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FDA宣布: 新藥研發“拋棄”動物實驗?
4月10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在其官網宣布一項重大政策調整,將逐步終止實施近40年的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G...
4月10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在其官網宣布一項重大政策調整,將逐步終止實施近40年的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GLP)中強制動物實驗的要求。
未來,在單克隆抗體療法和其他藥物的研發中,將用更有效、更貼近人體的實驗方法取代動物實驗。
有專業媒體解釋稱,這一決定標志著現代醫藥研發史上最重大的監管范式轉變之一。
據此次的公告,在取消動物實驗后,FDA計劃通過使用基于人工智能的計算模型、細胞系和類器官毒性測試等實驗室方法來實現,這些方法統稱為新方法論或NAMs數據。
該政策將立即開始實施,適用于試驗性新藥申請,并鼓勵納入NAMs數據。
FDA 局長 Martin A. Makary 醫學博士指出,“借助人工智能驅動的計算建模、基于人體器官模擬的實驗室檢測,以及真實場景下的人類數據,我們可以更迅速、更穩妥地為患者帶來更安全的治療,同時削減研發開支與藥品價格。這無疑是公共健康與倫理價值的雙重勝利。”
這并不是 FDA 第一次透露出減少動物實驗的主張,真正的苗頭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 80 年代。
早在 1985 年,FDA毒理學研究部門本著「3R 原則」(即:替代 Replacement、減少 Reduction、 優化 Refinement ),開始推廣體外試驗(如細胞培養)作為動物實驗的補充。
2017 年 FDA 發布《預測毒理學路線圖》,鼓勵采用計算機模型和體外方法減少動物使用。
而本次發布的公告,算是捅破了「取消動物實驗」的最后一層窗戶紙,徹底將取消動物實驗提到了日程上來。
目前,FDA 正與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國家毒理學計劃(NTP)和退伍軍人事務部(VA)等聯邦機構展開深度合作, 通過跨部門協調委員會(ICCVAM)對替代方法進行驗證,以加速創新測試技術的驗證與推廣應用。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