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新品亮相南昌,如何打造絕佳顯示VR一體機
這個隱形巨頭,正逐步浮出水面。
2022世界VR產業暨元宇宙博覽會如約在南昌舉辦,雖然疫情當下,但是絲毫不影響大家對于元宇宙的熱情:
今年展覽面積達到了30000平方米,參展企業大約有200家,參展內容涉及通訊、醫療、教育、數字人、顯示等各個領域。
很多公司會選擇在這場年度盛事上展示最新的硬件產品,近期嶄露頭角的TCL就是其中一家不容小覷的“新勢力”。展會上TCL為我們帶來了其首款VR一體機新品,它憑借1512PPI屏幕、支持0-700°屈光度調節等參數特性,在場館中吸引了極高的人氣。
行業拐點已至,TCL用VR打造“屏宇宙”
13日上午10點,TCL在南昌綠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了主題為“虛實無間,睛彩視界”的VR新品交流會,現場TCL VR負責人于洋帶來了TCL新品與企業戰略布局相關分享,并正式對外展示新品VR一體機——TCL V1。
于洋表示,TCL V1這款產品是公司邁向元宇宙的第一步,之所以會親自下場,主要是出于幾方面考慮。
首先,其認為VR已經迎來拐點,根據Gartner曲線,VR經歷了2015-2016年熱潮到達頂峰,然后2017年到2020年回落到低谷,自2021年開始進入了平穩增長期。
2021年Quest 2銷量破千萬,VR/AR市場關注度以及投資力度規??涨?,根據陀螺研究院數據,2022年上半年,全球VR/AR產業融資并購規??傤~達到312.6億元,較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長37%,同時諸多互聯網、科技巨頭紛紛布局。TCL此時切入VR,可以說恰逢其時。
于洋還提到,TCL認為VR顯示屏是未來繼電視、手機、電腦外的第四塊屏,這塊屏幕可以帶來更豐富的內容,更加便捷的交互以及更多沉浸式的體驗,意義重大。
此前TCL在前三塊屏的業務上,已有深厚而廣泛的業務基礎,并且在第四塊屏的探索上,早些時間提出了屏宇宙的概念。在這個屏宇宙的概念里面,TCL認為屏幕是端口化的:屏幕既是用戶接受信息的入口,也是用戶輸送交互感知的出口。
一方面,屏幕作為信息入口,它接收著2D或者3D的數據流,此外,屏幕也影響著這些海量數據的格式、協議、速率、效果等方方面面,并影響著背后的元宇宙運作。
雖說TCL的VR終端部門是一個年輕團隊,但其在VR相關的產業鏈上已經形成了深度布局,甚至可以說是有備而來。
TCL積累了顯示、軟件算法、系統和高通芯片開發、整機垂直整合等一系列核心能力,如TCL科技旗下擁有主要負責核心顯示屏的TCL華星光電,研發團隊已經達到了數百人;TCL實業旗下設有研發中心、軟件與工程中心、制造中心、質量安全中心、AI算法技術團隊,在全球擁有42個研發中心,32座制造基地。TCL可負責目前產品從Pancake光學到終端研發設計到落地生產全流程。
基于市場拐點的到來,以及其對屏宇宙的布局及技術儲備,TCL的VR之旅正式拉開序幕。
1512PPI屏幕,108°FOV,絕佳顯示VR一體機正式亮相
關于產品外觀,從TCL此前公布的產品邀請函可瞥見一二,不過現場真正接觸真機時,仍有很多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TCL V1機身正面材質區別于很多塑料感強的產品,其采用黑色亮面PVC材質,搭配圓潤的弧形線條以及簡約設計風格,看起來產品質感和科技感直接拉滿。
佩戴方面,TCL V1采用了前后平衡設計,將電池后置,更好地體現人體工學。由于其頭帶較為柔軟,在收納時也更為方便。于洋表示,TCL V1“正看科技感,側看藝術品”,產品憑借出色的設計成功斬獲了全球設計領域的頂級獎項IF設計獎。
與目前主流的VR一體機一樣,TCL V1也采用了Pancake光學方案。相較于傳統的菲涅爾光學方案,Pancake折疊光路設計能使光機厚度減少50%以上。
于洋表示,通常小尺寸像高會限制視場角,即在小尺寸屏幕上提升FOV是一項比較嚴峻的挑戰。TCL V1通過采用3片式的高折射率Pancake透鏡,用凸凸凹結構設計,配合光學設計的合理焦距分布,有效收斂光線角度,使透鏡口徑較小,再加上像高的最大化利用,從而實現了108度大FOV。
視覺體驗方面,TCL V1搭載了集團旗下TCL華星光電(CSOT)自主研發生產的Fast LCD屏幕,該屏幕采用Real RGB排列,屏幕尺寸僅有2.1英寸,分辨率卻達到了2280*2280,換算下來PPI為1512,為現階段PPI最高的LCD屏幕。
