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設翻車、植發整容、頂流塌房……到底有沒有完美偶像?

jh 4年前 (2021-07-19)

永不“塌房”的偶像明星,只有TA。

能唱、能跳、不會“塌房”,虛擬偶像會取代真人明星嗎?

最近一周,想必大家吃瓜吃得飽飽的。

先是演藝界有人深情人設翻車被石錘,再是音樂界有人疑似被爆料植發和整容,最后是娛樂界有人被幾位女性實名網絡爆錘、堪稱大型塌房現場。

場面之慘烈,甚至有不少吃瓜網友出來“支招”:想要自證清白,要么救出孟晚舟、要么解放收復臺灣、要么發明光刻機……

眼看翻車事件越來越頻繁,究竟,現實生活中有沒有完美的真人明星偶像?

有的!那就是虛擬偶像。

虛擬偶像慢慢出圈

今年7月的一個周末,一場名為“VR 2021全息演唱會”的大型演唱會在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舉行。

伴隨著歌手的演出,現場觀眾們的吶喊聲此起彼伏。

然而站在舞臺上的主角們,并不是有血有肉的當紅明星,而是一眾擁有動漫外表的虛擬偶像們。

能唱、能跳、不會“塌房”,虛擬偶像會取代真人明星嗎?

據了解,這些歌手大多為B站或者社交媒體上的虛擬主播/偶像,每一位歌手都擁有眾多粉絲,其中就有曾經登上春晚舞臺的“洛天依”。

據B站CEO陳睿今年在12周年主題演講中透露,這樣的虛擬主播/偶像在B站有32412個,同比2020年增長了40%。而根據數據平臺vtbs.moe抓取的數據,過去一年里,B站粉絲對于虛擬偶像的訂閱打賞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50%。

能唱、能跳、不會“塌房”,虛擬偶像會取代真人明星嗎?

在售票網站上,這些虛擬偶像的演唱會同真人明星一樣需要準點搶票;在演唱會現場,粉絲們同樣可以和虛擬偶像們互動,同時無需擔心舞臺事故的發生——這些都可以在技術層面去避免。

有粉絲表示:選擇虛擬偶像,是因為他們永遠不會人設坍塌,他們不會變老,不會出現負面新聞,只要能一直運營,就永遠都不會讓粉絲失望。

還有粉絲認為:養成一個虛擬偶像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他們只是一種程序,不帶有任何特別的個性,粉絲可以隨意將想要的屬性附加在虛擬偶像身上。

能唱、能跳、不會“塌房”,虛擬偶像會取代真人明星嗎?

從形象變成偶像

從廣義來看,無論是動漫人物還是文人筆下的小說角色,他們都可以稱得上虛擬偶像:虛擬形象+偶像屬性。

但從狹義的角度來定義,虛擬偶像需要具備商業價值。

能唱、能跳、不會“塌房”,虛擬偶像會取代真人明星嗎?

他們與傳統的二次元動漫不同,除了有自己獨特的人物設定以外,還可以承擔演出、代言、直播、綜藝等商業活動。

最早的虛擬偶像概念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的英國,彼時英國人創造了一個名為Max Headroom的虛擬人物,后者曾參演電影并拍攝了多部廣告片。

而業內公認的第一位虛擬偶像出自日本動畫《超時空要塞》,動畫中的虛擬歌姬林明美曾以動畫角色的形式發布單曲,并由此帶動了真正的虛擬偶像經濟。

能唱、能跳、不會“塌房”,虛擬偶像會取代真人明星嗎?

在這之后,虛擬歌手“初音未來”的誕生與流行正式掀起了虛擬偶像的熱潮。

之后幾年,新興技術的發展更是給虛擬偶像的培養提供了豐沃的土壤,通過AR、VR、真人捕捉等技術,虛擬偶像的形象逐漸立體化,類型也越來越豐富,模式更加多元化。

2010年,初音未來在日本首次舉行3D全息投影演唱會,5000名粉絲得以在線下為實體化形象的偶像瘋狂吶喊,就像看真人演唱會一樣。

這之后,初音未來在全球范圍內舉辦了數十場巡回演唱會,一首《甩蔥歌》響遍大街小巷,俘獲億萬粉絲。

能唱、能跳、不會“塌房”,虛擬偶像會取代真人明星嗎?

