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首次收購」背后:游戲與AI的融合史

jh 2年前 (2023-08-15)

AI的最佳陪練。

明星獨角獸公司OpenAI最近完成了首次收購,“幸運兒”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游戲公司。

在OpenAI的官網首頁,介紹了這家公司的基本情況,他們名叫Global Illumination,由Thomas Dimson、Taylor Gordon和Joey Flynn于2021年創立,整個團隊只有8人,包括7個工程師和1個產品設計師。除此以外,OpenAI沒有給出更多收購細節。

可能很多人會疑惑,專攻大模型的OpenAI為什么看上了游戲公司。

其實鮮為人知的是,在OpenAI發展早期,游戲為AI的發展帶來了積極的作用。如今,AI也開始“反哺”游戲。

游戲,AI模型的訓練地

對于OpenAI來說,他們很早就開始注意到游戲訓練AI 的可行性。

據網上公開資料顯示,OpenAI在成立一年后,對外發布了首款產品基于電子游戲的AI測試平臺“Universe”,該平臺包含多達1000多種游戲環境,最初希望降低圖像識別的錯誤率,長遠的目標是訓練出“通用人工智能”,讓AI適應不同的陌生環境。

在Universe平臺上,涵蓋了各個時間段的經典游戲,從遠古時代的主機游戲,到顯卡時代的3A大作,OpenAI的AI模型可以在不同的畫風、場景下進行識別訓練。

當然,這些訓練還是以圖像為主,想要真正靠游戲提升實力,還是得與人類硬碰硬。

從Deep Blue到Alpha Go,AI與人類之間的較量一直都吸引著大眾的好奇心。

可以說,無論是國際象棋或是圍棋,AI遙遙領先人類已經是一種公認的事實。

但在留足時間的回合制模式下,AI本身就有算力的優勢,人腦落后于AI也很好理解。

那么如果人類和AI同時進行選擇,AI給出的答案一定是最好的嗎?

在Moba類或者RTS類游戲里,玩家需要在短時間里對游戲進程進行判斷,并進行下一步操作。對于游戲高手或者職業選手來說,他們之所以能打出精彩的操作,就是能在短時間里作出相應決策。

尤其是注重隊友配合的Moba類游戲,除了要顧及自己操作的角色以外,還要理解隊友的意圖,可以說,這類游戲對于早期的AI系統而言也是一種挑戰。

不過OpenAI的實力還是非常強悍。

在2017年的一場比賽上,OpenAI的AI系統初出茅廬,在1v1比賽中戰勝了一位職業選手。第二年,OpenAI在官方博客宣布,旗下的OpenAI Five游戲AI首次在5v5模式下戰勝了一只由業余玩家的隊伍。此后,OpenAI Five更是擊敗了當時的Dota 2世界冠軍OG戰隊,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圖 | OpenAI Five擊敗OpenAI員工隊伍

為什么OpenAI Five會這么強?

根據OpenAI聯合創始人Greg Brockman的說法,OpenAI Five每天都會玩相當于180年時長的游戲。“過去的10個月于它不斷練習打游戲,相當于人類打了45000年的《DOTA2》。”

當然,游戲只是OpenAI團隊進行訓練的工具之一,其目的是通過對游戲內各類復雜情況、問題的分析和理解,為調整優化AI模型,為提高AI強化學習的效率提供一種新思路——在強大算力的支撐下,AI可以快速學習理解游戲規則與環境。那么如果把游戲映射到整個現實世界,就可以看到一個“通用人工智能”的大致雛形。

此后,GPT3模型成功爆火,而與GPT技術的結合ChatGPT,更是拉開AGI時代的序幕。

游戲與AI融合越來越深了

AIGC已經席卷全球,對于游戲行業來說,上上下下都看到了AI對于游戲行業的影響。

在長期投資AI領域的海外VC公司Lightspeed的一份報告里,他們將AIGC的出現看成游戲行業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其中前三次分別為“發行商模式”、“模塊化”以及“UGC(用戶生產內容)”。

圖源 |  GameLook

換句話說,用戶(玩家)對于游戲的參與度越來越高,影響也越來越深。如今隨著AIGC的到來,更是進一步降低了門檻,讓非開發人員帶入了游戲創作生態系統。

這里我們暫時不去討論AI在版權等方面帶來的弊端。從積極的一面來看,玩家自然是歡迎更多豐富的游戲內容,不過從大環境來看,隨著游戲質量的不斷提高,開發人員并不能一直保持優秀的游戲內容,這就是為什么近些年游戲界開始出現“游戲工業化”的討論,AIGC正是這條工業流線上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當然,早期由AIGC創造出來的“AI產品”在質量上還是比不過專業開發人員的作品,目前AIGC大多用在對話、圖片等基礎資源上。不過正如OpenAI Five這樣游戲AI智能體(決策智能)不斷迭代升級,未來AIGC或許真的能帶來令人驚艷的游戲產品。

OpenAI會推出游戲嗎?

讓我們回到OpenAI收購的這家公司。

按照Global Illumination的官方介紹,他們算不上一個純正的游戲公司,而是一家數字產品設計公司,只不過他們自己的項目是一個名為Biomes的網頁端游戲,類似于大火的 Minecraft(我的世界)。

圖源 | 科技迅

據悉,Biomes使用了Next.js、Typescript、React、Web Assembly等多項技術,玩家只需要打開瀏覽器可以實現建造、耕種、捕獵等各種互動,無論是游戲畫面還是玩法,其實和我的世界非常相似。

但Global Illumination團隊利用AI技術,自行生成游戲素材,并且能夠根據玩家的行為和喜好,實行進行地形、植被、天氣等內容的動態調整,真正做到了游戲的豐富性。

在OpenAI推文的評論區,不少人提到了最近轟動業界的斯坦福AI小鎮”,也有幾位技術大佬猜測,OpenAI收購Global Illumination的目的是在 GPT5上運行“多智能體文明模擬游戲”。

但筆者認為,OpenAI直接推出游戲的可能性并不大,游戲只是提升大模型的手段,并非目的。同時,OpenAI對于Biomes也不會有太大興趣,更多看重Global Illumination團隊的技術與才華。

從Global Illumination創始人的回復來看,他們的團隊已經全部進入OpenAI內部,Biomes也完全交由開源社區管理。

另一方面,OpenAI在近期也面臨著營收上的“困境”,甚至一度傳出破產的消息(謠言)。因此OpenAI的這次收購,還是圍繞自身產品進行完善升級,至于是否會推出類似“AI小鎮”的產品,只能等待 OpenAI 的下一步動作了。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