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再次縮短付款期限:2023年起將更加嚴格
下游廠商叫苦連天。
據臺媒《自由財經》報道,晶圓代工龍頭廠臺積電通知客戶,從明年1月起,客戶付款條件更加嚴格,付款期限從交貨起的30天縮短為15天。對于臺積電的嚴格要求,一些IC設計客戶也是叫苦連天。但對于此項傳聞,臺積電并不予評論。
針對此消息,業界相關人士認為,這從側面反映了臺積電明年產能仍將吃緊,并透露出臺積電資本支出高,因為要維持其設備龐大現金流支出,因此需將客戶付款期限大為縮短。
就在上周三的臺積電股東大會上,董事長劉德音就表示,臺積電今年產能利用率還是相當滿,但全世界經濟也在改變中,2023年需求還沒有完全很清楚,正與客戶討論中。同時,他還表示,臺積電在全體員工努力下,近年來各方面都有長足進步,去年營收成長24.9%,預計今年將增長約30%。
除了縮短付款期限以外,臺積電還計劃對客戶新增投片量漲價10%,明年若還有基本額度之外的新增投片量,不僅基本額度將適用調漲后新報價,同時新增投片量還需加價20%。
當然,對于“客戶增量投片要加價”的傳聞,臺積電表示,不評論價格問題。
就在今年1月,臺積電全面調漲晶圓代工價格,漲幅約6%。為此,大客戶們紛紛加碼產能,例如AMD、蘋果、英偉達、高通等數十家客戶為保障后續出貨,紛紛預先支付臺積電款項預約產能,合計臺積電今年將可取得超過 1500 億元新臺幣預付款,使得其年度營收可望持續沖新高,更將力拼全年無淡季。在大量代工需求的加推動下,臺積電維持強勁的增長態勢,預計全年營收增長25%-29%。
但對于下游廠商來說,這并不是個好消息。在當前消費需求不景氣,甚至持續下跌的情況下,芯片設計公司的庫存可能栽在手里,而終端企業要么把價格上漲繼續轉嫁給下游或消費者,要么接受利潤率下降。
但對于不少需求下滑的手機廠商來說,已經很難將成本上升轉嫁給消費者了。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