俗話說,有需求就有市場,如今的虛擬偶像雖未完全走出小眾文化,但也開始逐漸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消費方式。

在B站等公司的挖掘下,虛擬偶像的商業價值逐步凸顯出來,越來越多產業開始與虛擬偶像聯系在一起。

商業價值慢慢凸顯

初音未來的成功,讓市場看到了虛擬偶像的商業價值。

除了在日本、歐美等國家已經形成成熟市場之外,以B站為首的二次元互聯網公司在國內也開始布局虛擬偶像產業。

2012年,上海禾念推出洛天依的形象,這是以Yamaha的VOCALOID3語音合成引擎為基礎,制作的全世界第一款VOCALOID中文聲庫和虛擬形象。

此后9年時間里,洛天依共發布800多張專輯,其中多首音樂被大眾翻唱。

2021年,洛天依更是登上央視舞臺,與月亮姐姐、王源共同表演《聽我說》。

在全國人民的見證下,虛擬偶像正式突破次元壁,一腳踏進主流視野。

而作為二次元的聚集地,B站在2018年宣布增持虛擬偶像“洛天依”所屬母公司香港澤立仕(Zenith)控股有限公司的部分股份,成為控股股東。

能唱、能跳、不會“塌房”,虛擬偶像會取代真人明星嗎?

此后,B站與眾多內容公司、技術公司合作,推出一系列虛擬偶像陣容。

開頭提到的“VR 2021全息演唱會”,正是B站在虛擬偶像里領域的成果之一。

在開始布局之后,虛擬偶像的身價也水漲船高。

央視財經在一次關于虛擬偶像的報道中就曾透露,洛天依、初音未來這些頂級虛擬偶像的身價已經接近一線明星的水平,每次商業代言的費用約在幾十萬到幾百萬元不等。

也正是有了比肩一流明星的影響力,品牌商們開始利用虛擬偶像吸引年輕人。

對于Z時代的年輕人來說,他們對虛擬偶像不僅僅停留在關注層面,同時具備較強的消費意識和購買力。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虛擬偶像市場達到2000億元,未來這一數字將持續上升,千億級的市場規模離不開年輕人的支撐。

能唱、能跳、不會“塌房”,虛擬偶像會取代真人明星嗎?

能唱、能跳、不會“塌房”,虛擬偶像會取代真人明星嗎?

與虛擬偶像相反,隨著公眾對明星藝人的道德要求逐漸提高,真人偶像的道德問題除了給自身造成影響以外,還會給其背后的品牌商帶來越來越大的不確定性。

而虛擬偶像性價比更高、可塑性更高,同時不用擔心形象崩塌的危險,這也是越來越多品牌商開始將目光看向虛擬偶像的原因,何樂而不為呢?

“錢途”之下,虛擬偶像會取代真人偶像嗎?

那么虛擬偶像真的是毫無缺點嗎?

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目前看似一片光明,但其實背后還是潛藏不少挑戰。

首先,虛擬偶像投入成本巨大,目前還沒有穩定的盈利模式。

就中國虛擬偶像產業而言,除了洛天依等極少數虛擬偶像以外,大多數虛擬偶像并未被大眾認可。在缺乏完善成熟的C端市場之前,大多數虛擬偶像公司都抱著“試水”的態度。

能唱、能跳、不會“塌房”,虛擬偶像會取代真人明星嗎?

據研究機構統計,在頭部虛擬偶像蓬勃發展的同時,腰部和尾部的偶像IP依然存留在小眾范圍內,與其說是偶像,更不如說是“虛擬形象”。

就目前的市場而言,除了頭部IP可以靠演出、代言等方式獲得收益以外,大多數虛擬偶像需要變現還是得依靠粉絲經濟。如果缺少穩定的粉絲群體,加之虛擬偶像被認可難度較大,如果這些尾部虛擬偶像只停留在直播等場景,那么更增加了出圈的難度。

同時,目前的虛擬偶像大多都是以“少女”形象出鏡,隨著玩家越來越多,這些偶像的形象和人設將越來越同質化,最后的結局都是走向平庸。

此外,虛擬偶像真的不會“翻車”嗎?

就在本月,國內虛擬偶像翎Ling在帶貨口紅時就被網友吐槽:“小紅書上,比這用心的筆記多得多。”

能唱、能跳、不會“塌房”,虛擬偶像會取代真人明星嗎?

在設立人物形象時,翎Ling背后的團隊就曾以中國風作為最重要的人設,然而在實際推廣時,每一條宣傳都與中國風背道而馳,被網友多次吐槽。

翎Ling只是虛擬偶像“翻車”的案例之一,這說明了背后團隊急于變現,與原有的人設完全不符。這種虛擬偶像并不能起到偶像作用,反倒起到了負面效果。

能唱、能跳、不會“塌房”,虛擬偶像會取代真人明星嗎?

隨著粉絲群體的不斷擴大,加之虛擬偶像不斷出圈,虛擬偶像背后的真人團隊在運營上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