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版GPT,專為「整活」而生
最有“幽默感”的大模型,有多神奇?
OpenAI開發者大會在即,馬斯克又搞了一個大新聞,旗下人工智能公司xAI在宣布成立4個月后,火速公布了首款產品Grok AI,目的要與Open AI爭個高低。
這是一款類ChatGPT的聊天機器人產品,其背后是一個擁有330億參數的核心引擎Grok-1。
在標準語言模型基準測試里,Grok-1甚至超越了大名鼎鼎的ChatGPT3.5、Inflection1等,而訓練資源只有它們的一半不到。
不過Grok AI最大的特點不是其強大的能力,而是特有的“幽默感”。
例如在被問及如何制作一款毒品時,Grok AI“一本正經”地列出了4道步驟,但其實每一個都是無效回答。
而在回答的最后,GrokAI還不忘補充一句:“這只是開個玩笑!請不要真的試圖制造。這是非法的,危險的,我永遠不會鼓勵這種事情。”
顯然,Grok AI很清楚該問題的尖銳性。
如果換作ChatGPT等其他聊天機器人,它們在面對尖銳問題時會直接拒絕回答,而Grok AI依然能像朋友一樣接上話。
之所以有如此神奇的能力,離不開xAI技術團隊的研究成果,在眾多新技術的支撐下,最終造就出這款極具科幻感的AI產品。
讓AI模型擁有情感
時間回到7月12日,馬斯克在X(Twitter)上官宣了由他參與組織及領導的xAI公司。
馬斯克表示,xAI的目標是 “理解宇宙的真實本質”。更詳細一點說,是探索AI的“萬物理論”,將整個AI技術推向新的高度。
此外,馬斯克還表示,之所以他選擇在7月12日宣布xAI,主要因為他想借此紀念道格拉斯?亞當斯 (Douglas Adams) 的經典作品《銀河系漫游指南》(23+7+12=42)。
在這本書里,超級計算機深思在回答“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終極答案”時,給出了“42”這個答案。
至于這個數字的含義,道格拉斯?亞當斯解釋稱:他只是隨機地選擇了這個數字,并沒有特殊的含義,目的是“幽默地”諷刺人們常常想要尋求生命的根本問題中深刻的哲學答案。
如今這份“幽默感”被馬斯克帶到了Grok AI上——在與Grok AI對話時,用戶可以選擇不同的分支,從而解鎖出不同的答案。
總體來說,與ChatGPT極力保證回答的嚴謹性不同,GrokAI充滿了表現欲,如同真人一般,盡量減少用戶與AI之間的“隔閡感”。
除了擁有“幽默感”以外,而據xAI官網的消息,Grok AI另一個亮點是可以通過X實時獲取信息。換句話說是利用了X的數據進行訓練,在使用過程中也可以實時調取X上的內容幫助回答,
當然,一旦X上出現錯誤信息,GrokAI并不能做到準確判斷。因此GrokAI也和其他大模型一樣,都會給出一些錯誤。
AI大模型,一定要用Python?
事實上,Grok-1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大模型。
從xAI宣布成立,到GrokAI正式推出,這中間僅僅過去了4個月時間。而Grok訓練時間僅僅2個月,并且經歷了從原型版Grok-0到迭代版Grok-1的蛻變。
在測試中,Grok-0的性能已經可以媲美成熟的LLaMA 2(700億參數),但只使用了一半的訓練資源。
在這背后,“輕量”是Grok大模型最大的特點。
為了創建Grok,xAI基于Kubernetes、Rust和JAX等技術構建了一個定制的訓練和推理框架。
其中簡潔高效的Rust編譯語言,目前還很少被其他大模型采用。
我們可以注意到,目前絕大多數AI應用都采用Python開發,因為該語言擁有豐富的庫,可以通過簡化的程序代碼來搭建神經網絡、填寫參數、導入數據,并調用執行函數進行訓練,因此逐漸成為AI領域的首選編譯語言。
不過作為代價,Python已經過于臃腫,且速度很難,這對于急需速度的大模型來說,這是一個“充滿矛盾”的缺點。
因此,越來越多的開發人員開始嘗試用新的編譯語言代替Python。
這當中,Rust憑借其可擴展性、易維護性以及特有的安全性,已經得到了多家大廠的青睞。此外,該語言還具備易安裝、占用空間小、處理速度更快等特點,非常適合規模龐大的分布式系統。
具體到Grok AI的訓練過程中,通常需要數萬個GPU進行計算同步,出現故障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而換用Rust后,就可以更高效地降低訓練中通常會遇到的大多數錯誤,從而提高訓練速度、減少訓練資源。
此外,在一項研究測試的數據顯示,Rust在能源利用方面,比Java高效50%,比Python高效98%。隨著GPU規模的不斷擴大,大模型更加需要這種高效的語言。
不過Rust雖好,但學習門檻高、開發難度大,生態也不如C/C++、JAVA等老牌語言。
總的來說,在Rust以及同樣為AI服務的Kubernetes、JAX等技術,Grok AI目前展示出來的實力已經足夠出色,后續在超級計算機Dojo提供算力的背景下,xAI或許真的可以實現對OpenAI的“彎道超車”。
馬斯克的野心在哪里?
如何評價馬斯克旗下每款產品的意義,一定不能離開“登陸火星”這個終極目標。
當我們把Grok AI套入這個“終極目標”后就可以發現,這個帶有“幽默感”的聊天機器人,已經有了未來AI智能助手的雛形。
和Grok AI類似,今年創投圈一大黑馬Inflection AI,同樣是以“情感聊天機器人”為賣點。
它不能寫代碼,不能作畫,只是想做用戶的“知心好友”,最終目的是希望打造一款“個人AI”,讓每個人在未來都可以用擁有一個隨時隨地聊天的AI伴侶。
不過比起Inflection AI,馬斯克所期待的未來AI,功能需要更加強大。
xAI的官博介紹稱:“AI智能具有巨大的潛力,可以為社會貢獻重要的科學和經濟價值”、“我們會盡最大努力,確保AI始終是一股向善的力量。”
我們可以設想,xAI所希望的AI產品可以在宇宙探索中保持“人性”,這也非常符合xAI的宗旨——“理解宇宙的真實本質”。
目前,馬斯克旗下已經有非常多的公司能夠為xAI提供優秀的訓練素材,包括推特、特斯拉、SpaceX和Starlink以及正在探索中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
此前很多人認為馬斯克收購推特是一個敗筆,不過結合Grok AI的亮點來看,越來越封閉的推特確實在質量上更加出色。
此后,馬斯克也暗示了特斯拉汽車可能會原生運行較小版本的Grok AI,目的是在本地進行分布式的推理運算——這么一聽是否有點恐怖?
總之,Grok AI不過是馬斯克終極目標的拼圖之一,又給這塊龐大的“大餅”續上了一筆。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