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凈利潤6.2億元,臺積電交出迄今最好的「成績單」

韓璐 3年前 (2023-01-13)

在另一面,即便是臺積電,也沒能躲過“庫存調整”帶來的沖擊。

昨日,臺積電發布2022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再一次刷新了人們對它“吸金能力”的想象。

同時,在當日下午舉行的電話會議上,臺積電總裁魏哲家等也對2023年半導體行業走勢、海外建廠等問題一一作出回應。

2022年日均凈利潤6.2億元,2023 Q1營收預期降幅14.2%

財報顯示,臺積電第四季度營收6255.3億新臺幣(199.3 億美元),同比增長42.8%;凈利潤2959億新臺幣,攤薄后每股收益11.41新臺幣,同比增長78%;毛利率達到62.2%,一連刷新單季獲利、毛利率最高紀錄。

2022年,臺積電全年營收近2.3萬億新臺幣(758.8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113.47億元),凈利潤1.16萬億新臺幣。

對比2021年全年凈利潤0.597萬億新臺幣,臺積電在2022年不僅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70.4%,更是首度突破萬億新臺幣,相當于每天收益27.8億新臺幣,換算為人民幣約為6.2億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魏哲家也在電話會議上表示,今年除存儲之外,全球半導體產業市場將下滑4%,晶圓代工產業則減少3%。

這一背景下,不同于過去三年不斷取得大突破,魏哲家繼續說到,臺積電在2023年會保持微幅成長。

這一點也反映在了臺積電對于今年一季度的營收預測上。

以美元計算,臺積電方面預估2023年一季度營收將達到167億-175億美元之間,毛利率在53.5%-55.5%之間。

相比第四季度,以中間值計171億美元計算,降幅達到14.2%。CFO黃仁昭分析稱,這是受到終端市場疲軟、客戶調整庫存的影響。

先進制程營收占比達54%,高性能計算反超智能手機

作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先進制程一直是抬升臺積電營收和凈利潤持續創新的主要動能。

在第四季度,雖然7nm及以下的先進制程貢獻了54%的出貨占比,高于2021年第四季度的50%,但具體來看,7nm制程的整體占比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由去年同時期的27%下降至22%,反觀5nm,則由去年的23%上升至32%。其他主要制程方面,16nm占比12%,28nm占比11%。

而在2022年全年營收中,7nm制程依舊是臺積電的最大營收來源,占據整體營收占比達到27%,只是相較于2021年依舊是有所下滑,下降了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5nm營收占比從2021年的19%大幅提升至26%。5nm與7nm之間營收占比差額正不斷縮小。至于16nm、28nm,相較于2021年均出現1%的下滑。

說完制程再來看各平臺,目前臺積電按應用劃分主要為5塊,分別是智能手機、高性能計算(HPC)、物聯網(IoT)、汽車、數字消費電子(DCE)。

過去多年來,智能手機平臺一直是臺積電最大的營收來源,但這一情況在去年發生了變化。因為市場需求疲軟、客戶庫存調整等因素,智能手機營收已經被高性能計算連續多個季度反超。

在第四季度,智能手機平臺營收占比從去年的44%下滑至38%,位居第二,又一次實現反超的高性能計算則由去年同期的37%增長至42%。

其他平臺中物聯網占比8%,汽車占比6%,數字消費電子占比2%。

就增減幅度來看,高性能計算、汽車平臺營收較上季度分別增長10%,動能最強勁。智能手機減少4%,物聯網減少11%,數字消費電子減少23%。

在全年數據中,高性能計算不出意外的拿下第一,為臺積電貢獻41%的營收,緊跟其后的是智能手機(39%)、物聯網(9%)、汽車(5%)、數字消費電子(3%)。

其中,發展最快的是汽車,同比增長74%,高性能計算也不遑多讓,增幅達到59%,接著是47%的物聯網、28%的智能手機、1%的數字消費電子。

3/4nm產能供不應求,2nm進度好于預期

去年第四季度,臺積電3nm(N3)制程工藝已經在南科廠投入量產。在電話會議上,魏哲家表示,升級版3nm制程(N3E)將于今年第三季度量產。

在其看來,2023年N3和N3E預計將貢獻4%-6%的營收,高于5nm制程量產第一年的貢獻,客戶訂單數量也將是5nm的2倍以上。

另外,臺積電方面也在電話會議上提到,面向3/4nm制程,去年高性能計算及智能手機客戶的需求已經超越了供應能力,因此在今年,臺積電將全產能生產3/4nm制程。

3nm制程之外,被視作下一個競爭高地的2nm制程也是外界十分關注的。

針對該制程的進展,魏哲家表示進展比原先預期好,仍將維持2024年風險試產,2025年量產。屆時,該制程將在竹科及中科投入量產。

資本支出較去年下降6.3%,美國工廠2024年投入量產

過去的3年中,臺積電每年的資本支出可謂是節節攀高,從2020年的181.74億美元到2021年的300.4億美元,再到2022年巔峰的362.9億美元。

但對于今年的資本支出,臺積電方面有所收縮,預估在320億-360億美元之間,以中間值340億美元計算,較去年下調約6.3%。不過用于研發的費用較去年將增加兩成。

按照具體規劃,這300多億美元有70%用在先進制程,20%用在特殊制程(微機電MEMS、CMOS影像感測元件、嵌入式閃存eFlash、射頻元件等等),10%用在先進封裝和光罩生產等領域。

其中,除了制程研發,臺積電的工廠擴建也是外界尤為關心的問題。在電話會議上,臺積電也透露了這方面的新進展。

截至目前,臺積電正在進行的幾個受關注海外建廠項目中,一個是位于日本的特殊制程技術晶圓廠,將量產12/16/22/28nm制程,計劃于2024年末投入量產;另一個是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先進制程廠,計劃于2024年量產4nm制程,2026年量產3nm制程。

其中,魏哲家也在電話會議上承認,包括勞工、當地的各式費用等諸多因素在內,使得美國工廠的成本要高于臺灣4-5倍,但他也表示,臺積電目標海外毛利率一定會高于25%,從而確保海外能夠獲利。

此前已經確認的常規計劃中還包括南京工廠28nm制程的擴產,以及臺灣當地圍繞3nm、2nm制程的工廠擴建。

除此之外,魏哲家還提到,臺積電正考慮在日本建立第二座工廠,前提是客戶需求和政府的支持水準合乎情理。同時,臺積電也正在接洽相關客戶和伙伴,以評估在歐洲建設車用晶圓廠的可能性。于歐洲而言,如若該工廠確定立項,當地汽車半導體產業鏈的壓力將進一步被釋放,即便之后再次面臨車用芯片短缺情況,窘迫程度也不會如過去三年這般。

產業庫存高峰已過,市場景氣有望下半年復蘇

回顧2022年的半導體市場,在智能手機、個人PC市場發生的“庫存調整”是重要關鍵詞之一,并由此引發了業內有關于市場資本寒冬、半導體行業下行周期等話題的激烈探討。

針對這一點,魏哲家在電話會議上說到,產業庫存高峰是在去年第三季度,最近正急速減少中。

從臺積電的角度來看,“庫存調整”帶來的是6/7nm制程的產能利用率不再如過去三年般處于高點,依照魏哲家所回應的,這一情況預計需要數個季度的時間去進行調整。

至于如何調整,他也透露稱,當前臺積電正在與客戶密切合作開發特殊和具差異化的技術,從消費性、射頻、連接以及其他應用中,找尋更多需求來回填6/7nm制程的產能。

在其看來,半導體周期將在2023年上半年觸底,并在下半年平穩復蘇。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