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汽車竟化身“移動監控攝像頭”?供應商回應:“無需擔憂!”

jh 3年前 (2022-05-13)

盡管Waymo、Cruise等公司一直宣傳他們的服務會給交通帶來好處,但它們并沒有公布另一個隱藏用途。

無人駕駛汽車竟能化身“移動監控攝像頭”?供應商回應:“無需擔憂!”

你能想象,馬路上行駛著的汽車竟時刻監視著行人的一舉一動?

如此“聳人聽聞”的事情就發生在美國加州第二大城市舊金山。據當地媒體透露的一份警方培訓文件顯示,舊金山交管部門可以直接與Waymo、Cruise旗下的Robotaxi(無人出租車)進行互動,并且獲取調查所需的相關線索。

文件曝光后,當地隱私權益者紛紛指責警方“嚴重越界”。

行走在馬路上的攝像頭

盡管該培訓文件屬于內部材料,但報道此事的Motherboard(vice旗下科技欄目)還是巧妙地通過公共記錄獲得。

整份文檔共三頁,內容涉及警員應如何與自動駕駛汽車(Autonomous Vehicle)進行交互,尤其是那些“內部沒有人類駕駛員”的車輛。

無人駕駛汽車竟能化身“移動監控攝像頭”?供應商回應:“無需擔憂!”

其中列舉了“不要因非緊急情況而打開車輛”、“除非存在合法的執法行動,否則不要將車輛拉過來”等等。同時還解釋了如何給“沒有人類駕駛員的汽車”的違規行為發出罰單。

從這里看一切還很正常,但到了標題為“調查”的部分時,該文檔告訴警員:自動駕駛汽車會不斷記錄周圍環境,可能存在幫助調查的線索,接下來就是如何發送這些“潛在的線索”,而文檔還“貼心地”用括號標明了“調查部已經多次這么做(Investigations has already done this several times)”。

無人駕駛汽車竟能化身“移動監控攝像頭”?供應商回應:“無需擔憂!”

文檔在最后貼上了Waymo與Cruise兩家公司的Robotaxi運營范圍,從圖中可以看出來,這兩家公司的業務基本上覆蓋了舊金山市區的大部分區域。

無人駕駛汽車竟能化身“移動監控攝像頭”?供應商回應:“無需擔憂!”

消息一出,隱私倡導者紛紛在社交媒體上指責警方的行為屬于“越界”。

“這非常令人擔憂,”一位名為Adam Schwartz的專職律師在接受 Motherboard采訪時稱:“汽車本該產生個人消費者的數據,但自動駕駛汽車卻可以捕獲周圍世界的細節數據,并成為警察部門的證據來源。”

來自哈佛大學的研究員Chris Gilliard則描述得更為嚴重:“隨著公司繼續將公共道路作為這些車輛(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場,每個人都應該了解它們已經成為移動的監控設備,并且擁有間諜技術”,“執法機構已經可以識別車牌、實施地理圍欄限制、訪問智能門鈴畫面、以及購買位置數據。這種做法無疑是擴大了監控網絡的覆蓋范圍。”

車企回應:“無需擔憂”

盡管網友們對于“監控事件”頗有怨言,但這兩家自動駕駛公司似乎并不在意。

Waymo發言人回應Motherboard稱,該公司會要求“那些從Waymo尋求信息和數據”的執法機構在提出請求時必須遵循有效的法律程序,并出示有效的授權。“我們的政策是質疑、限制或拒絕沒有有效法律依據或過于寬泛的請求”。該公司發言人還表示,他們不會收集數據“以識別個人身份”。

而Cruise則直接從正面承認了“移動監控”:“我們與執法部門密切合作,目的就是使我們的道路更安全”,“當我們收到有效的搜查令或傳票時,我們會分享鏡頭和其他信息,如果公共安全受到威脅,我們會自愿分享信息。”

在這之后,一些網友也站到了自動駕駛企業和警方這邊,他們認為“在公眾場所,本來就沒有隱私可言。”

無人駕駛汽車竟能化身“移動監控攝像頭”?供應商回應:“無需擔憂!”

也有人則力挺警方,如果需要,他們會毫無保留地提供所需要的數據。

汽車隱私問題早已不是新鮮事

如今自動駕駛技術逐漸成為智能汽車的標配,但相關的政策法規和產業相關服務現在卻走在了銷量后面,這就導致“隱私問題”層出不窮,人們對于汽車攝像頭也是愈發“恐懼”。

去年3月,特斯拉CEO馬斯克在提到FSD升級時指出:由于原有的一些測試車主在使用FSD功能時沒有充分注意道路狀況,因此特斯拉已經取消了這些車主的使用資格。

對此,有網友在推特上詢問馬斯克“特斯拉是怎么知道車主行為”,馬斯克毫無避諱地用“Yes”肯定了這一猜測。

無人駕駛汽車竟能化身“移動監控攝像頭”?供應商回應:“無需擔憂!”

這次回應引發了巨大的爭議,特斯拉被質疑通過車內攝像頭侵犯車主隱私權。隨后,一位名叫“greentheonly”的黑客大神又在網絡上曝光了一段特斯拉車內攝像頭高清畫面,這顆攝像頭攝像的范圍不僅僅只有駕駛員,還可以清晰地觀察到車內所有人的一舉一動。有網友調侃道,“視頻平臺會員看劇都沒這清楚。”

無人駕駛汽車竟能化身“移動監控攝像頭”?供應商回應:“無需擔憂!”

除了車內攝像頭以外,車外攝像頭與傳感器同樣有強大的數據收集能力,這也引起了一些爭議。例如,一些特殊建筑或地段,就明確特斯拉相關車型禁止入內,同時,越來越多的車型開始取消遠程攝像頭功能。

“千里眼”功能是比亞迪汽車的特點功能之一,車主可以通過APP遠程查看車外攝像頭影像。但從今年開始,多位車主在網上反映這一功能已無法使用,打開后會提示“根據國家最新法規要求,車外影像功能正在升級,敬請期待”。

無人駕駛汽車竟能化身“移動監控攝像頭”?供應商回應:“無需擔憂!”

對此,客服回應稱,無法提供“千里眼”功能是因為該功能正在基于最新法規要求進行整改優化,包括汽車收集車外視頻、圖像數據等等。若必須需向車外提供數據,應在車端對數據中的人臉、車牌信息進行匿名化處理。

同樣地,東風日產也宣布從4月起開始取消智聯App遠程拍照功能,而公告中也提到了國家數據法規的要求。

通常情況下,為了實現車輛的智能化功能,大部分車企都會安裝大量攝像頭與傳感器,這意味著不僅特斯拉擁有強大的數據收集能力,其他品牌的智能汽車同樣擁有這樣的能力。從車企的角度來看,數據的收集目的最終為了實現自動駕駛功能,而并未窺探隱私。

從這一角度來看,舊金山警方提取Robotaxi數據的行為明顯突破了數據采集的初衷,即便車企們表示愿意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提供數據,但這確實已經突破了隱私安全的范疇。

問題能曝光,總歸是好的

舊金山之所以能成為美國頭部自動駕駛汽車企業的“試驗田”,主要得益于復雜的路況、密集的人口分布,加上當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在“困難模式”下,Waymo、Cruise等企業快速成長,并得以投入運營。

除了技術得以成長以外,法律法規的漏洞也在不斷的試驗中暴露出來。

這次“攝像頭事件”恰恰反應了車企與監管部門之間的數據使用問題。相信在這次爭論之后,Waymo與Cruise能及時完善行業標準的缺失,同時也能為其他自動駕駛企業的隱私安全條款指明方向。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