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硬科技新風口!第一屆專精特新技術創新大會暨科學家創新創業論壇圓滿落幕

IM2MakerOpr 3年前 (2022-07-30)

十余家優質硬科技媒體平臺與相關機構對此次大會進行了同步直播,線上觀眾達10萬余人次。

7月29日,在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中關村科學城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由中關村智友研究院主辦,中關村科學城公司、中關村創業大街、智源研究院、雅瑞資本與華興Alpha參與協辦的《第一屆專精特新技術創新大會暨科學家創新創業論壇》(以下簡稱大會)在京圓滿落幕。十余家優質硬科技媒體平臺與相關機構對此次大會進行了同步直播,線上觀眾達10萬余人次。

作為聚焦“專精特新”企業成長與科學家創新創業的硬科技科創盛會,同時也作為2022 中關村創新創業季系列重點活動之一,此次大會受到了來自政府、學術界、投資界、產業界、及創業者的高度關注。

大會首個環節,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創新創業服務處處長龔維冪到場并為此次大會致辭。龔維冪表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科技創新和優質科技成果孵化轉化成為搶抓時代發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他還表示,中關村智友研究院是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硬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平臺,基于一流的科學家網絡、高水平的輔導服務、良好的投資孵化模式和豐富的產業資源,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硬科技孵化服務體系,培育出九號機器人、天智航、柏惠維康等60多家智能裝備領域的硬科技企業,探索出了促進硬科技成果轉化孵化的新機制、新模式,為創新創業生態的營造作出了積極貢獻。

聚焦硬科技新風口!第一屆專精特新技術創新大會暨科學家創新創業論壇圓滿落幕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創新創業服務處處長龔維冪

隨后,北京市委中關村科學城工作委員會、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服務體系建設處處長劉釗為大會致辭,并就專精特新企業發展與資本的關系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這段時間有更多的輿論喜歡妖魔化資本,覺得資本除了把技術引導向惡,另外就是榨取中間的所有價值。他認為這個事情要公允地看,所有的動機是引導行動的主要動力,如果沒有資本在早期的投入,和在早期的貢獻,就像土壤沒有肥料一樣,科技的種子就不會萌發為參天大樹。最后,劉釗處長表示在做任何科學技術轉化和企業未來商業路線布局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它可能的用向,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希望通過論壇的交流和合作來進一步推動技術向善。

聚焦硬科技新風口!第一屆專精特新技術創新大會暨科學家創新創業論壇圓滿落幕

△北京市委中關村科學城工作委員會、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服務體系建設處處長劉釗

隨后,北京市科技創新基金董事長蔣興權在致辭環節表示,真正的創新源頭來自于科學家、科研院所,尤其是頂尖的創新,但是科學家不懂商業和產業,需要有人給他服務。同時,科學家如果直接去做企業家也不行,過些年就沒有人去做創新了。田苗老師作了一種好的探索,能夠把科學家和產業做很好的嫁接、孵化,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愿意支持科學家基金,我們非常希望能夠從高校里出現一些愿意服務科學家的科學家,就像田苗老師,這是我們的一個探索。

聚焦硬科技新風口!第一屆專精特新技術創新大會暨科學家創新創業論壇圓滿落幕

△北京市科技創新基金董事長蔣興權

面對科技成果轉化困境與科學家創新創業的爭議,由北航機器人所名譽所長、中關村智友研究院院長王田苗教授牽頭發起,并聯合多位科學家共同出資,同時獲得北京市科技創新基金、中關村科學城新動能基金以及雅瑞資本、紅杉資本、百度風投、普華資本、真格基金、融道投資等機構加持,智友科學家基金也給出了自己的一份答卷。截至2022年7月,智友科學家基金一期共孵化投資17家硬科技團隊,這其中便包括了快速成長起來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與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此,此次大會特設中關村智友科學家基金「專家貢獻獎」授牌環節,以此感謝在科創領域作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們。

聚焦硬科技新風口!第一屆專精特新技術創新大會暨科學家創新創業論壇圓滿落幕

△智友科學家基金「專家貢獻獎」授牌環節

獲得此次專家貢獻獎的科學家,包括科技部智能機器人重點研發計劃專家組組長趙杰,寧波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中控科技集團創始人褚健,北航江西研究院院長、北航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教授劉強,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黃鐵軍,北航機器人所名譽所長、中關村智友研究院院長王田苗,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視覺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鄧志東,北京理工大學教授、科技部智能機器人重點研發計劃專家段星光,北京工業大學教授、智同工大智能傳動研究院院長張躍明,北航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北京生物醫學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北航)主任樊瑜波。

