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集團「換東家」
穿透此次紫光集團“接盤者”的股權架構,出現了不少熟悉的面孔。
自2020年11月發生債務危機,歷時20個月,紫光集團司法重整案正式進入尾聲。
昨日下午,管理人已經與戰略投資人“智路建廣聯合體”(智路資產和建廣資產牽頭成立)舉行了交接會,將紫光集團的章證照及經營管理事務進行全面移交。
受此消息影響,紫光集團今日開盤后一改前幾日的下跌,以19.68元/股收盤,上漲幅度達到4.13%,最新市值為562.86億元。
清華控股等原股東全部退出,管理層大換血
紫光集團是清華大學旗下高科技企業,形成以集成電路為主導,從芯片到云服務的高科技產業生態鏈,旗下業務主要包括芯片研發設計、芯片制造、芯片封測、服務器、存儲、交換機、基礎平臺與網絡平臺、終端應用等完整的產業鏈。
然而多年來無序的收購擴張、短債長投等,導致紫光集團一直處于高負債經營狀態,最終在2020年底因為資不抵債,由債權人向法院申請破產重組(詳情點擊《8年負債翻44倍達2000億,“被”申請破產重組的紫光如何自救?》)。
如今,隨著重整案即將結束,紫光集團原股東清華控股及北京建坤投資已經全部退出,由“智路建廣聯合體”設立的控股平臺智廣芯控股承接紫光集團的100%股權。
同時依據紫光集團的公告,集團董事長、董事、監事、總經理及法定代表人皆發生變動,由李濱兼任董事長與總經理職務,原董事長趙偉國不再擔任公司董事長職務。
依據資料顯示,李濱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從業經歷豐富:曾任中芯國際高管、北京建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評會主席、埃賦隆半導體(半導體射頻器件企業)董事長、安世半導體(半導體標準產品企業)董事長,現任中關村融信產業聯盟理事長,兼任瓴盛科技(移動通信芯片設計企業)董事長、瑞能半導體(半導體功率器件企業)董事長、聯合科技(UTAC,半導體封測企業)董事長、瑞士富巴(原西門子旗下壓力傳感器企業)董事長、廣大融智集團董事長。
而值得注意的是,李濱本人與智路資產與建廣資產淵源甚深。
具體來看,李濱是智路資產的實際控制人,間接持有57.53%的股權。同時,他也實際掌控建廣資產第二大股東建平天津,后者持有建廣公司49%的股權,李濱則通過持股建平天津60.38%股權,做到間接持有建廣資產29.58%的資產。
或許也是因為該背景,在去年7月份在紫光集團宣布由智路資產和建廣資產牽頭600億重整方案后,引來紫光集團原董事長趙偉國立刻發出“靈魂十問”,實名舉報李濱等人“侵吞國有資產”的紛爭(詳情點擊《紫光600億「賣身」,董事長趙偉國強烈反對,實名舉報「侵吞700億國有資產」》)。如今,一切爭議也隨著重整案走向結尾而塵埃落定。
富士康、格力集團……都參與投資了紫光集團
企查查顯示,紫光集團接盤者“智廣芯控股”的股東陣列由6家機構構成,具體如下:
而穿透這些投資機構,除了廣東國資、湖北國資、河北國資、安徽國資等國有出資人,我們也能夠看到不少熟悉的面孔。
比如跨界造芯的富士康工業互聯和格力集團,前者通過興微(廣州)產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認繳出資98億元,后者則是通過珠海格力金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認繳出資70億元、通過珠海發展投資基金(有限合伙)認繳出資20億元。此外還有徐工集團、中興通訊、格科微電子、中恒半導體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重整前紫光集團的控股股東僅有清華控股與健坤集團,分別持股51%、49%,而在重整后,智廣芯控股雖為唯一控股股東,但該平臺并沒有單一持股超50%的股東,股權結構呈現分散化。
對此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這類分散化股權結構既能夠避免“一言堂”現象的出現,也將有利于紫光集團未來發展吸納更多元的力量和資源。
紫光集團重整重要節點:
2021年7月9日,紫光集團公告稱,收到送達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北京一中院”)的《通知書》,被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
2021年7月16日,北京一中院裁定受理紫光集團重整一案,并于同日指定紫光集團有限公司清算組擔任紫光集團管理人,具體負責開展各項重整工作。
2021年7月20日,紫光集團管理人在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發布了關于招募戰略投資者的公告。
……
2021年12月10日,確定北京智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建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作為牽頭方組成的聯合體為紫光集團等七家企業實質合并重整戰略投資者。
2021年12月10日,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出資人清華大學于2021年12月10日與四川能投簽署《國有產權無償劃轉協議》,擬通過無償劃轉方式將所持清華控股100%股權劃轉給四川能投。據了解,清華控股目前持有紫光集團51%股權。
2021年12月13日,紫光集團管理人與相關戰略投資者簽署了《重整投資協議》,制定了重整計劃草案,并提交了北京一中院。
2021年12月29日,紫光集團公告重整計劃獲表決通過。
2022年1月14日,北京一中院裁定批準重整計劃。
2022年7月11日,智廣芯控股承接紫光集團的100%股權,紫光集團股權順利完成交割。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