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造車,華為更注重智能汽車領域的技術連接

Joker 9年前 (2016-10-13)

在汽車領域,華為的核心能力是構建連接,而非生產制造。

日前,有消息爆料,華為正密謀進軍“造車”領域,或將推出華為品牌的汽車產品。業內人士消息,華為可能與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商之一和整車代工商——麥格納展開戰略合作。麥格納服務的品牌包括寶馬、戴勒姆、捷豹路虎等。其產品能力包括內飾系統、座椅系統、閉鎖系統、金屬車身與底盤系統、鏡像系統、外飾系統、車頂系統、電子系統、動力總成系統的設計、工程開發、測試與制造以及整車設計與組裝。

相比于造車,華為更注重智能汽車領域的技術連接

近幾年,各大科技巨頭,比方說蘋果、谷歌都在造車,國內的樂視也在造車,所以有關華為造車的傳聞,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雖然這次傳聞中的麥格納在汽車制造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鎂客君認為,這可能只是其單方面的訴求而已。

麥格納“一廂情愿”,因為其渴望轉型

2015年全年,占我國汽車產量98%的37家主要汽車企業形成整車產能3122萬輛。其中乘用車產能2575萬輛,產能利用率為81%;商用車產能547萬輛,產能利用率僅為52%。

可以說整個汽車行業,經歷過近幾十年的野蠻發展之后,開始走下坡路,產能嚴重過剩。盡管面對如此糟糕的局面,傳統車企都表示制造的步伐壓根停不下來,因為如果不及時跟上時代潮流就會隨時出局,所以形成了越造車越賣不出去的惡性循環。

而這時候出現得智能化、網聯化和電動化汽車產業發展新方向,正好為全球汽車產業提供了新引擎,為汽車技術進步提供了新路徑,為汽車產業供給側改革提供了新抓手。

相比于造車,華為更注重智能汽車領域的技術連接

所以在全球汽車行業產能過剩、傳統汽車代工需求萎縮、以及產業智能化發展趨勢下,麥格納這類傳統的汽車零配件制造商和整車代工廠急需轉型。在整車設計、制造及核心零部件等造車的絕大多數核心環節,麥格納都有涉及和布局。唯一缺少的,就是這些互聯網巨頭們的“互聯網思維”、“用戶導向”和大把的現金投入。

對于麥格納來說,這是一個關乎企業生存的大問題,所以勢必想要提前布局,找到像華為這樣掌握汽車行業智能化核心技術的公司合作。

華為意在構建連接,而非生產制造

華為造車的傳聞一直在業界內流傳,因為華為一直是多家車企的車聯網供應商,如今隨著一大批互聯網公司紛紛加入造車行列,華為造車的傳聞也就愈演愈烈。但是華為的回應也很直接:“華為的核心能力是構建連接,制造汽車不是我們的主航道,我們不會偏離主航道業務。”

華為掌握著智能化汽車的核心:信息與通信技術

相比于造車,華為更注重智能汽車領域的技術連接

未來智能汽車的核心是汽車之間以及汽車與道路基礎設施之間的信息交換,而傳統汽廠想要去做這一領域,只能算是半路出家,無法取得其中的核心技術。比方說當自動駕駛需要傳輸大量的數據的時候,傳統汽廠現有的技術是無法滿足傳輸質量需求的。為了保證汽車安全,通信的時延要小于1 ms,這樣的需求現如今只能通過5G的技術來實現,而華為就掌握著5G傳輸的核心技術。

這也就不難理解豪車三駕馬車BBA(奔馳、寶馬、奧迪)為何會找華為作為技術支持,來成立服務于未來智能汽車行業的5G汽車聯盟。

華為不會為了造車這個“芝麻”,而丟了整個智能汽車通訊技術這個“西瓜”

相比于造車,華為更注重智能汽車領域的技術連接

德國政府日前宣布的“2030年全面禁售傳統內燃機汽車”決議,很可能影響著未來全球汽車市場需求,也就是傳統內燃機汽車將被新能源驅動的汽車全面取代。與此同時,不難看出汽車技術進步的中心已經從發動機轉移到電池能源技術,當然還有自動駕駛技術、車聯網等相關技術。

而華為本身就將自己定位在“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所以在人工智能最具商業化價值的領域之一:汽車行業,華為很有可能會成為其他傳統車廠轉型后的核心供應商,從而占據未來智能汽車產業的大部分供應商市場份額。

而如果華為開始自己造車,由于沒有制造經驗,勢必將受限于麥格納這類代工廠(先假設麥格納為華為的合作方),將最新的信息與通信技術專供于自家產品。這樣一來,必將限制住華為未來在整個智能汽車行業的大展拳腳。說白了,就是華為不可能為了賺自己賣車的錢,而放棄布局整個智能汽車行業所帶來的利潤。

華為造車,只可YY不可褻玩

相比于造車,華為更注重智能汽車領域的技術連接

其實,鎂客君內心其實是希望華為造車的。因為作為世界500強中排名第一的中國企業,華為可以說是國內最拿得出手的民族品牌。這離不開華為踏踏實實、不計成本的做基礎研發,為的就是掌握核心技術。要知道光是在2015年,華為在研發上的投入是蘋果的兩倍,達到154億美元。

所以華為一旦進軍汽車制造業,我相信老任(任正非)一定會同樣不計成本的投入研發,掌握汽車制造的核心技術,再應用早已掌握的5G通訊等智能化汽車核心技術,可以說統治全球汽車行業指日可待!

不過,YY歸YY,至少目前看來,華為還沒有進軍的打算。我等吃瓜群眾,還是聽聽傳聞就好。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