從宏觀經濟,到細分領域

在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院長金勤獻的主持下,此次大會進入專家報告環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華興資本首席經濟學家李宗光,北航機器人所名譽所長、中關村智友研究院院長王田苗與國投招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王世海從宏觀到微觀,從微觀到產業,分別發表了專家主題報告。

李宗光首先從宏觀上對目前處于的發展階段進行了剖析,他指出全球化是一個很重要的背景,新技術在迅速擴散,但是在高科技領域,要建所謂的“小院高墻”。接下來通過劉鶴副總理的文章來闡述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內涵。最后提到,基于外部格局與國家發展方向考慮,未來幾年空間比較大的行業分別是清潔能源、數字經濟與智慧醫療。而在硬科技創新創業領域,華興內部比較看好國產替代、智能化與云原生、元宇宙三個賽道。

聚焦硬科技新風口!第一屆專精特新技術創新大會暨科學家創新創業論壇圓滿落幕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華興資本首席經濟學家李宗光

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成長規律思考,王田苗教授對什么是專精特新、專精特新在國家的戰略使命中處于什么位置、它來自于哪兒,以及在孵化投資的時候是否有規律可循發表了系列觀點。王田苗教授表示,“我們把專精特新分了四個階段來進行孵化和投資。第一階段:選好方向和團隊,這是價值的起步。第二階段:選好落地驗證,獲得相應的資質;第三階段:需要小批量投產及商業化運營;第四階段:尋求第二條曲線,規?;l展。”

聚焦硬科技新風口!第一屆專精特新技術創新大會暨科學家創新創業論壇圓滿落幕

△北航機器人所名譽所長、中關村智友研究院院長王田苗

而針對“在先進制造專精特新領域的投資思考和實踐”這一主題,王世海則從投資的角度分享了深入系統的方法論。王世海表示,專精特新真正的驅動力是什么?我們的邏輯是6個字“硬科技+數字化”,二者缺一不可?,F在提得更多的是投硬科技,但如果是沒有數字化屬性的硬科技,相對來說我們還是比較慎重的。

聚焦硬科技新風口!第一屆專精特新技術創新大會暨科學家創新創業論壇圓滿落幕

△國投招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王世海

科學家or企業家,向左還是向右?

在“科學家巔峰對話”環節,邀請到了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視覺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鄧志東教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黃鐵軍教授,科技部智能機器人重點研發計劃專家、北京理工大學段星光教授,北航江西研究院院長、北航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劉強教授與智同工大智能傳動研究院院長、北京工業大學張躍明教授5位科學家代表。北京科創基金執行總經理魏凡杰主持了該環節。

聚焦硬科技新風口!第一屆專精特新技術創新大會暨科學家創新創業論壇圓滿落幕

△“科學家巔峰對話”環節

針對科學家創業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挑戰,幾位科學家分別分享了各自精彩的觀點。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權威專家,鄧志東教授表示,一方面是技術的源頭來自于科學家,而科學家在利益分配上要取得合理的收益。另一方面,在成果轉化過程中要主動為科學家進行企業家人才、資本等市場主要要素的配置與服務。第三方面,我們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原始創新方面,跟國外還存在一些差距。

黃鐵軍教授表示,原始創新變成產業的形態多種多樣,不能簡單地把一個學校的團隊教授挖出來讓他去創業,這樣或許太看重短期效應了,我們應當允許各種各樣形態的出現,應該營造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互動的有機合作大生態。我們也希望,創新在國家發展的核心地位就是這么體現的,而不是簡單地說有多少教授變成經理。

段星光教授則表示,創新創業是分不開的,談到專精特新這個話題,我覺得如果沒有創新,干脆就不用創業;既然要創業,還是需要有科技的創新,有先進技術的內涵在里面。

劉強教授表示,在科學家創新創業,以及專精特新技術創新里面有“三個結合”需要特別關注。首先是技術和生產要結合。技術對于制造業來說,最終都落在裝備上面,裝備是我們的載體,創新的技術一定要和裝備最終結合。二是硬核科技要和新的發展趨勢(數字化和智能化)結合。三是科學家要和市場及資本結合。

而作為科學家參與創業的成功代表之一,張躍明教授則以親身經歷分享了關于科學家創業的深入看法。他表示,“在企業創新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這一點很重要。我們是不是要把自己轉變為一個企業家?這個轉變其實是很難做到的。因為企業家同樣需要極高的專業素質,而這種素質不是隨便就能得到的,所以我的體會是,你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或者作為一個科學家,無論在哪兒,你都要作為一個科學家。”

