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這半年:凈利潤暴漲82%,“拐點危機”依在

jh 3年前 (2022-08-24)

“哭窮”的寧王,偷偷賺錢。

得益于不斷上揚的鋰價,今年動力電池的主角換成了站在頂端的鋰礦廠商們。

在前不久落幕的電池大會上,車企代表們吐槽動力電池的成本占比越來越高,而寧德時代卻擺出一副無辜的姿態:錢都進了上游鋰礦公司和鋰鹽生產商的口袋,自己也在盈利的邊緣上掙扎。

寧德時代的“哭訴”并非沒有道理:回顧今年4月底發布的寧德時代Q1財報,雖然營收達到486.8億,同比增長154%,但歸母公司凈利潤只有14.93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下降23.62%。,股價也一路下跌,跌破了萬億大關。

在此之后,業內普遍開始看衰寧德時代,但就在8月23日晚間的半年財報中,寧德時代用一份極為出色的盈利數據回應了外界對于寧王的“質疑”。

這半年,寧王有多賺錢?

先來看兩項關鍵數據: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營收1129.7億元,同比增長156.32%,凈利潤約82億元,同比增長82.17%。

寧德時代這半年:狂賺81億,凈利潤暴漲82%,“拐點危機”依在

如果按Q1凈利潤約15億元計算,那么Q2凈利潤則達到約67億元。

寧德時代這半年:狂賺81億,凈利潤暴漲82%,“拐點危機”依在

作為對比,寧德時代在2021年全年凈利潤約160億元,在Q1凈利潤大跌的情況下,基本上追回了去年的利潤水平,而單季度凈利潤67億元也是近幾年來的最佳水平。

另一方面,作為動力電池行業的絕對龍頭,寧德時代營業收入的上漲則是預料之中,半年1130億元的營收幾乎快追上2021年全年營收(1303.6億)。

從細分業務來看,寧德時代的電池業務依然驚艷:在疫情壓力導致汽車供應鏈受損的背景之下,寧德時代在全球市占率達到了34.8%,提升了6.2個百分點。

另外在毛利率逐年下泄到14.5%的背景之下,今年二季度毛利率逆勢上揚,回調至21.8%,雖然很難回到2021年之前的水平,但還是超過了市場20%的普遍預期,這也成功降低了來自上游的成本壓力,提高了利潤水平。

寧德時代這半年:狂賺81億,凈利潤暴漲82%,“拐點危機”依在

除了電池業務以外,寧德時代另外兩大主營業務——鋰電池材料和儲能系統依然處在業務上升階段,其中前者上半年銷售收入137億元,同比增174%,毛利率21%,后者收入127億,同比增長171%,不過毛利率只有6.4%。

根據目前鋰價的變動趨勢,再往后看的話,電池相關金屬和材料的價格已逐步下降,隨著出貨規模的持續拉大,寧德時代盈利能力也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漲價減輕成本壓力,持續研發換來回報

僅從財報數據來看,寧德時代在Q2凈利潤得到了快速修復,但在這背后,它其實付出了不少的代價。

首先是原材料價格飆升的問題,擁有動力電池議價權的寧德時代實際上并不缺乏鋰等原材料,公司本身就從事鋰礦開采、鋰電池回收等上下游業務,同時手握多處礦產資源股權,這種“家里有礦”的豪氣本該成為一道護城河,但如今卻成為一種阻礙。

從過往的新聞來看,上游原材料在價格上漲之后并沒有經過寧德時代傳導至下游車企,這就導致寧德時代承擔了最大的成本壓力。

作為龍頭企業,這或許是一種擔當行為,但從一季度的新能源概念股表現來看,整個產業鏈都正遭遇困難。

寧德時代這半年:狂賺81億,凈利潤暴漲82%,“拐點危機”依在

圖源 | 中國電子報

事實上,從去年10月起,就有二線電池廠不堪壓力選擇漲價,此后比亞迪等頭部電池廠也開始陸續調價。至于寧德時代,有媒體報道稱:“一直到去年年底之前,寧德時代都堅持不漲價的策略,直到年底做財務核算時,發現再不漲價企業就會虧損,因此才在今年年初上調了電池價格。”

當然,漲價只是修復利潤的手段之一,在半年財報中我們還能挖掘到很多信息。

就現有產品以外,寧德時代也在加速新產品的研發,財報中提到了2.2C大倍率充電技術、液冷CTP儲能系統,還有支持1000公里續航的麒麟電池等新技術。

寧德時代這半年:狂賺81億,凈利潤暴漲82%,“拐點危機”依在

今年第二季度,寧德時代投入研發開支近32億,同比增長了106%,半年則累計投入了57.7億,這在中國科技公司的研發投入中可以算第一梯隊水平。

除了研發投入以外,管理費用以及銷售費用也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急劇擴張從而上漲,表面上這些支出增加了公司的成本,實際上由于收入跑得足夠快,費用率反倒出現了縮窄(Q2首次占比降低至10%,來到了9.6%)。

可見,寧德時代在近些年研發力度上的大額投入,帶來了工藝上的改進、技術革新,最終有效帶動成本降低,換來了利潤率的回報。目前除了鋰電池工藝以外,寧德時代還在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固態電池等技術上多路并進,這些技術儲備在未來或許能進一步對沖部分成本上漲帶來的影響。

最后,財報中也提到了公司在中國、歐洲和北美的動力電池供應,以及公司擬在歐洲匈牙利投資建設電池工廠的戰略布局。

寧德時代這半年:狂賺81億,凈利潤暴漲82%,“拐點危機”依在

利潤不夠,產能來湊。下半年新工廠的投產將給寧德時代的營收與凈利潤帶來更多想象空間。

危機仍在

作為在上游材料商與下游車企中夾縫的電池廠商,寧德時代嘗到了新能源的紅利,自然也需要擔當起行業規模不斷擴張下的壓力。

事實上,寧德時代至少還有錢賺,下游整車廠則確確實實陷入虧損的泥潭,他們也有足夠的理由表達出對電池廠的抱怨。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直接選擇布局上游材料和中游的電池廠,一些二線電池廠開始成為車企們的“備胎”。就在去年,該行業還處在寧德時代一家獨大時代,如今欣旺達、中創新航等行業黑馬已經在短短一年內奮起直追。

就在發布財報的當日,有媒體稱蔚來新品牌“阿爾卑斯”選擇了開放的動力電池采購策略,已經與中創新航和比亞迪弗迪電池等廠確定了供應合作關系,此外還在與億緯鋰能、蜂巢能源等公司接洽。另外,當下熱門的小米汽車也確定了兩家電池廠供貨,寧德時代并非唯一選擇。

站在車企的角度,手握議價權的寧德時代太過“強勢”和“傲慢”,為了避免被單一供應商牽制,引入新的電池供應商是大勢所趨。另外在外部消費環境疲軟且競爭激烈的背景下,新勢力車企也開始嘗試下探更低價格觸及更多消費群體,這也就需要在供應鏈上下足功夫,而占到成本大頭的動力電池自然是首當其沖。

當然,國內市場只是全球新能源浪潮下的一塊拼圖,寧德時代已經將目光看向了競爭力更小的海外市場。財報中提到,寧德時代在技術和成本上與韓國雙巨頭相比,不管是材料成本還是加工成本都具有優勢,制造成本也更優。

可見,危與機并存,寧王這份財報還是能足夠帶動投資人的信心。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