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犀微光周星愷:硬件終端催生時代進化,AR光波導技術賦能元宇宙底層基礎

韓璐 2年前 (2023-02-27)

周星愷表示,硬件終端進步是催生新生態系統發展和進化的有效催化劑。

技術迭新沿著摩爾定律的軌跡高速發展,整體方向趨向融合,AI與元宇宙之間密不可分。

2月20日,鎂客網聯合清博智能在北京市舉辦主題為“元宇宙達人說——AIGC打造元宇宙新引擎”沙龍活動。此次沙龍元宇宙領域頭部企業Cocos、愛化身、世優科技、清博智能、靈犀微光悉數到場,就AI新的發展勢態對元宇宙的影響和未來發展進行討論和分享。

沙龍期間,靈犀微光市場總監周星愷就AIGC與元宇宙話題做《AR+AI底層技術大突破,如何驅動元宇宙平臺再進化?》主題演講,就AI和AR商業化發展,如何作為底層技術賦能元宇宙系統生態成長做了剖析分享?,F場嘉賓們的精彩演講吸引了超3w+在線觀看人數,活動轉播方超40家,獲得觀眾的積極反饋。

靈犀微光周星愷:硬件終端催生時代進化,AR光波導技術賦能元宇宙底層基礎

01 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硬件終端催生時代進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已成為時代標簽。網絡發展初期,PC終端以重達30噸、占地170平方米的ENIAC為代表,每秒鐘進行5000次數據運算,AI發展尚處早期;隨著全球互聯網體系逐漸成熟,PC終端朝著輕薄化方向邁進,大數據、5G等技術的出現給AI帶來“養料”,使其飛速發展。據DIC預測,到2025年全球每年產生的數據量將達到175 ZB,AI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飛躍騰升。

隨著PC終端走進千家萬戶,互聯網數據量激增,AI的發展從代碼執行到語音助手、UI界面,凸顯出一個共同特點——AI的進化與數據養料量級相關,與終端設備的進化相關。

周星愷表示:“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中,無論是硬件平臺PC、手機,還是生態系統端物聯網、5G、區塊鏈,亦或是VR/AR、機器人等前沿技術成為主流導向,都無一例外的證實了硬件終端進步是催生新生態系統發展和進化的有效催化劑。

靈犀微光周星愷:硬件終端催生時代進化,AR光波導技術賦能元宇宙底層基礎

圖 | 演講現場

回歸元宇宙生態系統的發展,自2021年元宇宙概念大爆發,僅2年時間以數字人、元宇宙引擎、消費級動捕設備和AR/VR終端為代表的一系列新興產業正顛覆著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在這個大發展進程中,VR/AR硬件平臺依舊是整個元宇宙生態發展的底層基礎。

從內容側看,Meta作為2012年最早入圍VR硬件的企業,其在元宇宙內容生態建設層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據數據顯示,Quest平臺上的400多款內容總收入超過16億美元,其中有超200款VR內容收入超100萬美元。

從系統側看,微軟推出HoloLens 一代、二代頭顯,均搭載Windows操作系統,將Windows應用程序與混合現實設備鏈接,為用戶、管理員和開發人員提供可靠、性能高且安全的平臺,開啟了元宇宙世界的窗口。

從硬件側看,高通技術公司于2021年推出頭戴式AR開發套件驍龍Spaces XR開發者平臺,直接推動元宇宙硬件基礎大跨步式發展。

靈犀微光周星愷:硬件終端催生時代進化,AR光波導技術賦能元宇宙底層基礎

圖 | 演講現場

“我們希望遇見的元宇宙,是內容、系統、硬件齊頭并進發展的終極結果。”周星愷解釋道:“我們所處的發展階段仍相對早期,ChatGPT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們設想的未來元宇宙生活有所契合,這也是AI概念在元宇宙之后大火的原因。”

如今的元宇宙硬件基礎平臺,盡管仍處在相對早期階段,但VR、AR技術經過多年發展,各自均有顯著的突破和商業化落地勢頭。VR硬件近兩年扎堆推出,國內以奇遇VR、Pico 4、YVR、NOLO Sonic為代表的inside out技術VR終端獲得市場一眾好評;AR終端發展受限體積、亮度、續航等問題,相對VR終端的發展更為早期。其中,AR光學技術的發展是決定AR終端能否從TO B走向千家萬戶的重要基礎。

