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無人駕駛政策頒布,各大巨頭并不完全買賬

Joker 9年前 (2016-09-24)

美國聯邦政府出臺《聯邦自動駕駛汽車政策》,可是Uber等開發巨頭并不滿意。

近日,美國交通部出臺了《聯邦自動駕駛汽車政策》,主要針對自動駕駛汽車安全問題作出規范要求,也為發展自動駕駛汽車的公司作出處理指導。

全球首次個布無人駕駛政策,各大巨頭并不完全買賬

不過,這一政策頒布之后,包括谷歌、Uber 在內的自動駕駛汽車制造商們卻對此項政策不完全買賬。主要爭議焦點在于,有關要求自動駕駛汽車制造商與政府共享大量安全性和軟件方面數據的規定。

政策解讀,數據公開存爭議

全球首次個布無人駕駛政策,各大巨頭并不完全買賬

主要內容

《聯邦自動駕駛汽車政策》按照章節來看,主要分為如下四大部分:

1、自動駕駛汽車性能指南;

2、州政府法規指導(主要是美國各州可以自行設定法規、該章節主要是闡述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在自動駕駛汽車法規中的分工與政策統籌);

3、NHTSA(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的現有監管方式;

4、新的監管方式(針對自動駕駛這樣的新生事物,法規中闡述將來可能需要增加新的監管方式,但目前可能還有不可盡知的情形,保留了將來隨時增加新監管方式的權力)

自動駕駛分級

對自動駕駛汽車的分級,采用了SAE的分級方法,詳細如下:

全球首次個布無人駕駛政策,各大巨頭并不完全買賬

 

15項安全評估

全球首次個布無人駕駛政策,各大巨頭并不完全買賬

規范中明確規定有關自動駕駛安全評估的15個項目:數據記錄和共享、隱私、車輛網絡安全、耐撞性能、消費者教育和培訓、車輛在撞擊中的存活能力、車輛在撞擊之后的反應表現、操作設計、對道路上物體和事件的探測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安全評估還包括關于倫理問題的考量。政策文件中有明確說到:“自動駕駛系統做出決定時會涉及倫理問題。例如與另一輛車相撞時,如果面臨保護一輛車上的乘客必然會犧牲另一輛車上乘客的難題,電腦“司機”應該如何決策?汽車廠商需要確立有關決策規則。”

數據公開

美國交通部出臺的116頁政策,要求致力于自動駕駛技術的車企及科技公司共享大量安全及軟件方面的數據,這也是此項政策頒布之后最大的爭議焦點。

自動駕駛制造商對數據公開并不買賬

雖然自動駕駛制造商們對于政策的出臺普遍表示歡迎,但是他們對于政府要求他們共享大量安全性和軟件方面的數據,則并不買賬。

全球首次個布無人駕駛政策,各大巨頭并不完全買賬

代表了谷歌、Uber、福特、Lyft和沃爾沃的安全道路自動駕駛汽車聯盟(Self Driving For Safer Streets)的法務總顧問David Strickland,就拒絕對數據公開的相關規定表態。他說:“安全的確最重要,不過競爭對手的數據和商業機密也應該被尊重。我們的成員當然支持適當范圍內的信息共享,不過保障數據安全的同時政府也要考慮到企業的權益,所以(對數據公開這一政策)還需要很長時間的討論。”

Strickland,曾經的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掌門人,如今他代表了自動駕駛汽車制造商。他認為,此項政策最大的收益者將會是聯邦政府,而不是各大自動駕駛制造商,并且該政策也并非從使用者的角度來制定的。

而奧迪則表示,“美國交通部認為自動駕駛技術是一項重要進步,并懷著堅定不移的信念保障這些技術在保持靈活性的同時由注重安全性。奧迪對此深表贊同。不過,監管機構和研發者的目標應該是清晰明確地指出這些車可以做什么以及不可以做什么才能保證大大改善交通狀況。這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實現,并避免形形色色的規定干擾技術的進步。而這些技術本有希望每年挽救成千上萬條生命。”

由此可以看出,政府當然希望企業開放數據,這樣所有的企業都可以從中學習,并且提高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性。但是對于谷歌、特斯拉和Uber這些自動駕駛制造商們來說,數據就是自己的命門,又怎么可能輕易放手?

政策雖明確方向,但細節仍需優化

《聯邦自動駕駛汽車政策指南》的公布,其實對自動駕駛行業來說是一件好事,并且還是獲得了業界的歡迎。其中就有觀點認為,《指南》有助于推動自動駕駛汽車安全上路,并且也有助于各州架構對于自動駕駛的監管。當然,頒布《指南》最深遠的影響在于,保持美國在自動駕駛領域全球領先的地位。

雖然可以看出《指南》對于美國自動駕駛產業有著推動意義,但仍然有質疑的聲音。其中就有言論這樣認為,由于聯邦政府過于強調了對自動駕駛汽車安全技術標準的管理權,反而會弱化各州自己制定的相關法律,很可能造成實際監管效果不佳。

再說各大自動駕駛制造商對于數據公開的不滿。自動駕駛制造商們想要保護隱私無可厚非,但是作為新興科技開發企業,完全沒必要去犯別人已經犯過的錯誤,這也正是數據共享的價值所在。

雖然道理說起來都是一套一套的,但是還是看出此次頒布的政策更多的是指導意見,而不是強制措施。監管部門仍需協調各方利益,推出進一步完善優化的政策,而作為自動駕駛制造商,也應該理解監管部門對于民眾安全與利益的保護責任。

所以說,對于自動駕駛的監管完善,仍然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