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拆分FPGA部門,贏麻了
百億收購打水漂?
就在昨天,英特爾發布了最新的14代酷睿系列桌面處理器,不出意外的,新品無論架構還是工藝都沒有迎來更新,性能提升配上“加量不加價”,勉強讓這一代產品有了一些性價比。
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英特爾已經將業務重心轉移到了其它方面,而這項重心自不必說,就是其CEO帕特·基辛格一直重點關注的IDM 2.0戰略。
為此,英特爾已經在近2年的時間里完成了多項開源節流的舉措,就在前段時間,他們又做了一項驚人的決定,將當年167億美元收購的可編程解決方案事業部(簡稱PSG)獨立出去。
作為英特爾歷史以來最大手筆的收購案,如今獨立似乎意味著它的失???但實際上恰恰相反,當事雙方都堪稱贏麻了。
FPGA為何重要?
事情的起源要追溯到2015年,彼時,由于英特爾在消費級市場的份額持續停滯,為了能夠在服務器和數據中心領域開辟更大的市場,決定以16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Altera。
(圖源:維基百科)
完成收購后,英特爾將其納入了可編程解決方案事業部,也就是PSG。
而Altera一直以來專攻FPGA芯片,也就是可編程邏輯芯片(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相對于專用集成電路,FPGA擁有更好的靈活性,廣泛應用在物聯網、通信、軍工等行業。
好巧不巧,作為英特爾老對手的AMD,也跟進收購了當時FPGA的龍頭企業賽靈思。兩家同時瞄準FPGA自然是有其道理的,前面也提到,是為了服務器與數據中心的廣闊市場。
(圖源:AMD)
由于FPGA芯片提供了靈活的可編程能力,且具備強大的并行計算性能,能夠與兩家的CPU產品形成功能互補,尤其在數據中心業務中,作為硬件加速器的FPGA能夠極大提升數據中心的性能和靈活性,被包括亞馬遜、微軟在內的云服務大廠所青睞。
可以說,收購賽靈思之后,AMD在服務器與數據中心市場中就蠶食了不少本屬于英特爾的份額。
那英特爾PSG在干嘛?
拆分FPGA,還是因為“節流”
在此前英特爾的一系列財報當中,我們甚少能看到PSG部門的身影,不過從第二季度財報中“數據中心和AI”業務的營收也可以看出,與FPGA強相關的這項業務,目前來看情勢并不好,同比去年營收下降15%。
(圖源:英特爾)
雖然,在英特爾決定分拆PSG部門的公告中指出,PSG連續三個季度實現了創紀錄的收入。但他們也提到,根據第三方機構的預估,FPGA市場預計將以超過9%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增長,到2027年也不過115億美元。
這樣的市場體量以及增長幅度,如果與當下最為火熱的AI人工智能市場規模相比,堪稱九牛之一毛。
而且,同樣是由于AI的快速崛起,對FPGA的應用場景造成了極大沖擊——以NVIDIA英偉達GPU為首的專注于AI計算的芯片,用純粹的龐大算力讓FPGA的靈活性等優勢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作為在AI領域奮起直追的“落后者”,英特爾自然需要“節流”甩開一些“包袱”,之前諸如NUC、傲騰等業務線就已經直接被砍。
雙贏局面,PSG已有前輩
另一方面,PSG是分拆而非被砍,則是英特爾的“開源”之舉。
由于IFS代工業務的擴張,英特爾其實急需大量現金。在分拆公告中,英特爾也提到,打算在未來的2到3年內,為PSG進行IPO上市,這能夠直接獲得大量的現金。
而且很明顯的是,此次PSG拆分與此前Mobileye的拆分類似,英特爾依舊保持了對其的絕對掌控,只是,作為獨立業務線的PSG能夠獲取更多資源,從而靈活調整產品以適應更豐富的市場需求。
(圖源:英特爾)
而且,就像英特爾IDM 2.0戰略所提到的,代工業務將不再僅為自家芯片提供生產服務,同時諸如PSG的FPGA芯片,也完全可以尋求如臺積電、三星的代工服務,從而應用上更先進的工藝或者封裝技術,對于PSG本身技術發展是有幫助的。
所以總的來看,英特爾拆分FPGA部門不僅不是虧掉了100多億,反而達成了雙贏的局面。
寫在最后
最后扯點別的。上個月,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們計劃在明年趕上蘋果的Apple Silicon芯片(筆者注:希望能夠代工)。
但臺積電的張忠謀并不認可這個觀點,他認為,即便英特爾代工業務有所突破,也難以對臺積電產生威脅。
同時另一方面,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的消息,三星的晶圓制造廠目前已經開始出現產能利用率下滑的跡象。預計明年8英寸晶圓廠的利用率只有50%左右。
對于All in代工業務的英特爾來說,實在不算什么好消息。
本文作者:Visssom,觀點僅代表個人,題圖源:英特爾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