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車BU獨立在即,探尋智能汽車盈利模式 | 研報推薦
在近期國聯證券發布的《從華為看智能汽車(六):探尋華為車BU盈利模式》一文里,介紹了目前華為車BU三種業務模式的基本情況。
華為車BU分拆獨立,迎來了重大進展。
8月19日,長安汽車發布公告稱,旗下阿維塔科技董事會審議通過《關于阿維塔對外投資項目方案的議案》,約定阿維塔科技購買華為持有的引望10%股權。
深圳引望智能有限公司,其實就是華為車BU獨立后的汽車智能系統及部件解決方案公司。在過去幾年里,華為汽車業務帶火一眾品牌,足以看出華為的號召力。
隨著阿維塔正式入股華為車BU,華為車BU距離獨立也就更近一步,新公司也會吸引更多車企的加入。
在近期國聯證券發布的《從華為看智能汽車(六):探尋華為車BU盈利模式》一文里,介紹了目前華為車BU三種業務模式的基本情況。
以下為內容節選:
一、華為車BU業務如何開展
1、五大解決方案、三種業務模式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覆蓋智能駕駛、座艙、智能車燈等各個板塊,逐漸形成“乾崑”與“鴻蒙座艙”兩大核心解決方案品牌。
其中,“乾崑”解決方案品牌以乾崑智駕為核心,還包括乾崑車控、乾崑車載光和乾崑車云;
“鴻蒙座艙”主要包括鴻蒙車機、車載智慧屏等智能座艙相關零部件和系統。
據合作深度的不同,華為車BU業務分為三種模式:HI(HuaweiInside)模式、智選模式以及零部件供應商模式。
HI模式在車BU五大解決方案基礎上根據客戶需求進行聯合開發,但HI模式合作車企主要選擇乾崑智駕和鴻蒙座艙兩個解決方案,而且會根據車型定位來進行解決方案的定制,如采用HI模式的長安阿維塔和深藍S07。
智選模式則是在HI模式的基礎上,華為深度參與到整車定義、產品設計、渠道銷售等環節,會根據車型的差異盡可能多地搭載華為車BU解決方案和零部件。如問界M9基本搭載了五大解決方案,問界M5則主要搭載了乾崑智駕、鴻蒙座艙和乾崑車云。
基于華為在ICT領域多年的研發積累,華為自研多個汽車核心零部件,如智駕算力平臺、激光雷達等,性能行業領先。因此,部分車企也會選擇華為零部件,如飛凡R7部分車型搭載華為AR-HUD。
2、五大解決方案助力汽車產業智能化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經過多年迭代,華為已推出了以智駕為核心的系列解決方案品牌“乾崑”,與“鴻蒙座艙”共同組成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兩大核心品牌,涵蓋乾崑智駕、鴻蒙座艙、乾崑車載光、乾崑車控、乾崑車云服務。
基于這五大解決方案,華為形成HI模式、智選模式和零部件模式三大業務模式,并自研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網關、AR-HUD、T-Box等核心零部件。
乾崑智駕:主要包括乾崑ADS、融合感知和智駕計算平臺三部分,也是車BU五大解決方案核心。目前,乾崑ADS已迭代至3.0,該架構采用基于GOD(通用障礙物識別)大網和PDP(預測決策規控)網絡的“兩段式”端到端架構。華為乾崑ADS整體可分為入門級和中高端兩個版本。
智能駕駛是華為車BU核心解決方案,也是目前HI模式和智選模式下必選方案。這套方案華為采用核心自研的方式,除了ADS軟件算法全面自研外,核心感知設備(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智駕算力等均采用自研。
鴻蒙座艙:由鴻蒙車機操作系統、乾崑音響、乾崑車載智慧屏、鴻蒙座艙生態、高性能車機等部分構成,重新定義智能化座艙體驗。
鴻蒙座艙解決方案可根據車企需求進行選擇,一般以高性能車機為基礎,搭載鴻蒙車機操作系統和鴻蒙座艙生態,乾崑音響和乾崑智慧屏根據需求選裝。
乾崑車載光:涵蓋智能車燈模組、光場屏、增強現實抬頭顯示三大產品。
乾崑車載光解決方案主要搭載在問界M9、享界S9等高端豪華車上,且以選裝為主。也會以零部件形式售賣給車企,如AR-HUD就搭載在飛凡R7高配車型。
乾崑車控:包括乾崑iDVP智能數字平臺、XMOTION車身運動協同控制、車控模組等部分,產品形態主要是以途靈底盤來呈現。
