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難當「價格屠夫」
“年輕人的第一輛車”沒有想象中便宜
“亦莊工廠順利推進”“首款車型已完成報價”“2024年實現量產”“首年銷售目標10萬臺”。
(題圖源:微博@SugarDesign)
自從雷軍表示將進再次創業進軍汽車領域之后,小米汽車的曝光信息就層出不窮,從目前的爆料來看,小米汽車確實是在穩步推進當中。
拋開各種技術參數和品牌情懷不論,價格往往是用戶選擇一臺車的首要考量,對于小米汽車來說更是如此。被寄予了“年輕人的第一輛車”期望的小米汽車,究竟賣價幾何,仍舊是個未知數。
但起碼,不會是大家印象里那個“價格屠夫”。
招“兵”買“馬”,攻“城”略“地”
根據小米2022年的財報顯示,小米集團研發開支由2021年的132億元增加至2022年的160億元,占到整個營收的5.7%,增長部分主要是由于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增加。
僅汽車一項業務的投入就高達31億元。
同時,服務造車業務的人員數量更為龐大,目前已經達到2500人,僅自動駕駛相關的算法團隊人數就超過500。此前更有消息傳出,大量問界員工跳槽小米汽車。
在技術和硬件上,小米更是大手筆的“買買買”“投投投”。僅最近一年時間,小米集團與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就先后投資了二十多家先進制造與汽車交通相關行業的公司。上個月還參與了目前自動駕駛用激光雷達巨頭速騰聚創/Robosense和可用于自動駕駛與智能手機的光電傳感器及智能光學感知方案提供商元潼技術的投資。
(圖源:微博)
此外,小米汽車的亦莊工廠已經基本建設完成,正在篩選尋找面積超3000平米的交付中心,7月也已經開始10大交付中心的建設,并且會將一批旗艦店門店改造用于展示小米汽車。
就連最重要也最困難的——造車資質,也因為寶沃汽車的注銷,而有了轉機。
像做手機一般堆料
作為智能手機出身的品牌,小米在硬件堆料上歷來大方。
而小米內部很多員工一直將汽車比作“大號手機”,事實上,他們也是這樣造車的。
(圖源:網絡)
根據此前小米汽車的二級供應商泄密的照片顯示,小米汽車的首款車型外形類似保時捷Taycan,具有時尚的車頭和溜背車身,并配備車頂激光雷達,整車定位為B+級。
硬件方面,首先是車頂激光雷達,可能會采用禾賽科技的FT120純固態近距補盲激光雷達,這是業內第一個規?;慨a的純固態激光雷達,量產交付時間也與小米汽車相當契合。
(圖源:微博)
再一個就是此前有媒體爆料的電池了。這塊鋰離子電池的容量為101kWh,重642kg,有消息稱所采用的可能是寧德時代的磷酸鐵鋰電池。而726.7V的電壓更是關鍵,意味著小米汽車可能會支持800V高壓快充平臺。
目前單就這塊電池的其中一種屬性(超100kWh、800V快充),就已經是其他品牌30萬以上價格的車型才具備的,若真是兩者結合,價格難以想象。
(圖源:小米官方)
而軟件方面更夸張,除了可能的MIUI for Car,還有自動駕駛。小米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宣稱將達到“L4級高度智能駕駛”。這是什么概念——目前主流智能汽車的實裝技術是L2或L2+。
如果真的實裝L4級,價格恐怕難妥協。
性價比 or 品牌力?這是一個矛盾
小米的智能手機最開始收獲用戶的策略便是依靠性價比迅速突圍,加上對現有技術和廠商的高效整合,締造出一個個“性價比神話”。那些年伴隨爆炸音效的“1999”仍舊歷歷在目。
然而,低價策略帶來的除了極低的硬件毛利率,還有“不高端”的品牌形象。
小米手機伴隨著小米品牌在近兩年里積極轉型,一路擠入高端市場,將紅米Redmi拆分專攻性價比??上?,2022年的一份報告展示了一個殘酷的事實:小米手機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中超過八成來源于Redmi。
因此,擺在小米汽車面前的是一道難題:究竟是效仿手機成功的路徑,用性價比迅速占領市場?還是拋開“粉絲經濟”的桎梏,堅定走屬于小米汽車的新道路?
筆者認為后一種可能更大,畢竟,當年小米手機吃掉的,是山寨與廉價的智能手機市場,而現在的智能電動汽車市場可謂巨頭林立,作為后來者的小米汽車想要分走一塊蛋糕,不宜再用舊打法。
寫在最后
在6月底,小米的AI語音助手小愛同學曾“爆料”過小米汽車的價格:標準版車型的售價為14.99萬元起;Pro版車型的售價為17.99萬元起。而從現在曝光的諸多信息來看,這樣的價格不必澄清,也知道是徹底的烏龍。
“年輕人的第一輛車”遠沒有想象中那么便宜。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