“專精特新”企業投資價值

中關村智友研究院安冉主持了大會下午環節。首先,億歐聯合創始人兼總裁王彬博士為大家帶來了關于《2022北交所“專精特新”企業投資價值研究報告》的專業解讀。王彬博士表示,專精特新肯定具備“四高”特征,即毛利率要高、資本開支增速高、營收高、研發投入強度高,這“四高”是很好的尺子來評估自己是否屬于專精特新、是否屬于小巨人。在此基礎上,專精特新投資的“三要素”為:一是下游滲透率,即現在的企業市場收入怎樣;二是專精特新肯定要強調國產替代率;三是龍頭市場占有率。

聚焦硬科技新風口!第一屆專精特新技術創新大會暨科學家創新創業論壇圓滿落幕

△億歐聯合創始人兼總裁王彬

而在隨后的“投資家對話”環節,中關村科學城公司副總經理戴廉、明勢資本創始合伙人黃明明、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伙人李竹、藍馳創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及雅瑞資本創始合伙人張瑞君則就“專精特新熱潮下的理性投資”這一熱點話題展開討論。投中研究院院長劉璟琨主持了該環節。

聚焦硬科技新風口!第一屆專精特新技術創新大會暨科學家創新創業論壇圓滿落幕

△“投資家對話”環節

面對專精特新企業對投資者產生的影響,戴廉博士認為,一是投資標的選擇更深了,需要對產業鏈企業了解更深入。二是對專精特新的關注也需要提前布局、需要眼光非常早。三是需要做長期準備,在更長的時間周期里去評估這個企業的價值。

黃明明則表示,“科技創新”是中國未來十年最大的機會,這是當前各界的共識。所以我們尋找標的的方式不會變,給這個社會創造最大價值的地方是我們的投資標的,這個主題在未來10年、20年和專精特新的國家政策一致。

李竹認為,“我們做投資首先要跟大趨勢同頻共振,跟大趨勢共振是創業最成功的方式。未來專精特新將是中小企業的中堅力量,而投科技創新要必須對技術有判斷、對產業鏈有判斷。”

朱天宇表示,從資本回報角度來講,大家肯定要看到這個回報和以前不完全一樣,但是這是“同呼吸共命運”的過程。

張瑞君表示,今天我們看項目時在想兩個維度,一個維度是今天太多機構對專精特新、對硬科技的理解不到位,除了大家考慮到很多因素之外,還需要思考這個團隊,尤其像教授的團隊,他們具不具有商業轉換能力?有沒有商業意識?如果沒有的話,即使技術再好,也不是投資標的。

關于創業,產業園區的建議

當科技成果轉化與專精特新企業成長成為焦點話題的時候,整個行業也對產業園區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面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面對科學家創新創業,產業園區的建議是什么?在真成投資創始合伙人李劍威主持的“產業園巔峰對話”環節中,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聶麗霞,北航國家大學科技園董事長李軍,國泰創投集團副總裁、國泰·奧北科技園CEO吳雪秀以及東升科技園數字化公司CEO龔瑞男分享了各自精彩的看法,但不約而同的,每位嘉賓都強調了創業企業必須高度關注“現金流”,“活下去更重要”。

聚焦硬科技新風口!第一屆專精特新技術創新大會暨科學家創新創業論壇圓滿落幕

△“產業園巔峰對話”環節

聶麗霞表示,對于一個企業來講,企業家的戰略布局、資金布局、業務布局這幾者是要匹配的。關注現金流,向園區尋求更多非股權類投資的資金來源。

李軍對此表示了贊同,并補充道,企業應首先讓自己活著,活著才有可能下一步發展。

吳雪秀則用一個金句表達了對前面兩位嘉賓觀點的的贊同,“不要沒有利潤的收入,也不要沒有現金流的利潤,要活下來。”

而龔瑞男則從大數據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建議:第一,融資層面要秉持長期主義的價值資本。第二,盡快完成今天大家討論的“由科學家轉向企業家”的方向,盡快完成由成果轉化到產品化乃至市場化的階段。第三,保證足夠的現金流。

聚精英創未來

作為此次大會的重要安排之一,7家由智友孵化和投資的優秀團隊在大會現場分享了各自團隊在硬科技領域的技術創新與應用。這其中包括量子精密磁場傳感及醫療應用提供商未磁科技、醫療軟組織定位穿刺手術機器人研發團隊真健康、新型零拷貝區塊鏈和分布式隱私計算平臺研發團隊峰和科技、高空高速無人機航空發動機提供商中發天信、新能源車與航空工業輕量化零部件提供商航宇智造、新一代高精度RV減速器制造商智同科技以及電池AI 檢測技術提供商昇科能源。

通過匯聚權威科學家、優秀創業者、知名產業園區負責人及知名投資大咖,此次大會已成為聚焦專精特新企業成長與科學家創新創業的優質交流平臺,并為科技成果轉化與硬科技創新創業路徑給出新范式,為中小企業成長提供了一個創新型的科創成長平臺。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