PPI是決定VR畫面清晰度的一項重要指標,PPI越高,畫面質量也會更高,并能有效降低紗窗感。目前主流的VR一體機設備PPI普遍在800-1200左右,而TCL V1卻達到了1512,給用戶提供了優秀顯示體驗的必要保證。
其他顯示指標方面,TCL V1刷新率為90Hz,NTSC色域達到了70%,采用了Fast LCD技術,響應時間低至4.5ms。
此外,該產品支持透鏡手動調焦,可實現0-700°的屈光度調節,能夠適應更多不同用戶群體的佩戴需求,多數用戶可以真正做到上手即用,降低了使用門檻。
成像方面,TCL自研的Pancake光學特別針對畸變與鬼影問題做了優化處理。對于畸變問題,于洋表示TCL自身光學實驗室已經積累一定的設計仿真能力,同時也建立了強大的算法團隊進行光學逆畸變算法優化。
對于鬼影問題,TCL一方面使用PBS代替傳統的分光膜,提高了系統的光能利用率;同時其通過嚴格的鏡片應力控制,管控材料、鍍膜工藝,及鏡片采用可識別的定位設計增加產線貼膜對位精度來減弱鬼影。
從現場所展示的圖片來看,TCL V1鏡頭對畫面的反差以及抗畸變表現都要優于不少同類型產品。
除了優秀的顯示效果外,于洋表示,“好的產品不只是規格,更在于穩定量產性。”TCL從設計優化、制程優化以及材料優化三方面下手保證了穩定的產品良率以及交付能力。
自研6DoF算法,彩色VST......軟件功能向主流看齊
除硬件部分,于洋還在現場展示了TCL V1的“軟實力”。
新品搭載了TCL自研的6DoF交互算法。其通過引入輕量級神經網絡算法,使其交互算法延遲控制在了8ms,而軌跡預測時間+追蹤位姿時間小于1ms。
從現場展示來看,TCL自研的6DoF交互算法魯棒性優秀,在承受8個G加速度的情況下依舊能保持穩定追蹤。
最近發布的VR新品,無論是PICO 4還是Quest Pro,彩色VST功能都是其主要賣點之一,該功能為混合現實的實現打下了必要基礎,而TCL V1同樣實現了對全彩VST功能的支持。
于洋透露,目前全彩VST技術可以分為單目RGB、RGB+深度相機、雙目RGB三種,這三種方案各有優劣。如單目RGB方案成本較低,不過靜止狀態無法獲取深度信息,無法實現AR內容的精準疊加。RGB+深度相機方案為主動測距方案,建模較為精準,但是成本相對較高。
TCL經過綜合考量采用了雙目RGB方案,它既能計算深度信息,同時還能控制成本,結合TCL自研的2D畫面算法和雙目標定等相關技術能實現更好的混合現實效果。
除6DoF以及彩色VST,于洋還在現場展示了TCL V1其他實用的系統功能,包括:
l一鍵VR同屏。支持連接了同Wifi的電視、平板、電腦等設備一鍵同屏,讓VR不再是一個人的封閉空間。
l無代碼內容創作工具《Creator》。優質內容匱乏是行業的一大痛點,而除了專業的PGC之外,UGC加入才能快速擴大內容生產效率,而這也是各大巨頭紛紛布局的方向。據了解TCL的《Creator》將針對行業用戶的需求,提供一整套完整的內容生產引擎解決方案,快速提高內容數量。
l一拖多控屏軟件。中控是行業應用中的核心功能之一,據介紹用戶可使用電腦、平板或者頭顯來控制多臺VR一體機設備,從而在教育教學、培訓、展示等諸多場景實現視角、內容觀看管理。
發力B端,TCL開啟新征程
對于接下來的戰略方向,于洋提到TCL首款VR一體機產品將會更聚焦B端市場。
為此,TCL V1將提供高自由度定制服務。如產品顏色可選黑色、數字青粲、杏黃色、冰河藍等自定義色。
同時,其還提供了多種交互手柄外觀設計方案,從顏色到手柄外觀完全根據客戶需求定制。
此外,TCL在軟件的定制方面也下足了功夫。通過其TCL XR OS,用戶可對系統交互界面任意進行個性化定制,使其從外至內成為客戶的專屬VR產品。
整體來看,TCL推出了更為開放的B端合作模式,從軟件到硬件,讓生態合作變得更為靈活以及多樣化。
相對于如今激戰正酣的消費市場,TCL選擇了更契合其基因的B端市場切入不失為現階段明智的選擇。成立于1981年的TCL,是3C領域身經百戰的老兵,其業務遍布全球160多個國家地區,去年集團營收超過2000億元;同時,它也是VR領域的整裝待發新兵,在顯示、光學、算法和整機解決方案上的技術儲備,加上完整的供應鏈能力以及強大的渠道優勢,將成為其在VR賽道上堅實的后備力量。
這個隱形巨頭,正逐步浮出水面。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