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紀魅族“造芯夢”,輸在起跑線
步子跨太大,并不是好事。
8月8日,有媒體曝料,星紀魅族集團旗下造芯團隊調整業務,并計劃裁撤所有應屆生。此時,距離OPPO旗下芯片設計公司哲庫(ZEKU)解散還不到三個月。
對此,星紀魅族回應稱,面對全球經濟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最終做出戰略調整的決定,終止芯片業務研發,更加聚焦產品創新和軟件用戶體驗。
和哲庫解散的邏輯類似,星紀魅族停止造芯的最大原因在于投資成本太高,看不到回報。此外,公司在成立時確立的路線均無實際產出,目前只有XR芯片有所進展。
但也有消息稱,早在哲庫解散之前,星紀魅族就已經考慮解散芯片團隊了。
這家成立僅5個月的“新”公司,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
高調拿下魅族,吉利的初心是什么?
星紀時代牽手魅族,在業內本是一段佳話。
一邊是缺少經驗的新興手機品牌,另一邊是陷入低谷的珠海“小廠”,兩家強強聯手,粉絲們都期待著吉利和魅族可以走向美好的未來。
據悉,星紀時代最早希望收購的是錘子團隊,但持有錘子團隊的字節開出了很高的價格,并且錘子團隊本身人才流失嚴重,最終吉利將目標轉移到當時并不如意的魅族身上。
在接受《晚點 Auto》采訪時,星紀魅族集團董事長兼CEO沈子瑜表示,這筆交易經由朋友介紹,在短短三四個月就順利談完。
這邊是吉利出錢,換來了“3000萬的魅友社區,1億的Flyme注冊用戶以及每天五六百萬DAU”的核心資產,同時,還得到魅族背后團隊和完整供應鏈。
而魅族品牌得到了完整保留,可以獨立運營。
但吉利收購魅族真的是為了造手機嗎?是,也不完全是。
手機其實是吉利通向“智能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本該由星紀時代完成,現在則改由魅族完成。
一直以來,智能車機系統都是吉利避不開的痛點,包括吉利、領克、極氪在內的多個品牌都因車機系統“拉胯”而被用戶長期吐槽。
反觀華為、蘋果等手機廠商推出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受到消費者一致好評,吉利自然希望擁有Flyme操作系統的魅族可以順手“救急”。
從這里可以看出來,雙方合作的初心還是圍繞著各自存在的弱項展開,各取所需,而“自研芯片”嚴格來說并不是星紀魅族成立的初衷。
成也吉利,敗也吉利
今年3月,星紀時代與魅族科技融合而來的星紀魅族正式成立。
外界的目光更多關注在魅族手機的“重生”,反倒忽視了星紀魅族對于吉利的重要性。
作為吉利旗下的子公司,吉利對星紀魅族戰略規劃其實有非常詳細的規劃,除了保留魅族手機事業部以外,還增設了XR事業部以及前瞻技術事業部。
單從部門設立來看,「手機、XR和前瞻技術」并不沖突,但在沈子瑜的規劃里,這三條線各為核心,希望打通手機、XR、操作系統、芯片、汽車等等其他智能設備之間的界限,實現消費電子產業與汽車產業的融合和協同。
這里有一個重點——“消費電子產業與汽車產業的融合和協同”。
換句話來說,包括手機業務在內,XR業務與前瞻技術業務都是圍繞著吉利整體汽車業務服務,三者之內又互相成長。
原來單一手機業務的打法,變成了“三駕馬車”。
想法固然好,但對于一家新公司來說,步子顯然跨得太大。
回到本次的主角,芯片研究院屬于前瞻技術事業部,大約有200名員工,分為三個重要部門:Soc開發部、媒體開發部和XPU開發部,負責車載系統級芯片、手機功能性芯片和XR芯片等項目,但由于成立時間比較短,目前研究院只在XR芯片上有進展。
為什么先做XR芯片?
筆者認為,一方面XR作為當時的風口之一,魅族早有了相關布局;
另一方面,吉利內部在車載芯片領域已經有億咖通和芯擎科技牽頭,此時讓同為吉利系的星紀魅族投入到車載芯片的研發,顯得多此一舉。
同樣是今年3月,億咖通發布了計算平臺——億咖通·安托拉,該平臺搭載了由芯擎科技研發的7nm車規級SoC芯片“龍鷹一號”,一經上市后便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也億咖通和芯擎科技賺足了風口。
如此微妙的時間節點,讓剛成立的星紀魅族略帶尷尬,而同為星紀魅族、億咖通、芯擎科技三家公司董事長的沈子瑜,自然要在精力上做出分配。
在采訪中沈子瑜表示,自己精力主要放在星紀魅族和極星的合資公司上, 同時還管理著一個AR眼鏡團隊,至于億咖通、芯擎科技和魅族,都有專業人士管理。
而這也恰恰對應星紀魅族在整車和XR芯片上的業務。
據悉,目前億咖通已經是星紀魅族的一級供應商,兩者進行了高度綁定,再讓星紀魅族投入車規級芯片的研發,最多只是加了一道保險。
至于手機芯片,更是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
目前來說,只有華為成功研發了手機系統級SoC芯片,而小米在付出極大的成本支出后,被迫放棄了Soc芯片的研發,轉為電源芯片。
其他幾家手機巨頭的布局與小米類似,都將精力投入到專用芯片的研發上。即便如此,類似OPPO還是沒住頂住壓力放棄了哲庫。
對比之下,沒缺少手機自研芯片能力的吉利與魅族,顯然承擔不起高額的成本,放棄只是時間問題。
有意思的是,在魅族20系列發布會上,沈子瑜公布了星紀魅族與時空道宇合作為魅族手機開發的多模衛星通信芯片——魅族天問 S1,而這家公司同樣是吉利系企業。
這么看,除了XR芯片以外,星紀魅族在其他兩個方向都有“自家人”布局,能留給芯片研究院施展的機會并不多。
而在元宇宙概念不景氣的背景下,XR芯片也成了“犧牲品”。
造芯并非易事,跨界要謹慎
對于正式成立僅半年多的星紀魅族集團來說,戰略性放棄自研芯片業務并非壞事。
目前,魅族的市場表現仍在低谷,尤其是消費電子寒潮尚未散去、頭部廠商不斷內卷的背景下,元氣大傷的魅族想靠“外行人”吉利打翻身仗,顯然不太現實。吉利若是真想利用好魅族打通“智能化”,勢必有些取舍。
按照沈子瑜的規劃,手機業務是整個集團的重要一環,在”汽車+手機+XR+前瞻技術”的龐大野心下,拖后腿并不是什么好事。
為了及時止損,代價最大的芯片部門自然最先“挨刀”。
據最新消息顯示,芯片研究院部門負責人Roca曾希望以現有的人員作為籌碼去拉融資,融資到位后可以獨立成新的主體公司,但最后還是沒能擺脫解散的結局,其中有應屆生入職三周就被裁員。
可見當前的大環境下,造芯本身就困難重重,吉利和魅族,都要繼續過一段“苦日子”。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