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自主芯力挺DeepSeek,迎接算力新時代 | 對話電科申泰
國產大模型DeepSeek的影響力還在繼續,又一家國產芯片平臺宣布力挺DeepSeek!據悉,電科申泰旗下申威智能平臺已經成功實現與D...
國產大模型DeepSeek的影響力還在繼續,又一家國產芯片平臺宣布力挺DeepSeek!據悉,電科申泰旗下申威智能平臺已經成功實現與DeepSeek大模型的深度適配,完成了DeepSeek-R1-7B、14B、32B、70B等多款模型的適配,為平臺用戶提供便捷且強大的大模型能力。
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高性能計算平臺,申威智能平臺目前在國家安全、科學研究等重點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而這次適配也是用國產算力支持著中國AI的長遠發展。
在AI熱潮的推動下,服務器市場增長強勢。在過去的一年里,各大芯片廠商紛紛加大投入,都希望能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根據研究機構TechInsights的預測,整個服務器市場的市場規模將在2028年達到2730億美元,而2024年全球的市場規模約為1405億美元,等于說四年時間將迎來翻倍。
而在這個潛力無限的增長市場里,傳統CPU廠商英特爾、AMD表現依然突出,這幾家x86架構“老玩家”有著多年的技術積累和生態優勢,依然是服務器CPU領域毫無爭議的頭部霸主。
但近幾年,隨著算力多元化時代的到來,Arm、RISC-V等一些新興架構憑借開放、靈活的特性開始為特定應用場景定制服務器芯片,這對于“新玩家”們來說找到了與x86架構同臺競爭的機會。
目前的國產CPU陣營里,電科申泰旗下CPU品牌申威處理器憑借自研精簡指令集架構SW64已經在服務器領域里深耕多年,為多個關鍵行業持續穩定提供支撐。電科申泰的新一代服務器處理器威鑫H8000受到觀眾的熱切關注。鎂客網深入了解到申威處理器的發展歷程。
申威產品創新之旅
在海外接二連三的技術封鎖下,業界又將目光再次聚焦到國產CPU產業。
眾所周知,由于國產CPU起步晚,廠商們大多基于自己的判斷分析,再加上自己的優勢,開始在不同的道路進行嘗試。經過多年的艱辛探索,國產CPU已形成了“x86、Arm、自研”三大路線,而申威就是自研路線的代表廠商之一。
據介紹,申威自2002年起步以來,一直堅持獨立自研的發展之路。而到了2019年,電科申泰成立創新型機構,正式吹響了申威產業化的號角,并在近幾年不斷加快產品迭代速度。
2020年,支持雙路架構的SW3231服務器正式發布;
2021年。申威首款8核桌面處理器發布,并在次年拿下了中國芯重大創新產品獎。
2023年,新一代的申威服務器處理器發布
……
五年來,申威完成了三款通用處理器的研制,完善了產品譜系,實現芯片升級換代,而目前最新一代申威服務器芯片在指令集、超線程、密碼安全等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實現架構升級,核心翻倍,緩存倍增,性能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CPU的市場雖大,但海外巨頭留給國內廠商的空間仍然有限,想要在“狹窄”的空間里實現市場突破,就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深耕服務器
在國內多個展會上,申威新一代服務器處理器威鑫H8000 受到了現場觀眾的熱切關注。據介紹,該處理器基于申威自主指令集架構SW64,內部集成64個第四代申威通用高性能核心,相較上一代處理器,單芯片集成核心數翻番,性能提高4倍,實現了高算力卡點突破。
同時,該處理器還搭載自研SMT2硬件雙線程技術,采用128MB超大L3Cache緩存,支持國密算法SM2/3/4,安全性、易用性全面提升。
從應用場景上來說,威鑫H8000是一款專注于服務器市場的專用CPU。不同于消費級市場,服務器行業對于產品的要求更高。
首先,該行業技術更新迅速,新的硬件架構、處理器、存儲技術等不斷涌現,推動著服務器性能的不斷提升。例如目前這一輪AI技術革命就帶火了HBM內存,該技術的更新可以更好支撐更高效、更快速的模型訓練和推理需求。
其次,隨著企業對于數據處理和存儲需求的個性化,服務器市場的定制化程度高,這對于目前,威鑫H8000可以適用于通用服務器、存儲服務器、AI服務器、GPU服務器、網安設備、邊緣服務器等產品,將廣泛應用于黨政、能源、交通、電信和金融等重點行業。
最后一點就是穩定性與安全性,服務器存儲著大量重要數據,因此對數據安全性有著極高的要求。以上文提到的特定場景為例,這些行業普遍對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像電信、交通等涉及到國計民生的行業,更需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國家重大專項支持下,申威從技術源頭開展基礎創新,堅持全流程自主可控,打造國內自主程度最高的高性能處理器。區別于國內其他處理器“授權引進、合資合作”的發展模式,SW64架構具有完全知識產權,成功擺脫國外制約,有力破解卡脖子難題,最終在性能、安全等方面有著突出的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x86架構處理器統治著PC和服務器市場,而Arm架構處理器統治著移動市場和IoT市場,相比之下申威自主指令集架構SW64在市場推廣上要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對此,申威選擇深耕特種領域,專注于高性能計算,專注于為高機密、關鍵行業提供產品與服務,在避開頭部廠商競爭的同時,也有利于推進技術迭代和產品演進。
生態布局與未來發展
一直以來,業內都對“國產CPU”有者情感復雜的態度——作為國產替代浪潮下的重要一環,國內CPU廠商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簡單來說,CPU的性能、價格、穩定性、軟硬件生態都是要考慮到位的維度,當“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困境擺在面前時,廠商就要抓到自己最先突破的維度。
在申泰看來,國產處理器的難點,不僅在于性能提升,還在于構建自主生態。以PC領域舉例,Wintel(Windows操作系統+Intel芯片)體系是全球最為完整成熟的生態體系,具有極高的行業壁壘。而國產處理器自主程度越高,構建自主生態的難度就越難。生態構建不起來,用戶接受度就低,應用就越少,而應用越少,生態發展就越受限,這樣會導致一個惡性循環。
為解決生態困境,電科申泰實施了一系列生態扶持舉措。首先,電科申泰于2020年成立“申威產業發展聯盟”,目前共吸引近400家家廠商加入,覆蓋了從芯片、整機、基礎軟件到上層應用的全產業鏈環節,牽引生態鏈伙伴高效協作、融通發展。這當中就包括中通服、萬方、華誠金銳等30余家主流整機單位,研發通用服務器、PC機、存儲服務器、人工智能服務器、筆記本等整機產品140余款。
而在軟件端,電科申泰同樣打通基礎生態重要環節,適配應用生態軟件3000余款,軟件倉庫數量40000余款,實現較為完整的自主基礎軟件架構。
除了與廠商以外,電科申泰建設了申威社區,目前社區企業用戶數達2000余家。社區設有開發學習、資源下載、技術交流、項目發布、支持響應、適配申請等功能。
另外,申威一直在積極參與openKylin、歐拉、龍蜥等開源社區的建設,并且開展校企合作,深化與重點院校的合作等等。
總的來說,作為國內少有的自研路線廠商,其推廣難度勢必要比x86、Arm來說更加困難,因此這一系列措施的目的都是在彌補并推動SW64架構的生態發展。
這個過程很漫長,也需要更多信心與耐心。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