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閉源的錯?馬斯克正式起訴OpenAI及其CEO奧特曼!
馬斯克又來“整活”。
吵起來了!距離AI圈上一場鬧劇過去才3個多月,上一次的主人公薩姆·奧特曼(Sam Altman)又一次成為事件主角!
繼被《紐約時報》起訴侵權之后,OpenAI再次被告上了法庭,而這次還是前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
一向喜歡“前線吃瓜”的馬斯克這一次主動出擊,要求OpenAI 恢復開源GPT-4等模型,那么究竟發生了什么事?
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2月29日晚間,馬斯克向舊金山高等法院提起訴訟,由洛杉磯的律師事務所Irell&Manella代表,以違反合同為由起訴OpenAI及其CEO薩姆·奧特曼。
訴訟原文:https://www.courthousenews.com/wp-content/uploads/2024/02/musk-v-altman-openai-complaint-sf.pdf
馬斯克在訴訟中表示,奧特曼和OpenAI違背了這家AI研究公司成立時達成的一項協議,即“開發技術以造福人類而不是利潤”。
對此,馬斯克要求法院:對 OpenAI 提出了包括違反合同、違反信托義務和不公平商業行為在內的索賠,并求 OpenAI 恢復開源,并禁止OpenAI、其總裁格雷戈里·布羅克曼和奧特曼以及微軟從該公司的AGI技術中獲利。
有趣的是,微軟并不是這場訴訟案的被告,馬斯克的目標集中在OpenAI的高管身上。
要知道,OpenAI背后最大的金主其實是微軟。
同時,馬斯克在訴訟中提到:“OpenAI已經轉變為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微軟事實上的閉源子公司。在新董事會的領導下,它不僅是在開發,而且實際上是在完善AGI,以實現微軟的利潤最大化,而不是造福人類。”
此外,馬斯克還提到了去年那場震驚AI圈的OpenAI的“內斗鬧劇”:正是奧特曼的下臺促使微軟介入,才迫使試圖罷免他的董事會成員辭職,而目前OpenAI的董事會成員不再是支持和了解該技術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
言外之意就是說:OpenAI已經淪為微軟的“賺錢工具”。
但比起微軟從OpenAI身上賺得那些利潤,能讓OpenAI開源顯然更加重要。
在這里,馬斯克使用了一個陰險的邏輯:按照協議,當OpenAI的產品達到AGI水平時,就不能和微軟進行合作。而按照此前微軟對GPT-4的授權,該公司表示GPT-4尚未達到AGI的水平,因此可以保持技術的私有化和盈利性。
但馬斯克認為,是OpenAI限制了它的能力,所以此時OpenAI就必須通過“開源”的方式進行反駁。
至于GPT-4是否達到AGI的水平那都是后話,能讓GPT-4開源已經算達成目的了。
我們都知道,馬斯克自從離開OpenAI后,一直在推特上指責OpenAI不開源(CloseAI),但都只是停留在口頭上,而這一次卻動了真格,那么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由于截至發文, OpenAI 和馬斯克都拒絕了美媒的置評。因此我們只能結合最近發生的幾件新聞進行猜測。
首選,訴訟發生的同一天,馬斯克遠程參加了博世集團舉辦的BCW(Bosch Connected World),在這場活動上,馬斯克表示,“人工智能技術進展迅速,實際上,我從未見過哪種技術能比其進步更快。”
就在2月初,Sora的發布讓整個AI圈子再次瘋狂,對此谷歌、Meta等老對手紛紛掏出新產品進行“防御”,而國內阿里、字節等科技公司同樣不甘示弱,都在研發「中國版 Sora」。
相比之下,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一直追趕不上進度,最新的Grok V1.5版本聊天機器人也未掀起什么水花。
那么馬斯克此時“重提舊事”是不是想拖一下競爭對手的速度呢?
其次,OpenAI創始成員之一、AI 技術研究員Andrej Karpathy被爆出在前不久剛剛離職。這位技術大牛與特斯拉關系密切,曾被馬斯克挖來負責領導特斯拉 Autopilot 自動駕駛軟件的開發。同樣是OpenAI內部的技術大牛,Ilya Sutskever的稱謂也在近期變更為“前首席科學家”。
可以看得出來,OpenAI雖然經歷了董事會換代,但內部依然不太平靜。
有趣的是,這位Ilya Sutskever,正是上一場內斗的制造者,是他最先發起“罷免”Altman的最初行動,并在他的“劇本”下成功幫助Altman回歸OpenAI并重組董事會。
同時,他也是人工智能安全與開源的堅定支持者,正好與馬斯克的觀點非常符合,剛好可以拿出來逼迫OpenAI與微軟進行開源。
那么后續OpenAI究竟會如何回應,就讓我們一起吃瓜吧。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