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美國處理器巨頭,突然崩盤!
轉型不成功,英特爾已經進入寒冬。
昨夜美股,英特爾股價突然暴跌,盤中最大跌幅一度接近30%,最終收跌26.06%。
而這次暴跌也讓英特爾的市值跌破1000億美元(918.48億美元),一夜蒸發超300億美元,創下了自1982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這家曾經站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顛覆的科技巨頭,一度與微軟聯手橫掃全球,無人能敵。而如今1000億美元的市值只有老對手AMD的一半,離英偉達更是遙不可及。
而這場“歷劫”看起來只是個開始,英特爾的危機遠不止虧損這么簡單。
此次暴雷,英特爾可謂是踩中了一系列利空。
首先是本周四披露的最新財報,由于二季度業績以及三季度指引均達不到預期,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開啟了一項“重大成本削減措施”——計劃在2025年裁員1.5萬人,約占現有員工的15%,并且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按照基辛格的說法,英特爾將成為一家更精簡、更簡單、更靈活的公司,因此需要從根本改變運營方式,說到底就是要“轉型”。
那么裁員真的能提高利潤嗎?
我們可以簡單算一筆賬,按照英特爾公布的員工平均年薪15萬美元來計算,1.5萬人大約22.5億美元,但基辛格的計劃是在明年節省100億美元,
即便把關閉的實驗室、工廠等運營費都算上去,這個目標也很難完成。
那么剩下的錢哪里來呢?一個是直接砍業務線,另一個就是暫停股票股息,以此來優先保證現有業務并推動更持久的盈利能力。
既然已經影響到投資者了,那自然會引發恐慌性拋售。
當然,利潤與營收不達標只是暴跌的直接原因,具體到根本原因來看,英特爾在各條業務線上都存在明顯的問題。
英特爾第13/14代芯片幾個月以來一直都受到崩潰和不穩定的影響,主要是因為供應鏈工藝的疏忽,導致芯片意外氧化,最終影響到65W及更高的型號,涵蓋了從旗艦型號到普通中端芯片。
雖然從目前來看受到出現氧化問題的工藝已經被剔除了供應鏈,但可以確認已經有產品流向了市場并造成了部分用戶損失。而這次事件也不是簡單進行賠償就可以,英特爾大概率會收到集體訴訟并影響后續產品的發布。除此以外,一些用戶甚至廠商可能會轉向AMD平臺。
不僅是高端芯片,英特爾在其他業務也不太順利:Gaudi 3 AI加速器推廣不順利、AI PC概念剛剛興起、消費級顯卡沒多大水花,就連營收大頭Mobileye也遭到中國客戶的砍單。
可以說,當前英特爾在每條業務線上都表現低迷,而基辛格期待的代工業務還指望著這些傳統業務輸血。
當下,AI已經開始出現退燒的情況,英偉達已經提前吃下所有份額,剩下的企業已經沒有“蛋糕”能吃,而英特爾在AI加速器上進度緩慢,很難再利用AI進行炒作。
至于代工業務,所謂的IDM2.0還是得依賴代工客戶的訂單,而目前臺積電的霸主地位同樣難以撼動。
如果長期缺少足夠高利潤的訂單,那么IDM2.0始終停留在賠錢賺吆喝的階段,本身就賺不到錢的業務,投資人還會支持下去嗎?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