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AI芯片,代工仍是軟肋
今天,“臺積電斷供大陸市場7nm及以下AI芯片”的消息,引起了多方關注。 據集微網從多個消息源獲悉的消息,臺積電...
今天,“臺積電斷供大陸市場7nm及以下AI芯片”的消息,引起了多方關注。
據集微網從多個消息源獲悉的消息,臺積電已經向目前所有中國大陸AI芯片客戶發送了正式電子郵件,宣布自11月11日起,將暫停向中國大陸AI/GPU客戶供應所有7nm及更先進工藝的芯片。
消息一出,多家AI芯片的股價開始出現反應,例如“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午后下跌近10%。而光刻機等板塊反倒迎來了大漲。
有媒體向臺積電求證,官方給出的回應稱“不評論市場傳聞。臺積電作為一家守法的公司,一向致力于遵循所有可適用的法令與法規,包括可適用之出口管制法規。”
不過在特朗普贏得總統大選的背景下,美國對華先進關鍵技術的縮緊只是時間問題,尤其是半導體、AI這類相對敏感的行業,早已經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剛剛創造歷史新高的中芯國際,同樣出現了股價下滑的情況。如果中芯國際接不住“潑天的流量”,那么國產AI芯片依然要為代工發愁。
AI競賽升級,先從代工開始
由于臺積電總體方面沒有給出具體的“斷供通知”,因此目前網上的傳聞大多是來自行業內部傳出的零碎消息。
結合《集微網》以及《財經》的報道,我們可以大致歸納出一個時間線:
11月初,有知情人士向《財經》爆料,美國商務部已經給臺積電總部發文,要求其自11月11日起切斷與中國大陸和中國澳門地區公司(不包括中國香港地區)的合作,禁止供應7nm及更先進制程的芯片(同時滿足300m2面積以上)。此外,文件中還列出了多條禁止合作的要求,其中一條是所有涉及AI應用方面的芯片均不能供應。
另外在上周五,美國相關人士便已經赴臺展開探討,隨后不斷有大陸AI相關IC設計公司收到臺積電郵件,甚至包括一些創業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商務部曾調查一起與華為相關的芯片出口“白手套事件”,國內一些IC設計公司被指控在臺積電違規下單。雖然這些企業都相繼發文澄清與華為沒有直接或間接的業務,但這起事件所涉及的大陸廠商,其所有wafer已被臺積電盡數銷毀,未來是否還能繼續在臺積電下單代工尚未可知。
總結下來,整個傳聞有幾個關鍵點:
1、臺積電斷供的是7nm以及更先進的AI/GPU芯片,類似寒武紀思元370等國產主流AI芯片,基本上都是處在7nm工藝這個節點。
有消息源強調300m2面積以上,這就明確了針對算力卡和GPU。
2、手機、汽車等芯片不在管轄范圍內。而國內車企目前都在為了智駕打造自研AI芯片,這一部分是否會受到影響還不得而知。
3、臺積電內部已有一張“黑名單”,未來國產IC設計公司都有可能一視同仁。
4、中國香港地區并不在斷供范圍內,雖然涉及AI應用方面的芯片均不能供應,但仍然留下了操作空間。
如果傳聞屬實,那么確實是美國商務部對華的一次針對性“封鎖”。
AI芯片,帶不動晶圓廠
就在今天早上,中芯國際剛剛發布了最新財報并召開了業績說明,中芯國際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再創歷史新高。
不過和之前幾個季度一樣,中芯國際的營收大頭依然以消費電子為主,電腦平板、互聯與可穿戴、工業與汽車等領域的業務都出現了環比和同比下降的情況。同時中芯國際12英寸產能有所上升。
這說明中芯國際仍以成熟制程為主,而先進制程的增長仍需要一定時間,無論是技術還是產能,中芯國際7nm工藝很難給國產AI芯片提供幫助。
不僅是中芯國際,其他晶圓代工廠同樣無法承接。
頭部晶圓代工廠這邊,三星和英特爾的日子都不太好過。這兩家在先進制程上已經被臺積電壓著一頭,而7nm以下的制程產線臺積電拿下了90%的份額,剩下的被二線晶圓廠瓜分。
而其他專注于成熟晶圓代工的聯電、格芯、世界先進、力積電等廠,目前受到了產能利用率最大化的影響,仍處在消化過剩庫存的修正期。
而與消費電子與傳統服務器市場相比,AI相關芯片的體量還是太小,并且這部分機遇早已經被臺積電全部吃下,未來幾年各晶圓廠都很難騰出新產線交給體量相對較小的AI相關芯片。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