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輪1.1億!禾賽科技完成自動駕駛激光雷達國內單筆最大融資
本輪融資主要有兩個用途,一是加快Pandar規模產線的建設,盡快滿足現有訂單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會重金下注正在開發中的新一代激光雷達Pandar GT。
近日,禾賽科技對外宣布獲得由Pagoda Investment領投,將門創投、磐谷創投及遠瞻資本跟投的共計1.1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
2017年4月,禾賽發布用于自動駕駛的40線混合固態激光雷達Pandar40,改變了自動駕駛激光雷達行業被國際巨頭壟斷而且需要半年以上交貨周期的現狀。相比市場上現有的產品,禾賽Pandar40的優勢包括150米距離、厘米級精度、超高角分辨率(等效83線)、超小體積,和顯著低于國外競品的售價及交貨周期。發布產品的同時,為了幫助客戶客觀評估Pandar的性能,禾賽已經完成了大量的早期客戶共同測試,包括頂尖的整車廠和自動駕駛公司如百度、蔚來汽車、智行者、馭勢科技等。
更多點云數據和路測視頻可以在禾賽科技官網查看。
禾賽科技于2013年成立于美國硅谷圣何塞,2014年落戶上海。主營業務為自動駕駛激光雷達,激光天然氣遙測系統等。公司聚集了光學、精密機械、電子、通信、人工智能等前沿行業的頂尖專家,畢業院校包括斯坦福、MIT、清華、上海交大、浙大等,曾經就職機構包括蘋果、卡爾蔡司、西部數據、聯影、泰克、中科院光機所/技物所/半導體所等世界級研發和科研機構。公司現有國家千人計劃專家一名,上海市千人計劃專家一名,博士10名,總人數50人。
本輪投資方包括專注于成長階段企業的PE機構高達投資、擅長人工智能領域布局的將門創投、科技創新團隊的磐谷創投和在硬件領域有著豐富經驗的遠瞻資本:
“高達投資是一家專注于投資和收購國內外成長型企業的PE投資機構,過往投資案例包括滴滴出行、美團網/大眾點評、京東金融等。自動駕駛行業尚處于爆發前夜,很多生態體系還未成型,而它又是一個進入門檻極高的專業領域,唯有能夠不斷研發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高標準產品的企業才有持續的競爭力。我們從禾賽早期的技術儲備和產品前景中看到了他們成為自動駕駛行業中佼佼者的潛質。因此在其早期階段作為領投方投資,并希望可以整合高達投資旗下基金在中國和海外的汽車行業資源幫助公司更加快速成長。此外,禾賽團隊的執行力也讓我們印象深刻。團隊制定了嚴格的研發計劃,并持續向市場展示新的產品演示和最新數據,這種嚴謹的做事風格在略顯浮躁的‘風口’環境里是極其難能可貴的。同時,三個本身具有極強技術背景的創始人有著明確的分工,我們相信他們能帶領團隊快速成長,打造‘中國智造’新標桿。“
——高達投資(Pagoda Investment)
“將門自成立以來專注于發掘和投資技術創新激活商業價值的杰出創業公司,特別是在機器智能領域。禾賽聚集了一支技術創新第一梯隊人才的團隊,其對市場的理解能力和強大的研發能力支持他們不斷根據市場需求迭代產品,這種務實及堅持創新的態度是我們極度敬佩的。同時在將門的幫助下,禾賽已經和Bosch在內的眾多全球頂級供應商和汽車廠商取得聯系,并建立了初步合作意向。”
——將門創投
“汽車和機器人領域是我們一直布局的兩大產業,作為其中最關鍵的傳感器之一,激光雷達的技術壁壘極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禾賽科技自成立以來一直深耕于激光遙測傳感器的研發,團隊聚集了行業頂級專家。在前期的氣體檢測業務領域,禾賽研發出全球首款無人機載燃氣安檢系統,并且將成熟的工業級產品推向市場,得到了業內極大認可。而如今禾賽將其核心技術移植到自動駕駛領域,不但改變了國外企業對激光雷達的壟斷現象,還打破行業原有紀錄,做出市場上角分辨率最高的多線激光雷達,這讓我們看到了下一個萬億市場的機會。”
——磐谷創投
“作為大疆早期的投資機構,我們見證了心懷夢想腳踏實地的年輕人在技術與產品驅動的科技領域快速成為全球行業領導者的爆發力。禾賽在激光遙測相關領域的專注使得遠瞻資本從天使輪便看好這家企業的前景。在三年內成長為激光雷達行業走在最前沿的研發團隊,禾賽令我們更加堅信投資頂尖的技術企業這一核心投資理念。我們參與了禾賽的每一輪融資,因為我們相信禾賽有能力成為下一個令中國引以為傲、領導世界跑道的偉大企業。”
——遠瞻資本
禾賽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李一帆透露,本輪融資主要有兩個用途,一方面是加快Pandar規模產線的建設,盡快滿足現有訂單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會重金下注正在開發中的新一代激光雷達——PandarGT。Pandar GT是為下一代自動駕駛和高級輔助駕駛汽車量身定做的新型激光雷達,其核心工作原理區別于Pandar混合固態雷達和市面上絕大多數準固態/固態激光雷達,可以在提升測距范圍的同時顯著優化可靠性、體積和成本,目標是為2020-2022年左右量產的高級輔助駕駛汽車提供成本數百美金的完整激光雷達解決方案。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