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手機廠商盯上「智能戒指」

jh 2年前 (2023-08-02)

一次創新性的嘗試。

8月1日,在美國商標和專利局(USPTO)公示的清單里,蘋果公司獲得了一項“智能戒指”相關的設計專利,編號為“US 11714494 B2”。

據描述,這是一款戴在手指上的外部裝置,通過旋轉、傾斜或滑動等方式,可以與MacBook、iPhone甚至Vision Pro 頭顯進行交互。

無獨有偶,另一家手機巨頭三星也有類似的智能戒指產品,名字為“Galaxy Ring”,最快或在明年正式發售。

連續被頭部科技企業押注,這又是什么新風口嗎?

智能穿戴家族的"新"成員

智能戒指其實是智能穿戴設備的一種,功能上與常見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環類似,提供健康監測、運動追蹤、睡眠分析等功能。

在蘋果、三星公布相關專利之前,市面上其實已經有幾家小團隊推出過智能戒指產品,這其中,芬蘭公司Oura Health Oy算得上名氣最大,旗下的Oura Ring已經發展到第三代,英國哈里王子、奧運冠軍谷愛凌都是他們的客戶。

圖 | Oura與GUCCI聯名

但和年出貨量動輒就以億計的TWS耳機、智能手表相比,智能戒指的銷量實在是太小。

從Oura Health的數據來看,這家公司在2022年大概賣出去100萬只,加上QuzzZ Ring、NexRing等其他比較火的品牌,整個市場也不過只數百萬只。

事實上,Oura Health Oy早在2013年就已經創建。而在同一年,全球第一款智能手環Fitbit正式推出;次年,蘋果公司推出了第一代Apple Watch。

經過十年時間的發展,智能手環與智能手表都成了可穿戴智能設備的標志性產品,但智能戒指卻沒能發展起來。主要原因還是手腕穿戴類產品的功能雷同性太高,而智能戒指的設計難度又非常大。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在一枚小小的戒指里裝上檢測傳感器或是按鍵,本身就比手表、手環更加復雜。若是廠商想要再添加幾個功能,戒指必然是越做越大,而這勢必會影響到用戶的日常使用。

以Oura Ring為例,經歷了三代更新,目前仍是以睡眠監測功能作為唯一賣點,雖然后續也加入了血氧、心率等常見的身體檢測功能,但從評測來看,檢測速度或精準性只能說勉強能用。

另外,在299美元的價格面前,消費者完全可以購入一只功能更豐富、價格更實惠的智能手環甚至智能手表。

XR行業的新寵

目前來看,僅憑健康檢測功能,智能戒指想在可穿戴設備領域取代智能手環非常困難,但頭部科技公司的出現,為智能戒指出圈帶來的新思路。

在三星和蘋果的專利里,除了常見的健康檢測傳感器以外,還添加了一些接收器,經過一些交互動作,智能戒指可以遠程控制電腦、手機等硬件,而這些手勢交互,最終還是為VR、AR 等XR設備服務。

據介紹,在戴上Galaxy Ring后,用戶可以通過揮手、指向動作等操作,對XR設備進行追蹤識別。

在三星的專利圖里,Galaxy Ring能夠對于手指精確點做出識別,進而讓XR設備對手指的指令進行精確反饋。

而蘋果的專利圖更加詳細,頭顯中的攝像頭可用于跟蹤手指的移動,以檢測手指在另一個手掌上的移動軌跡,從而在頭顯中實現打開文檔、頁面滾動、GUI交互等操作。

類似的案例其實不少,隨著XR設備的興起,越來越多的XR廠商為自家頭顯推出可穿戴配件,包括手環、指環等等。

對于頭顯產品來說,空間交互能力決定了用戶的沉浸式體驗,對此又分成了頭部交互與手部交互。

但其實目前的手部互動還很難精準捕捉手部動作,進而為XR設備提供手勢輸入,而智能戒指作為中間件,可以很好的提升與XR設備的交互能力。

另外由于佩戴在手指上,使用時更加輕薄、也不易被遮擋,對于用戶來說,體驗感更好。

隨著蘋果等頭部科技公司相繼進入XR行業,小小的智能戒指也被賦予了新的能力。

手機廠商能帶火智能戒指嗎

當我們回顧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環的發展史,可以發現手機廠商在這些產品推廣歷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2011年,Fitbit發布了首款智能運動手環后,小米、華為等廠商迅速跟進,在往后的十余年時間里貢獻了不少出色的產品。

智能手表也一樣,除了Apple Watch以外,OPPO、三星等手機廠商都推出過十分出色的智能手表產品,如今隨著價格的不斷下探,智能手表更是成為年輕人手腕上不可或缺的“時尚單品”。

相比之下,缺少手機廠商撐腰的智能戒指就難以出圈,即便強如Oura Ring,如今依然停留在小圈子里。

并不說是Oura Ring產品力不行,而微型智能穿戴設備的坑太多,小廠很難有實力解決。

除了前面提到的功能雷同問題以外,智能戒指還存在電池續航、不同人群手指適配性、產品價格、易丟失等多個方面問題。

例如,此前Oura Ring選擇了Micro-USB接口作為充電接口,續航時間只有2天左右。對比續航長達數周的智能手環來說,這個續航相當不夠看。

而到了Galaxy Ring上,充電方式或將升級成無線充電或磁力充電,雖然續航還是不夠大,但至少有了進步。

此外,作為一種“全新”的可穿戴設備形態,如果智能戒指能進入手機廠商的生態圈,那將帶來一個新的增長點。

往更深層看,近些年手機廠商們狂卷智能手表,其實上還是盯上了其背后廣大的IoT戰場。在智能手機越來越難賣的背景下,IoT就成了手機廠商一直在尋找新出路。

據IDC預測,雖然消費電子行情不斷走低,但可穿戴智能設備出貨量仍將不斷增長,其未來五年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或許能達到12.4%。

然而數據雖好,智能手表與智能手環卻陷入了創新瓶頸,功能迭代緩慢甚至停滯,產品銷量增長遲緩。想要繼續推動這個市場發展,確實需要進行更為大膽的探索和嘗試,對于智能戒指來說算得上一次新的機遇。

不過反過來,智能戒指自身存在的缺點還是太多,在三星、蘋果真正拿出實物之前,我們還是需要理性對待。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