目前,AR光學有棱鏡、自由曲面、BB方案和光波導技術。以雷鳥、視享、Rokid、Nreal為代表的AR眼鏡首次走入大眾視野,讓AR眼鏡的概念在近兩年乘著元宇宙的東風火遍全球。

但是,目前我們所能體驗到的市場級AR終端,其適用場景無一例外主打觀影、游戲等。這類設備的使用場景與VR重疊,均主打以室內娛樂、主機設備為鏈接的重度沉浸式體驗。

雖然市場級頭顯設備已經盡可能做到了輕量化設計,但是BB光學方案受限于體積、亮度、透光度等因素,不得不在設備外殼部分加入遮罩,以此保證清晰的畫面呈現。這樣的產品盡管形似眼鏡,卻并不便攜。

靈犀微光周星愷:硬件終端催生時代進化,AR光波導技術賦能元宇宙底層基礎

圖 | 演講現場

“AR終端的發展向著極致輕薄、便攜和高性能的方向,其具備較強的場景適應性,適合隨身攜帶,定位與今天的移動終端(手機)如出一格。因此,AR終端正向著眼鏡的路線快速發展,其中核心技術在于AR光學的突破。周星愷分析道。

蘋果、Meta、Snap等一線大廠均在該方向上做深入布局,其無一例外指向光波導技術。

憑借在顯示面積、透光度、亮度等方面優于自由曲面、BB方案的綜合優勢,光波導技術目前被全球公認為是最佳的光學顯示解決方案,也是國內外光學企業主流的技術發展方向。

02 靈犀微光AR光波導技術,提供元宇宙硬件平臺基礎

那么,隨著AR光波導技術的成熟,其集成的AR眼鏡終端在商業化路徑探索上也取得了進步。

盡管這些商業化落地仍較多處在B端領域,但在工業、醫療、教育、安防、文旅等場景已經有了成熟的案例經驗,這為之后元宇宙硬件平臺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同時也為AI技術更深一步走進千家萬戶提供先前條件。

靈犀微光作為一家專注于AR核心顯示器件研發和商業化落地的企業,其核心業務輻射面達到350+,其中與印度AR一體化終端制造商NIMO聯合研發的輕薄型智能AR眼鏡,其嵌入由靈犀微光提供的消費級AW70Pro光學模組,支持30°FOV、RGB全彩屏幕顯示,能夠同時在六個虛擬屏幕上處理多項任務,滿足移動辦公需求。

此外,靈犀微光還注重與研究院、科研機構積極推進相關前沿技術領域的融合發展。其中包括與清華大學醫學院神經工程實驗室合作研發“腦控輪椅”,以腦機接口技術為基礎,結合靈犀微光的AR光學顯示技術幫助視障人士辨別周圍的環境和方向,控制輪椅,實現人機交互。

靈犀微光周星愷:硬件終端催生時代進化,AR光波導技術賦能元宇宙底層基礎

圖 | 腦控輪椅

周星愷表示:“9年來,靈犀微光經歷了AR產業一波三折式的發展,在這一階段,我們有幸目睹國內一眾AR光波導企業對其技術推進向前的毅然決心,作為其中一員,我們希望通過對AR光波導技術的迭代,真正意義上為元宇宙準入級終端的出現打下基礎。”

“隨著靈犀微光在AR光波導技術上的常年積累,我們有幸與各類B端領域客戶著力推進細分領域的商業化落地。在9年的磨練中,我們發現很多項目與AI之間有著強融合關系。”

周星愷進一步分析道:“AI與AR技術的融合,在很多情況下被視為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例如,硬件側的芯片、顯卡、傳感器等;軟件側的圖像生成、語音識別、手勢追蹤等。”

由此可見,ChatGPT和元宇宙概念的爆火是技術發展的結果,其核心含義在于AI和AR技術的成熟,為人們掌握和利用AI人工智能、進入元宇宙提供底層技術支撐。

靈犀微光周星愷:硬件終端催生時代進化,AR光波導技術賦能元宇宙底層基礎

圖 | 演講現場

在活動現場,當周星愷提及科大訊飛、數字政通基于AR+AI的合作案例時,在場及同步在線的嘉賓表現出極大興趣。分享結束時,主持人對輕薄型AR眼鏡的概念提出疑問——我們距離AR眼鏡形態與普通眼鏡一樣的時代還有多遠?