途靈底盤基于iDVP智能汽車數字平臺打造,搭載多模態融合感知系統、華為DATS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以及XMOTION車身協同控制系統。
目前乾崑車控主要搭載在高端豪華車型,不過也在逐步下探。如問界M9途靈底盤搭載了華為XMOTION系統,能夠對車輛的驅動、制動、轉向和懸架進行中央協同的控制。隨著乾崑車控的價格下探,更多車型有望搭載乾崑車控相關產品,今年新款智界S7也是首個搭載華為途靈底盤的轎車。
乾崑車云服務:涵蓋車聯網連接服務TSP云服務、車輛故障預警與遠程診斷VHR服務、數字鑰匙、OTA云服務、車聯網安全服務等,將AI、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ICT技術與車輛智能部件深度結合,提供車輛全生命周期守護及立體化的安全隱私保護,已在全球范圍內接入車輛超過1300萬輛。
3、三種業務模式持續覆蓋行業客戶
在車BU業務發展早期,聚焦以HI模式的解決方案,如率先與華為車BU合作的北汽藍谷,在極狐阿爾法SHI版上搭載。
基于解決方案再持續拓展業務邊界,向上參與并主導產品定義、整車設計、渠道銷售等環節,逐步探索形成智選業務模式。
同時,對于核心零部件如智駕算力、激光雷達、智慧車燈模組等,公司采用自研方式并形成核心競爭力,為車企提供標準化部件,從而多維度賦能合作車企。
HI模式:提供軟硬一體全棧智能化解決方案
HI模式下,華為與車企聯合開發,華為提供全棧解決方案幫助車企造車。華為將一整套包括智能駕駛系統、座艙系統等集成到智能汽車,與車企深度配合。而車企則負責新車型的品牌和整車開發、聯合設計、聯合開發、聯合營銷。
在該種模式下,華為主要扮演技術提供商的角色,且解決方案以華為乾崑智駕為核心,部分合作車企還會選擇搭載鴻蒙座艙。與多家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出多款合作車型。
隨著越來越多的車企加入華為HI模式陣營,華為HI模式加速擴容。相比于零部件模式,HI模式在合作車型上搭載的華為產品數量更多,營收規模有望更大。
智選模式:深度參與,搭載更多車BU解決方案
在智選模式下,華為與車企聯合研發產品、提供零部件,并參與和管理造車流程,同時利用華為的渠道和品牌幫助車企賣車。與HI模式相比,智選模式不僅為車企提供全棧解決方案,還將深度參與產品設計、研發、制造和銷售全過程。
通過參與產品定義和整車設計,華為在產品造型和內外飾設計等方面賦能車企。同時,華為通過全國多家體驗店,利用品牌賦能、渠道網絡、門店營銷人員等資源,為車企提供品牌賦能和營銷支持。
華為汽車智選模式升級為鴻蒙智行,全稱鴻蒙智能技術生態聯盟,目前有四大合作伙伴——賽力斯,奇瑞汽車,北汽藍谷,江淮汽車,分別推出問界,智界,享界,尊界四大品牌。
在該模式下,華為并不僅是傳統的車企供應商,還作為智能汽車的開發者和營銷者,深入整車設計與開發,實現更多智能汽車零部件和解決方案的搭載,側重生態整合和銷售網絡的共享。華為不僅以汽車零部件和解決方案形式獲得收入,還參與到渠道銷售環節并以銷售分成的形式獲得盈利。
零部件模式:提供標準化零部件
零部件模式下,華為車BU向上游汽車供應商拓展,為車企提供標準化的智能汽車零部件,包括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網關、ARHUD、智能大燈、T-Box等產品。2023年,華為智能部件發貨量超過300萬套。
華為汽車零部件服務多家車企。例如,長安沙龍,哪吒汽車和廣汽埃安等品牌在部分車型中采用了華為的高算力智能駕駛計算平臺和激光雷達技術;比亞迪,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等則選用了華為的電機產品。上汽集團推出的飛凡R7車型特別搭載了華為的AR-HUD抬頭顯示系統,為駕駛者提供更加直觀的導航和信息顯示。此外,沃爾沃、吉利、比亞迪、長城汽車、長安汽車、奧迪、一汽、廣汽、北汽、奇瑞、江淮、新寶駿等在內的多家汽車企業,其多款前裝車型和后裝車載系統中支持華為的HiCar技術。
零部件模式下,華為將自己定位為智能汽車時代的Tier1供應商,與博世等傳統頭部供應商展開競爭。商業模式比較簡單,華為車BU直接向車企等客戶提供激光雷達、AR-HUD等零部件,并獲得收入,其中出貨量是關鍵。
二、三種業務模式如何追蹤?
