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 6小時前

據韓媒SEDaily報道,三星HBM4樣品已通過英偉達的初期測試和質量測試,將在本月底進入“預生產”階段。此外,三星已...

據韓媒SEDaily報道,三星HBM4樣品已通過英偉達的初期測試和質量測試,將在本月底進入“預生產”階段。此外,三星已經開始向NVIDIA供應其HBM3E內存,價格比SK海力士要低20-30%,預計將首先用于中國特供的H20 AI芯片。

雖然這看似只是一次簡單的測試,但對于三星來說,在老對手SK海力士長期占據英偉達訂單的背景下,新產品有望縮小與SK海力士的差距。

作為全球首個宣布量產HBM3的廠商,三星在HBM4賽道上原本落后SK海力士近兩年時間。此次通過測試的HBM4芯片采用臺積電CoWoS-L先進封裝工藝,單顆容量達64GB,理論傳輸速率突破1.2TB/s,其核心技術突破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通過重新設計TSV通孔結構,將垂直互聯密度提升40%;二是采用新型散熱材料,使芯片在同等功耗下運行溫度降低12%。這些改進使其在性能參數上直逼SK海力士當前主力產品HBM4(12層堆疊/8Hi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同步推進的HBM3E 12層產品也將于8月底完成認證。

這種"先進制程+成熟工藝"的組合拳策略,既能在高端市場對標SK海力士,又能通過HBM3E搶占中端市場份額。

英偉達在此時引入第二家供應商的戰略意圖顯而易見。

自2023年SK海力士獨占HBM訂單以來,其市場份額一度飆升至全球HBM市場的78%,但這也導致英偉達在議價權上陷入被動。三星的加入不僅將重塑供應鏈格局,更可能引發價格戰。

據集邦咨詢預測,三星的介入將使HBM4合約價下降15-20%,這對正承受AI算力成本壓力的云服務商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

另外,產能布局方面的較量同樣暗流涌動。盡管三星宣稱將在11月實現HBM4量產,但行業普遍認為其產能爬坡至少需要6個月時間。相比之下,SK海力士憑借先發優勢已在韓國清州工廠建成月產12萬片晶圓的HBM4專用產線。

不過三星正在推進的3nm制程HBM5研發已進入流片階段,相較于HBM4,新架構將實現3倍以上的I/O密度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地緣政治因素也為這場競爭增添了復雜性。三星選擇在韓國本土平澤P3工廠投產HBM4生產線,成功規避了美日荷對華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的影響。

這種戰略布局不僅保障了供應鏈安全,還使其能就近支持三星自身Exynos AI芯片的研發需求。隨著美國對華技術限制持續收緊,半導體產業鏈的區域化重構正在加速,而HBM作為AI算力的核心組件,其產能分布將直接影響各國在AI競賽中的話語權。

SEDaily表示,如果三星順利向英偉達供應HBM4和HBM3E,則明年的AI存儲芯片市場可能發生巨大變化。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