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疫情下的“汽車供應鏈”
供應鏈等得起,銷量可等不起。
在停產危機持續數周后,汽車行業終于看到了緩解的希望。
上周末,上海市經信委公布了一份保障復工復產的“白名單”,在長達666家的名單里,汽車產業鏈相關企業就占到了近四成,成為“重點保障”的對象。
然而,身處上海的汽車行業從業者依然沒有半點放松的跡象:“雖然復工了,不過沒有實際投入生產。”
上汽集團在本周一選擇了先行啟動壓力測試,涉及了員工、供應鏈、物流、封閉生產管理和園區防疫;位于臨港片區的特斯拉也開始回歸兩班倒的生產狀態。
但在當地媒體實際探訪后發現,想恢復到停產前的生產節奏依然困難重重。
大廠尚且如此,中小工廠更是難以提速。
困在工廠里的員工
3月14日,在上海市加強管控之前,上汽大眾安亭工廠接到了48小時閉環隔離的通知。原本工人們只是和往日一樣進行普通加班,但隨著疫情的加重,工人們被告知留在工廠里,晚上就睡在帳篷里或者行軍床上,過上和其他上海民眾一樣的封控生活。
據未來汽車日報的數據,留在上汽大眾安亭工廠閉環生產的員工多達8000余名。得益于相對封閉的環境,該工廠依然保持著生產計劃,同時避免了疫情的擴散,這也給了安亭工廠第一時間組織員工的統籌能力。
相比之下,其他工廠的員工到崗問題則困難許多。這些工廠由于缺少封閉管理的條件,大多員工選擇了居家辦公,然而上?,F行的“三區管理”政策加上社區的層層加碼,讓這些員工很難回到崗位上。
從上海市公布的第一份三區名單來看,在汽車產業集中的浦東新區,封控區與管控區占到了全區近54%。嘉定區雖不屬于疫情的重災區,但同樣處在嚴格管控狀態。
在缺少員工的情況下,工廠即便是符合復工復產的條件,也很難回歸到疫情前的生產進度。
停滯的運力
相比于人員缺失帶來的效率降低,物流的停滯則是將整個汽車產業鏈條拆成了一個又一個獨立的孤島。原材料進不來,產品出不去,即使工人在崗也無濟于事。
從3月31日起,缺少原材料的安亭工廠進入了停產狀態。從地圖上看,安亭鎮位于上海市與江蘇省交界處,但在高速口的層層防疫管理面前,一些缺少通行證的卡車司機被迫放棄了前往上海的計劃,停在了蘇州市境內。這時,位于安亭的企業們只能改由叉車等其他方式進行卸貨轉運,運輸成本陡然上升。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稱,即使在蘇州轄區內,不同區域對于貨車的政策也有所不同,蘇州有“蘇貨碼”,昆山有“鹿路通”、太倉有“婁城防疫”,彼此之間并不互認。并且隨著疫情的嚴重,防疫政策不斷變化,有些區域幾乎已經到了“一天一變”的程度,這也給貨運管理帶來了挑戰。
為了減少防疫帶來的隔離風險,不少卡車司機和專線物流企業選擇進入停運狀態。用一位物流企業從業者的話來形容當前現狀:“物流靠駕駛員流通起來,現在駕駛員都停了,自然就困難了。”
蘇州的情況尚且如此,上海市境內的情況可想而知。據一份物流行業協議研討會資料顯示,自4月以來,長三角收費站及高速服務站關閉比例為14-30%和30%-48%,車流量則驟降40%-80%。原本長三角貨運量能占到全國22%左右的運輸比例,公路運輸更是占其中約73%,如今這些產業鏈企業只能期待高速公路防疫措施降低,或者改由鐵路、水路等物流方式。
目前,交通運輸部在回應“長三角物流運行不暢”的問題時,強調了“不得層層加碼一刀切“。隨著上海疫情的逐漸好轉,物流對于復工復產的影響也會逐步降低。
不僅要復工,還要恢復行業信心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一位上海本地零部件企業高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給出這樣的答復。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1年上海地區汽車總產量共計28332萬輛,占比10.68%,位列全國第二,算上環滬的蔚來、吉利等品牌,上海地區汽車產量則能占到全國總量約20%。
在停擺之前,上海地區的生產一直處在比較緊湊的滿產狀態。隨著停產天數的不斷累加,已有訂單的交付以及新車的研發都會在4月迎來一次低谷。
以特斯拉為例,上海超級工廠在3月共計生產5.5萬輛新車,而從3月28號開始,該工廠已經停工超過三周,相當于錯過了至少4萬輛電動車,按每輛車30萬元計算,損失將超過120億元左右,這勢必對特斯拉的第二季度業績產生影響。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在無法解決物流和人力的情況下,上海汽車產業恢復疫情前的產能依然遙遙無期。對此,知名產業分析師郭明錤在推特上預估,“目前特斯拉每小時工作量粗估約為40個至50個,而零配件庫存水位則約2.5周,相當于每月電動車出貨量約2.5萬至3萬輛。想要回升到疫情前80-85的水平,還需仰賴工廠防疫控制、供應鏈的復工進展、以及物流是否明顯改善,因此特斯拉上海廠產能最快要到5月中旬才會回到封控前水準。
特斯拉尚且如此,產業鏈上其他企業更是舉步維艱。
結語
在過去的數年里,缺芯、缺電池等事件逐漸成為這個行業特有的“時代記憶”。而這次的疫情,更是讓人們意識到汽車制造不是一個孤島產業,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整個行業發展的整體趨勢。
對于車企們來說,他們需要再次反思庫存的問題,一旦受到了來自外部的沖擊,供應鏈的穩定勢必受到打擊,這時候,庫存還是影響利潤的要素之一嗎?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