“玩家”公布的2021年早上了3年。屆時,相關監管政策和法律條款是否會完善,目前看來還是未知數。再加上人們對于特斯拉因上一代輔助駕駛系統導致多起傷亡事故,就有不少的負面輿論??峙逻@樣“倉促”的公布最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民眾對其的信任度及好感也會大打折扣。

特斯拉5級動駕駛系統問世,喝彩的同時難免讓人擔憂

所以,面對股價下跌這樣一個直觀的反饋,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這次難免有點騎虎難下。他們需要拿出真材實料,證明其新Autopilot2.0系統并非只是營銷噱頭,是真的攻克了自動駕駛的技術難點。

國內外自動駕駛技術,差距依然存在

在文章最后,鎂客君想簡單說一下國內外目前在自動駕駛技術上,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從技術上,無論是高度自動駕駛,還是全自動駕駛,國內外車企和科技公司在技術路線上基本趨于一致,差別主要是在開發進度以及實際應用的時間。一些老牌車企,如一汽、東風、上汽、廣汽等,均在自動駕駛汽車上發力,但由于尚處于原型驗證階段,離量產和應用還比較遠。

特斯拉5級動駕駛系統問世,喝彩的同時難免讓人擔憂

眼看特斯拉已經將5級自動駕駛系統的硬件搭載于生產的新車上,國內的各家車企和互聯網公司們是不是也應該加快進度,早日實現自動駕駛商業化。

其實,目前國內的自動駕駛領域,已經具備了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政府對自動駕駛的支持也有目共睹。所以,鎂客君也期望國內的各家的自動駕駛研發可以早日問世,未來在智能汽車時代,實現“彎道超車”。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