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者」蘋果,加速沖向AI

jh 2年前 (2023-08-07)

AppleGPT真的要來了。

「失意者」蘋果,加速沖向AI

消費電子行業的頹勢,即使強如蘋果這樣的巨頭也扛不住。

上周,蘋果公布了2023財年第三財季財報。數據顯示,公司營收已連續三季度下滑,且iphone收入低于預期。好在蘋果還有其他業務支撐,最終實現了凈利潤由跌轉漲。

而在財報公布后,庫克與分析師的答問環節中出現了另一條有趣的信息。

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庫克表示蘋果多年來有一直在研究各種AI技術,包括生成式AI。同時庫克表示,蘋果在研發方面的不斷增長的支出與AI技術的開發有關。

這是一個特別的信號——對于AI,蘋果一直保持著“低調”的態度,包括庫克在內的蘋果高管很少對外談及。一方面,蘋果對于AI的使用談不上迫切,另一方面蘋果在AI研發的進度上確實處暫時落后。

但越來越多的消息顯示,蘋果在AI領域已經開始追趕了。

AppleGPT真的要來了

當地時間7月19日,彭博社知名科技記者Mark Gurman發文曝出猛料:蘋果正在開發 "AppleGPT "人工智能項目,該項目可與ChatGPT相媲美。

據了解,該項目代號為 "Ajax ",其框架是基于谷歌Jax機器學習框架構建的,并且存放在谷歌云上。此前該聊天機器人僅供內部的蘋果員工使用,但出于安全考慮,一度被曾經暫停使用,但之后又恢復了。

「失意者」蘋果,加速沖向AI

至于目前AppleGPT究竟有哪些深入的應用,爆料還沒有給出太多爆料,蘋果也明確表示,目前尚未確定AppleGPT具體的應用形式。

不過隨著近期爆料越來越多,關于AppleGPT的產品定位也越來越清晰。

據悉,蘋果這款AI工具并不是云端產品,而是類似Siri一樣的端側AI,運行在手機甚至汽車等終端。

「失意者」蘋果,加速沖向AI

此外,蘋果加大了AI服務器的投入,目的是為了支持后續訓練和推理階段的算力需求。

目前,鴻海集團已經拿下了蘋果AI服務器大單,將由旗下子公司工業富聯位于越南的生產基地獨家出貨,這家果鏈巨頭在全球服務器市占率已經達到43%,是全球云服務巨頭亞馬遜的最大供應鏈,同時也為微軟、英偉達等大客戶供貨。

最后,在AI人才的招聘上,蘋果也是下定狠心。

蘋果招聘廣告顯示,蘋果位于加州、西雅圖、巴黎及北京等地的辦公室正在招募數十名人才,將研究自家大型語言模型(LLM),而招聘信息也非常直白,提到蘋果力拼在移動設備上運行LLM這類技術,這關乎其設備銷售及相關服務等核心業務。

綜合以上信息來看,AppleGPT的研發進度應該比我們預料的更快,或許在今年9月的蘋果新品發布會上,我們可以提到看到一些細節。

押注端側AI,不一樣的道路

蘋果在AI上真的保守了嗎?

如果單從語音助手Siri這款產品來看,確實是跟不上時代。簡單來說,蘋果過于封閉的系統,限制AI模型發展。

但現實恰恰相反,靠著多年以來對初創AI企業的收購,蘋果在AI技術上其實有相當豐富的技術積累。

就端側AI而言,蘋果一直都在嘗試將AI技術滲透進應用和整個操作系統里,潛移默化地改善用戶體驗。

例如,iPhone會根據模型算法篩選拍攝效果最好的照片、FaceID“口罩模式”在兼顧安全性和實用性的前提下基于準確識別機主信息。

「失意者」蘋果,加速沖向AI

又例如,蘋果推出的全新無障礙功能 Personal Voice,用戶能可以備份自己的聲音后,基于設備端的機器學習技術來生成和用戶一樣的聲音——這其實是蘋果在生成式AI領域很典型的例子之一。

此外,蘋果還將在健康、無障礙等方面推出相應的AI功能,雖然比不上ChatGPT萬能,但非常實用。

不止是蘋果,華為、榮耀、OPPO等國產手機廠商都推出不少端側AI應用,但蘋果的范圍更廣,很多AI應用其實已經在iPhone上悄悄進行過“測試”。

去年12月,蘋果親自下場在自家設備上優化Stable Diffusion程序。這是一個開源模型,只需輸入一句話就能生成圖像,在上線后立刻火爆科技圈。

對比官方版,蘋果版Stable Diffusion在功能上并沒有太大區別。但該版本支持完全離線使用,生成圖像時無需聯網,并且生成速度非???,對比聯網排隊的官方版可謂“史詩級加強”。

「失意者」蘋果,加速沖向AI

這里我們可以看到,蘋果其實很早就開始嘗試將大模型集成到本地,從其芯片布局來看,蘋果的硬件條件也足以支撐生成式AI的訓練。

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個不需要額外聯網的AppleGPT,搭載在新款Phone上。這樣的iPhone必定會掀起一次換機熱潮。

在消費電子的寒潮之下,端側AI或許將是手機廠商未來重點布局的重點之一,蘋果自然不會錯過。

蓄力生成式AI“新戰事”

在《蘋果AI,走歪了》一文中,筆者認為蘋果在AI領域的應用更偏向“個人實用主義”,更多是改善用戶的使用體驗。但這些過于強調隱私的功能,其實對于吸引頂尖AI人才來說其實并無幫助,因此蘋果急需一款生成式AI應用提升競爭力。

不過現在來看,蘋果避開熱度并不是一種壞事,相反可以更好地蓄力。

對比蘋果,包括谷歌、微軟在內的科技巨頭們在生成式AI領域一直都是最積極的參與者。他們從大模型產品出發,基于龐大的用戶群體推出各類AIGC產品和工具。雖然名氣上還比不過ChatGPT,但至少“賺足了吆喝”。

不過反映到財報數據來看,當前的生成式AI并沒有帶來太多收入上的回報,更多的則是對公司未來增長提供一種支撐。

或許正是這個原因,蘋果對于生成式AI的態度非常謹慎,一度讓外界認為蘋果已經“掉隊”。

「失意者」蘋果,加速沖向AI

此外我們更要明白,蘋果除了iPhone、iPad、Mac以外,還有MR頭顯以及神秘的“蘋果汽車”。

這些硬件與AppleGPT究竟能產生多少火花?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