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南京,他們的N個理由!
聽項目方說——“我們為什么選擇南京”。
一季度突如其來的疫情,沒有讓南京的招商引資按下“暫停鍵”。4月21日,2022年南京市重大招商項目暨央企區域總部項目簽約活動在“云”上舉行,59個總投資超1200億元的重大招商項目集中簽約。這是南京克服疫情影響,著力“大抓項目、抓大項目”,交出的精彩“成績單”,更是南京這座城市由內而外韌性的體現、底氣的彰顯。
圖 | 南京城
59個項目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海外
是什么讓創新創業者們
排除疫情阻隔
與南京“一拍即合”“雙向奔赴”?
聽項目方說——
“我們為什么選擇南京”
“這里產業集聚度高、作風務實”
簽約活動中,總投資10億元的昂科免疫創新藥研發、生產及銷售中心是生物藥領域的標桿性項目。而對于美籍華人科學家劉陽團隊來說,這標志著他們將在國內開啟新一輪創新探索,吹響結緣南京的序曲。2020年底,國際知名免疫學家、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院士劉陽教授內心升騰起一個愿望,回中國建生產基地。
去年11月,現任南京昂科免疫生物醫藥公司總經理的方顯峰接到了公司科學顧問,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王存玉的電話:“南京是個好地方,可以去看看!”當天,他就對接上南京市投促局。
方顯峰說:“在南京走了一圈,我最看重這里創新氛圍濃厚、產業集聚度高,吸引大批創新藥企和人才扎根,營商環境也很好。”
頂著疫情,項目在“非常時期”用“非常速度”推進:去年11月接觸,今年4月20日完成注冊;6月園區提供的過渡期物業將竣工交付;一期生產用地的手續也在按序推進……
“中國人講究‘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南京、江寧高新區給我們提供這么好的營商環境,我們也將給南京帶來禮物,一批進入成熟期的創新藥產品將加速落地。比如,治療新冠重癥患者炎癥的新藥、腫瘤免疫新藥等,都計劃引入南京,進行臨床試驗。部分海外藥物的生產加工也將引過來。”方顯峰說。
圖 | 研發人員正在進行生物醫藥的實驗
“南京特質讓人印象深刻”
“項目選擇落戶南京浦口,是我們微思在全國調研一圈后決策確定的。”微思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婁喜超說。
此次簽約的微思自動駕駛研發測試及交付中心項目,計劃總投資8億元,擬在浦口高標準建設柔性產線、室內標定間、室外試驗場等,打造面向長三角、輻射全國的自動駕駛研發、測試、算法開發服務及交付運維總部基地。
科技企業發展生態優良、當地政府服務靠前主動、眾多高校集聚大量高端人才……經過多次接觸,婁喜超說,南京“特質”讓他印象深刻,“最重要的是,南京正在建設無人駕駛雙智示范區,在智能物聯網汽車方面搭建了完整產業鏈,這些對我們都有很大吸引力。”
為了全速推進項目,浦口區采用“一事一議”方法,深入了解企業異地搬遷、人員住宿、經營開工等方面的問題。
“落地效率很高,我名片都沒來得及換就成常駐了”
“項目落地效率很高,我連名片都還沒來得及換,以后就常駐南京了。”
4月21日,隨著投資15億元的中嵌科技工業物聯與智能制造華東總部項目正式簽約,這家總部位于成都的工業互聯網與工業大數據平臺廠商落子南京,作為公司的原華東區經理,羅帥的事業重心也由湖州轉移至南京江北新區。
讓他們與南京結緣的,是去年的首屆智能制造創新大賽。“當時我們代表西部賽區參加總決賽,比賽結束后,江北新區智能制造產業園敏銳地發現我們與園區發展相匹配,主動聯系我們,邀請我們去園區參觀。”作為公司落地南京的主要決策人,江蘇中嵌物聯科技總經理唐東明說,項目落地如此順暢,主要是因為園區專業而誠懇的招商服務。
目前,該項目定位為公司的華東地區總部。“現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南京有著獨特的競爭優勢,輻射面更廣,同時高校資源豐富,人才儲備充足,有利于公司的長期發展。”唐東明說。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