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收購計劃正式告吹之后,Arm將開啟半導體史上最大IPO
半導體巨頭的一舉一動,都會牽動整個行業。
2月8日,由于多國監管機構遲遲無法批準,英偉達宣布放棄對Arm高達660億美元的收購計劃。盡管軟銀錯失了一筆巨款,但后續在得到英偉達12.5億美元的預付款后,軟銀創始人孫正義表示將在2023年3月之前推動Arm在納斯達克上市:“我們的目標是實現半導體史上最大規模的IPO。”
2020年9月14日,英偉達在其官方賬戶正式宣布收購的Arm的計劃。對于英偉達來說,收購Arm無疑是一次冒險的選擇,用英偉達創始人CEO黃仁勛的話來說:這筆交易是他“一生僅有的機會”。
由于交易金額龐大,加之芯片行業的特殊性,這次交易很快引起了全球監管部門和芯片制造業競爭對手的關切。根據收購細節,兩家公司預計該交易將在18個月內完成。但前提是,此項交易必須獲得中國、美國、歐盟和英國的反壟斷審查,得到監管機構的批準后才算收購成功。對此黃仁勛也表示,說服監管機構會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但是他有信心來應對這些挑戰。
但在官宣后的第二天,Arm聯合創始人Hermann Hauser就發表公開信,請求英國政府拯救Arm。在信中,Hauser從員工、商業模式包括國家經濟主權問題的角度,表達出Arm離開英國的擔心。
這一戲劇性的“求救信”也正式宣布這場“收購長跑”的開始。
進入2021年后,英國與歐盟的反壟斷官員先后對這項交易進行了深入調查,并表示收購完成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
令人意外的是,美國方面同樣未批準這筆交易。2021年12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表示,此次收購這將使英偉達不合法地掌控計算技術和設計領域,導致競爭對手需要開發自己的芯片加以對抗。一旦收購完成,合并后的公司可能扼殺下一代技術,包括用于運行數據中心和汽車駕駛輔助系統的技術。
盡管英偉達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試圖打消監管機構的擔憂,并且得到了博通、聯發科和Marvell三家芯片廠商的支持。但隨著18個月的談判期限(今年3月前)不斷臨近,過審依然無望,英偉達和軟銀只能宣布放棄。根據協議條款,此前英偉達支付的12.5億美元的定金將成為軟銀集團第四季度的利潤,同時英偉達將保留20年的ARM授權。
對于英偉達、Arm、軟銀來說,此次收購失敗對于任意一方都是巨大的損失。盡管孫守義表示將推動Arm完成半導體史上最大的IPO,但單純依靠指令集架構來與芯片巨頭們競爭,Arm的規模和實力顯然相形見絀。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