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極飛科技陳周海:在人口「逆紅利」中,尋找智慧農業新突破?| 鎂客·請講
「智慧農業」不止無人機
農業作為人類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產的首要條件,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
但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持續進步,智慧經濟、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我國傳統的“看天澆水,靠經驗施肥”的農業生產模式已經跟不上產業發展的需要了。
不過幸好,自21世紀以來,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轉型就一直是國家建設層面的重大任務目標之一。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踩在時代浪尖的科技企業正擔負起領頭羊的作用。
在近期舉辦的“2023中國(南京)數字鄉村暨國際智慧農村博覽會”上,匯集了來自農業主管部門、數字鄉村示范點及服務商、高??蒲性核?、企業等多方專家代表。鎂客網有幸采訪到了極飛科技創新業務部高級總監陳周海先生,看看他們為數字化農業帶來的新解決方案。
據介紹,極飛科技創立于2007年,是一家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為使命,致力于用機器人、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技術為農業賦能的農業科技公司。
目前,極飛科技在售的產品包括了農業無人機、遙感無人機、農業無人車、農機自駕儀、XSAS智慧農業系統等等。
以機代人,以技代勞
與美、加等國的大農場模式不同,我國的小農模式自春秋戰國時期便已成型,小農模式以家庭為單位,講究精耕細作、自產自銷,往往依賴人力,機械化水平普遍不高。
根據《2021年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統計公報》的數據顯示,全國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為72.03%。其中,僅有機耕率水平較高,達到86.42%,機播率和機收率都只有60%左右,在畜牧、水產等產業的機械化率更低,不到40%。而作為世界上農業機械化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的美國,一些經濟作物機械化率甚至高達95%。
同時,國內人口老齡化加劇,尤其是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流,農民數量快速減少,平均年齡也在不斷上移。據統計,我國務農一線的勞動力平均年齡在53歲左右,其中60歲以上的務農勞動力占到了四分之一。預計5-10年后,這批農民開始退出勞動力市場,而年輕一代卻幾乎無人補給。
為了解決這樣的矛盾,極飛的答案是“讓更多的智能化設備走進農村、服務農民,解決農業勞動力短缺問題”。
“面對農村空心化、老齡化等問題,我們提供的解決方案是通過研發新型智慧農業設備幫助農民提升生產效率,用科技吸引年輕人加入鄉村振興建設。”陳周海這樣說道。
陳周海認為未來農業形態會發展為部署式系統,所有農業機器人應該是部署在農田里而不需要操作員搬運啟動。農業機器人根據系統智能設定,可以完成自感知、自執行、自補給等操作,農田管理者將成為設備維護者而不是駐扎在農田里的設備操作員。
做智慧農業就是做智慧管理
長久以來,我國的傳統農業生產模式一直是“看天澆水,靠經驗施肥”,粗放的管理模式下暴露出效率低、抗風險能力差、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
早前提出的「數字農業」概念,是指利用大數據信息和計算機技術,與農學、地理學等學科進行結合,利用數據監控農業生產的全過程。
而當下的「智慧農業」則是在此之上更進一步,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打通農業數據與執行的接口,做到感知、決策、執行、管理的全流程。
極飛正是看中了智慧農業的發展趨勢,在原本主營的農業無人機產品之外,開發并推出了農業無人車、遙感無人機、物聯網感知設備、智慧農業系統等一系列產品。
陳周海表示:“我們的智慧農業系統是集農事任務規劃,農事任務分發,任務執行,再到執行結果反饋的全流程系統。是在以一個管理工具的維度,去看待智慧農業的。”
根據陳周海的介紹,智慧農業系統不僅能有效指導生產者科學種田,也更為節能環保。據了解,至2022年底,極飛以無人機、無人車等電動智慧農業設備代替傳統農機已經節省了約5.2億升燃油消耗,減少碳排放140萬噸,相當于種植樹木7802萬棵;而極飛提供的精細化施水施肥方案,也已累計節約用水超4908萬噸,減少農作物損失3081萬噸。
從“技術找行業”到“為行業創技術”
根據陳周海的介紹,極飛最初并不是做農業方向的,而是做面向發燒友的組裝型無人機。之所以轉型農業,是因為一次偶然:“創始人到新疆走訪合作伙伴,發現烈日下有農戶拖著管子給植株打藥,就想能不能用飛機帶著農藥代替人工,做出原型機實驗后發現施藥確實有效果,只是飛機操作比較難,但做無人機,恰恰是我們擅長的。”
當被問及在無人機領域與大疆的競爭時,陳周?;貞?ldquo;極飛是一家農業科技公司,我們的目標從來不只是農業無人機,而是農業這塊難啃的骨頭。極飛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為使命,現階段已形成空中、地面、智慧農業系統三大產品線,囊括遙感無人機、農業無人車、農業物聯網、農機自駕儀等六大產品矩陣。我們希望通過智慧農業整體解決方案,來實現真正的少人化、無人化智慧農業,讓更多的機器人部署在農田里,而不僅僅是農業無人飛機。
可以說,極飛的發展是從“新興技術找行業應用”到現在“以農業為方向,創造新的技術”。
對于未來,陳周海認為“還處在快速發展的階段”。
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發展,陳周海表示,糧食類作物受限于田畝面積,農戶會更多權衡投入產出比;經濟類作物尚處在推廣階段,但農戶的選擇會更為謹慎;意外的是在水產養殖等領域,智慧農業的投入產出比更加可觀。
結語
在極飛科技的對外宣傳中,“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是被反復提及的一句話。
許多國家和地區政府也都在積極推動農業現代化,鼓勵使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
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和糧食質量、糧食安全需求的不斷增加,智慧農業系統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減少資源浪費等方面確實具有巨大潛力,未來市場有望持續擴大。
鎂客網也希望,未來,以極飛科技為代表的農業科技企業能夠將更多技術突破應用到農業生產當中,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找到新的突破口。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