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電廠”爆火背后,特斯拉早已站在風口之上

jh 3年前 (2022-08-30)

虛擬電廠的商業化路線,特斯拉提供了一個模板。

隨著今夏缺電、限電的新聞頻上熱搜,一夜之間,“虛擬電廠”概念成為國內資本市場的“香餑餑”。

作為緩解用電壓力的重要手段,這一“新鮮事物”在國外早已發展多年,并衍生出多種商業化模式,然而這些項目背后大多是壟斷性的能源公司。

不過從近些年的趨勢來看,有越來越多科技企業開始以“挑戰者”的身份盯上這一領域,這其中又以美國科技巨頭特斯拉最早入局。

早在2015年,特斯拉就推出儲能電池Powerwall項目,并設想了一個“家用發電廠”的商業計劃。隨后多年里,特斯拉又與多家能源企業合作,進一步完善其“虛擬電廠”版圖。

“虛擬電廠”爆火背后,特斯拉早已站在風口之上

何謂“虛擬電廠”?

從定義上看,虛擬電廠(VPP)是將需求側、分布式電源以及儲能裝置進行能源分配的物聯網系統。它本身并不發電,同時沒有實體形式的存在,因此“虛擬電廠”不過是一個形象化的比喻。如果把一輛電動汽車看作一個儲能設備的話,那么到了用電低谷時,就可以把之前存儲的電輸送回電網,達到削峰填谷的效果。

“虛擬電廠”爆火背后,特斯拉早已站在風口之上

當下,“缺電”成為全球各國的常態,不僅是基礎設施薄弱的發展中國家,即便是美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停電依舊是個大問題。如何保證用電的穩定,除了加大基礎設備建設、加大發電量外,“虛擬電廠”就成了非常有效的補電方式。

但如果只是用于補電,那么“虛擬電廠”組網時產生的額外成本無疑會阻礙這些分布式能源擁有者的參與,因此能源企業們需要用足以盈利的商業化模式來吸引用戶們參與到建設中。

以商業化進程最出色的歐洲為例,目前虛擬電廠項目建設是將分布式電源進行整合并打包出售,通過降低成本的方式進行盈利。

而對于特斯拉身處的美國來說,能源業務更是一筆潛力無限的生意:首先,美國基礎設施薄弱的鄉村地區非常需要“虛擬電廠”這一補電形式,其次太陽能已經是當前美國重要的能源來源,最后,新能源又與特斯拉的電車業務十分契合。

特斯拉的虛擬電廠計劃

今年7月,特斯拉公布今年第二季度財報。

和往期財報一樣,能源業務依然不溫不火,但馬斯克提到一個重要消息:市場對特斯拉儲能產品Powerwall的需求仍超出特斯拉的供應能力。

與其他產品相比,Powerwall在國內鮮有人知。其實從2015年推出以來,Powerwall一直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主要原因就是工廠產能問題,北美消費者對于這種“高科技產品”特別感興趣。

“虛擬電廠”爆火背后,特斯拉早已站在風口之上

從介紹來看,Powerwall通過太陽能屋頂產生可再生電力,并提供存儲和與電網的接口。該系統中的能源墻內置可充電的18650鋰離子電池,產品容量包括7KWh和10KWh兩種,而能量包則通過串并聯方式提供100千瓦時以上的容量。

在美國,家用發電機幾乎是常備設備,但傳統柴油發動機不但污染壞境,且體驗感極差。

Powerwall的出現無疑是“降維打擊”,不僅可以在斷電時自動切換為緊急電源確保正常用電,還能與屋頂太陽能板或光伏協同工作,因此廣受好評。

據統計,Powerwall最新一代產品(Powerwall plus)目前在北美市場占有率超過50%,在歐亞等競爭激烈的海外市場同樣處于領先。

此外,特斯拉還為Powerwall配備了一項Storm Watch功能,通過TESLA APP即可提前提醒用戶有停電風險。據統計,在2021年,該功能共激動近40萬次,這一項功能也是其他儲能產品不具備的優勢。

“虛擬電廠”爆火背后,特斯拉早已站在風口之上

從前文敘述中可以看出來,Powerwall即是特斯拉組建虛擬電廠系統的最關鍵一環。在未組網前,其本身即可以化身“大型充電寶”,在沒有停電風險時,就能削峰填谷節省電費。另外相比于電動汽車,Powerwall并不需要擔憂電池耗損對于系統的影響,與電網的互動效率更高。

有海外科技媒體測算,在10年的保修期下,Powerwall的最低電價能達到17美分。雖然這高出了美國的平均電價,但對于偏遠地區或用電量大地區的用戶來說,17美分還是可以接受的價格,更何況還沒有斷電風險。

在完成產品布局后,特斯拉也就有了構建虛擬電廠的基礎。

2021年,馬斯克表示要利用Powerwall將個人家庭改造成小型發電廠,還要反哺公用電網,這也證實了其構建虛擬電廠的計劃。

今年6月,特斯拉與美國加州公共事業公司PG&E合作在加州推出第一個官方虛擬電廠。

報道稱特斯拉已經邀請約25000名擁有Powerwalls的PG&E客戶加入虛擬電廠共同完成這個項目。其中有超過3000名客戶是在該計劃推出的前兩周內表示有興趣加入。加入計劃后,每增加一千瓦時的電力,他們的Powerwall就能獲得2美元的收入。

就在本月,加州的虛擬電廠項目成功啟動了首次緊急響應演練,在活動中,共有2342個Powerwall用戶參與,共計輸出了多達16兆瓦的電力,相當于一個小型分布式發電廠的發電量。

這一次演練也證實了虛擬電廠在特殊情況的可靠性。

而除了加州以外,特斯拉還在日本宮古島組建了一座虛擬發電廠,這也成為日本最大的使用家用電池的商業虛擬發電廠。

美好愿望背后的挑戰

當然,馬斯克畢竟是商人,這些布局的終極目標,還是希望特斯拉成為一家世界領先的能源企業。

與傳統發電廠相比,虛擬電廠這一形式在后期幾乎是“毫無成本”:除了前期的設備建設以外,依靠太陽能板以及光伏設備,就能完成產電、儲電與輸電,而在傳統的發電廠模式下,這些額外成本都會轉移到終端用戶上。

“虛擬電廠”爆火背后,特斯拉早已站在風口之上

當然,馬斯克的野心很好,挑戰更大。

首先,太陽能、光伏等芯能源依然難改“靠天吃飯”的特性,其輸出功率不穩定,這就需要對設備有極高的要求。然而以目前的產品來看,還難以達到要求。其次,Powerwall的產能與價格還難以跟得上需求,后續維護也需要一大筆資金。

最后,在全球缺電的情況下,虛擬電廠項目本身還是要以服務大眾為首要目標,特斯拉的虛擬電廠項目會是一種成功的商業化形式,但并不適合所有場景。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