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Type-C后,iPhone 15依然套路深
更換新接口,真算一次升級了嗎?
距離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還有不到1個月時間,網上的爆料信息也是越來越多。
就在最近,繼蘋果版Type-C接口、內部設計布局陸續公布后,蘋果最新款數據線也露出了真面目。
從圖片來看,iPhone 15系列會配備一條編織的USB-C充電線,長約1.5米,據說新線纜非常耐用,充電速度也得到了提升。
圖源 :x
是不是真有人以為,這次蘋果屈服于歐盟,老老實實跟安卓陣營統一了充電接口?
其實對于用戶來說,該花的錢一分都不會少。
改用C口,早有預謀
對于蘋果來說,Lightning接口就像一個“身份標志”,鮮明區別于安卓陣營。
它首次出現在2012年的iPhone 5發布會上,不僅結構小巧,支持正反插,最重要的提供了穩定安全的充電體驗。
在當時安卓陣營還在普遍使用Micro-USB接口時,充電時不需要看清“反人類”正反面的Lightning接口顯然非常超前。直到數年后,安卓陣營才算普及了Type-C接口。
但經歷10多年的發展歷程,Type-C接口隨著安卓廠家的不斷內卷逐漸進化,例如在PD3.1協議下,最高可支持240w充電功率,而目前最強的iPhone 14 ProMax最高也不過27W。
這是因為Type-C接口有多達24個觸點,可以支持更多的傳輸協議,而Lightning接口只有16個觸點。
圖源:知乎
想要提升充電效率,蘋果必須更換新的接口。
因此,表面上蘋果一直反對歐盟統一Type-C接口的提議,其實背地里在已經在平價版iPad等產品上試水了C口,如今在全系iPad上,蘋果早已經告別Lightning接口。
隨著歐盟強制推出了“在歐盟范圍內統一充電器接口”的法案,蘋果有了更充分的理由,順勢將iPhone切換到Type-C充電接口,最終在Air Pods等其他硬件上,實現充電接口的切換。
特供版Type-C,想搞統一不容易
有人說,蘋果在改用Type-C后,每年少賺幾百億,原因是用戶可以直接使用安卓廠商的USB-C充電線,從而省去一筆費用。
確實,在蘋果過去幾年的營收中,獨有的Lightning接口為其帶來了不少收益。
在官網我們可以看到,一條1米長的USB-C轉閃電連接線價格高達145元,而兩米長的線則達到了驚人的243元。
如果不從官網購買,轉而去買第三方配件,那些通過MFi認證(Made for iPhone/iPod/iPad)的品牌,價格同樣非常昂貴。
簡單來說,如果使用非認證的產品,用戶在充電和傳輸文件會出現彈窗情況,即使通過一些華強北技術手段躲過認證,但用戶仍然無法享受該有的充電速度。
而蘋果對第三方配件廠商的MFi 認證有一套嚴格的授權標準,拿到授權需要花錢,數據線上的身份識別芯片需要花錢,算上其他開銷,拿到MFi認證的廠商要交不少的“蘋果稅”,數據線的價格自然偏高。
那么改用Type-C接口后,價格更便宜、性能更強的安卓數據線,是否可以作為“平替”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蘋果總有方法限制其傳輸的速度。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表示,他認為只有iPhone 15 Pro的兩款機型才會配備USB 3.2接口,而標準款的兩款iPhone 15只會將配備USB 2.0接口。
這就意味著大部分安卓數據線其實發揮不了自身作用。
緊接著,知名爆料者 Majin Bu分享了一張標記為3LD3芯片的芯片組照片,并稱這是iPhone 15系列即將推出的充電組件。
這說明,蘋果依然會在數據線上沿用MFi認證的設定。
除此以外,蘋果直接在物理層面動起了小心思。據爆料稱,蘋果在Type-C接口上搞出了特殊設計,比起常規USB-C接口要短很多,這樣的話,其他廠商的數據線可能無法正常觸發充電,只有自家數據線才行。
最后,為了搭配不同配色的機型,蘋果“貼心”地準備了黑色、白色、黃色、藍色、橙色等多種顏色的編織線纜,但需要額外購入。
在歐盟看來,當所有手機、平板電腦等便攜智能設備新機都使用USB Type-C的充電接口。據測算,此舉可每年減少11000噸電子垃圾。實際上,這只會產生出更多的電子廢物。
這么一看,雖然iPhone 15真用上了Type-C接口,但事實上兩家不過是“一唱一和”,苦的是消費者們,最終還是得老老實實破費購置新的數據線。
數據線統一,每家的難題
羅永浩在做錘子手機時就曾說過,賣手機的利潤遠遠不如賣手機配件。
在目前手機越來越難賣的背景下,手機配件廠商們依然過得非常滋潤,包括安克、綠聯、品勝等品牌,靠著“小小”的數據線和其他手機配件業務,賺得盆滿缽滿。這其中,行業老大哥品勝甚至一直未通過蘋果MFi認證,但絲毫不影響數據線的狂賣。
為什么這些第三方配件廠商這么賺錢?
一方面是價格便宜,另一方面是支持的協議更多。相比之下,原裝數據線固然質量更好,但大多只適用于自家產品。
此前有報道稱,信通院計劃聯合華米OV等頭部手機廠商以及各行業供應商,共同起草種快充技術規范,用來解決不同手機和充電器之間快充不兼容的問題。
但事實上,在私有充電協議和手機配件的高昂利潤率前,想完全做到統一的快充并不現實。
私有快充協議的存在,讓各家廠商打造自己的生態壁壘,還保證了一定的利潤。這種情況下,放棄私有協議實現統一,反倒像放棄了自己的技術優勢。
因此,蘋果的接口難題其實每一家安卓廠商都或多或少存在,只是大多數用戶并不會在意數據線協議對于日常使用的影響。
而隨著蘋果也加入到Type-C陣營,是否促進國產廠商們打通統一的快充標準呢?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