2023年,華為車BU營收入達47億元,較2022年同比增長128%;2024年上半年,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的收入達到100億元,是2023年同期的10倍左右。其中,零部件模式帶來的收入占比較小,因此我們主要測算HI模式和智選模式帶來的收入。
乾崑智駕和鴻蒙座艙是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核心,其單套解決方案價值較高。預計乾崑智駕平均單套價值約3-5萬元,與所采用的配置相關,其中入門級視覺版本價值量低于兩萬元。預計鴻蒙座艙單套平均價值量約為1-2萬元,也與所選配置密切相關。隨著更多高端車型問界M9,享界S9等車型上量,也帶動乾崑車控,乾崑車載光等收入的快速增長。
1、HI模式:乾崑智駕為重點,關注銷量,滲透率等
華為HI模式下,車企可以靈活的選擇華為解決方案進行搭載,也是很多車企更容易接受的方式,阿維塔、深藍、嵐圖等車型紛紛擁抱HI模式。目前,HI模式解決方案以乾崑智駕為核心,部分車型還會選擇華為鴻蒙座艙系統,其他解決方案基本沒有搭載。因此,HI模式下收入主要聚焦智能駕駛和鴻蒙座艙。
HI模式下乾崑智駕貢獻主要收入,硬件與軟件關注點各有側重。
乾崑智駕提供軟硬一體整體解決方案,由ADS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多傳感器融合感知和智能駕駛計算平臺共同組成,涵蓋多個高價值部件,因此價值量較高。除跟蹤合作車型銷量外,硬件方面,需關注和跟蹤不同ADS版本下隨車標配的硬件配置數量及價格變化;軟件方面,需關注和跟蹤高階軟件包搭載率及價格變化。
硬件:關注和跟蹤ADS版本迭代配置變化以及隨車標配價格變化。比較ADS1.0,ADS2.0及ADSSE所搭載車型的標準版及智駕版,隨著版本迭代,攝像頭,毫米波
雷達,激光雷達的裝配數量不斷減少,隨車標配價格不斷下降。
軟件:跟蹤滲透率和價格變化,高階軟件包價格明降暗升。華為ADS包含基礎包,進階包和高階包,目前已合作商用車型大部分是基礎包和進階包隨車標配,可選擇購買高階包。
2、智選模式:關注價格,銷量,渠道建設等指標
與零部件模式和HI模式不同,華為深度參與,從整車定義到渠道銷售。因此,在該模式下,除了關注車輛的銷量、價格、智能化滲透率外,還需關注產能規劃及渠道建設。
車輛價格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的核心因素,合理的定價策略對于吸引目標消費者和保持市場競爭力至關重要,而銷量是市場接受度的直接體現。
滲透率的提升有助于增強品牌影響力和消費者忠誠度。產能規劃確保車輛交付及時性以及客戶滿意度,而完善的渠道建設能夠提高產品可及性,是最終訂單轉化的關鍵。
價格智選模式合作車型主要覆蓋中高端車型,其中問界系列車型價格區間最廣。
銷量:智選車銷量強勢增長,有強大的競爭力和市場認可度。
滲透率:高階智能駕駛滲透率不斷上升,華為智選車高階智駕選裝率行業領先。未來,隨著智駕技術完善及消費者心智成熟,智能駕駛消費者基數將進一步擴大,智能駕駛汽車滲透率
有望上升,華為智選車智駕版的銷量將進一步提升。智選車搭載了較多華為車BU解決方案,除了乾崑智駕和鴻蒙座艙,其他解決方案包括尤其乾崑車控、車載光等均有所搭載。
因此,智駕方面關注城區高階智駕包選裝率。座艙方面,需關注智選車乾崑音響、車載智慧屏等搭載率。車控方面,智選車型主要以途靈底盤的形態存在,很多車型如問界M9、智界S7以及享界S9都是標準配置,預計未來更多車型搭載基于乾崑車控的途靈底盤。車載光方面,光場屏、智能車燈以及增強現實抬頭顯示更多需要選裝,需關注相關零部件上車情況。車云方面,由于涉及到車聯網、車輛故障預警以及遠程診斷等重要功能,因此搭載率較高。
產能規劃:智選模式下,各合作品牌生產工廠產能規劃不同。
渠道建設:加速渠道建設推動銷量向上。
3、零部件:主要關注和跟蹤出貨量和市場份額
受益于問界銷量高增,2024年華為車BU各零部件出貨量加速增長,各部件市場份額不斷提升。但在零部件合作模式下的相關零部件出貨量較小,可忽略不計。因為當前跟華為以零部件方式合作的車型銷量較低,甚至可忽略。因此,可關注后續跟華為以零部件模式合作車型的銷量。
若整體來看,在HI模式以及智選模式車型銷量高增的情況下,華為整體零部件份額快速提升。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