“2021年,我們推出了國內第一款基于AW70Pro打造的輕薄型AR眼鏡產品,其在保持1200nits亮度,30°FOV視場角下,擁有僅38.6克的重量,其外觀與普通眼鏡外型無異。與此同時,我們在去年重磅亮相了第二代阿拉丁系列產品阿拉丁Bi,其采用不銹鋼弓形梁設計,基于雙目視覺支持3D內容顯示”,周星愷回答道。

阿拉丁系列眼鏡是靈犀微光定義的輕薄型陣列光波導公版產品參考方案,其價值在于賦能AR終端開發者生態,提供軟硬件開發者生態的技術支持。

靈犀微光周星愷:硬件終端催生時代進化,AR光波導技術賦能元宇宙底層基礎

圖 | 阿拉丁

在推進AR光波導落地過程中,靈犀微光有幸受到政府側、企業端等多方支持,例如: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的指導下舉辦創客北京專項賽;獲得北京市科委在體全息方向的課題研究并順利結項;榮獲阿里巴巴諸神之戰“智能制造賽道”全球總決賽新銳獎項等等。

歸根結底,靈犀微光的產業鏈整合能力,源自于對AR光波導底層技術的多年研發和商業化落地探索。其中,已經發展出完整的產品矩陣體系:

以消費級AR光波導模組AW70Pro、AWO71為代表,具備體積小、結構緊湊,質量輕薄的特點,能夠為消費級應用場景進行輕量級定制化解決方案;以行業級模組AW81、AW60Pro為代表,兼備大FOV、大出瞳、高分辨率特點,上投式AW81能夠與頭盔式設備完美結合,應用在安防、消防等行業;前瞻2D系列兼顧輕便與高畫質的特性,采用LCOS像源,具備大視場角的特點,適用于眼鏡類產品開發,輕便小巧適合日常佩戴。

靈犀微光周星愷:硬件終端催生時代進化,AR光波導技術賦能元宇宙底層基礎

圖 | 靈犀微光模組

以上AR陣列光波導均已應用在各級領域,并與AI技術強強融合賦能細分產業。

“這一切成果,離不開靈犀微光一直以來在光波導技術工藝成熟路線上的大力布局。2015年我們獲得和君資本的天使輪融資,隨后在西安建立了國內首條光波導模組試產產線;2019年舜宇光學注入投資,我們的無錫生產基地正式運營,實現年產10萬片的量產產能;2022年,我們在杭州建成亞太區第一條能夠批量生產光波導模組的自動化生產產線,承擔降本增效、大規模量產交付的重任”,周星愷補充道。

一系列工藝進展,使得靈犀微光在AR光波導領域獲得先發優勢。以近兩年從理論階段走向商業化應用的二維擴瞳技術為例,靈犀微光截至2022年已經進化出三代產品,其中以2D-40、2D-60為代表,實現了輕巧體積下大視場角的技術突破,預計2D-40在2023年能夠實現小批量產。

03 總結

隨著元宇宙、AIGC等概念相繼火爆,2023年被不少人認為是AI顛覆元宇宙的元年。有人說AI將取代人類,并以馬斯克的警告作為座右銘;有人說元宇宙的火熱將不復存在,VR/AR又將回落至冰點。

然而,引用某VR垂直媒體的一句話“一葉障目者,自不見行業之光”。無論AR還是AI,技術發展的腳步如時間車輪一般生生不息,作為行業內摸爬滾打近10年的上游技術研發商,靈犀微光希望用自身技術賦能元宇宙,為準入級AR終端提供光學解決方案。

基于元宇宙準入級終端平臺,AI將是下一代基礎技術支撐的“頂梁柱”,AI與AR融合發展,以此催生出豐富、全新的元宇宙生態系統。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