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浪潮科技:借“大禹針”之力,促進水利行業智慧升級

jh 3年前 (2022-03-21)

深耕水利行業14年,浪潮已經打造出一套完整的產品體系。

對話浪潮科技:借“大禹針”之力,促進水利行業智慧升級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水作為生命之源、生產之要,自古以來就是重點治理的對象,例如都江堰、大運河、三峽大壩、南水北調等水利工程舉世矚目,讓人嘆為觀止,大禹治水的故事更是代代流傳。

進入新時代,黨中央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十六字治水思路,水利部也明確了按照“需求牽引、應用至上、數字賦能、提升能力”要求,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以數字化場景、智慧化模擬、精準化決策為路徑,以構建數字孿生流域為核心,全面推進算局、算法、算力建設,加快構建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的智慧水利體系,全國水利行業進入蓬勃發展的階段。同時,AI、大數據、5G等新技術,將中國帶入“智慧水利”的時代,一大批創新型產品給“治水”帶來了新的思路。

在2月底江蘇省工信廳組織開展的舉辦的2022年第一月度“星光江蘇”數字經濟新品發布會上,浪潮帶來的“大禹針”成功摘得優勝獎,該產品以“智慧水利”為主要亮點,有效提升了水利工程智能化監管能力。發布會結束后,鎂客網也有幸聯系到了浪潮集團旗下浪潮軟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浪潮科技)智慧水利行業總監房愛印先生,針對大禹針產品以及浪潮對水利行業的理解,進行了一次深入的溝通。

眾多“黑科技”加持

去年夏天,河南的一場罕見的特大暴雨牽動著每個中國人的心。在突如其來的降雨面前,水利監測人員很難第一時間提前感知到潛在的危機。

房愛印告訴鎂客網:“水利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強感知的行業。

去年10月份發布的“十四五”智慧水利建設規劃中,提到了當前水利建設中存在的一些短板:例如透徹感知能力不足、感知覆蓋范圍和要素不全、信息基礎設施“算力”欠缺、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有待提升、網絡安全防護能力不足等問題。

想要解決這些痛點,核心思想就是將算力前置,對傳統監測端設備進行升級,繼而為后續的感知與決策提供保障。

房愛印表示,浪潮科技目前擁有一套完整的智慧水利體系,而大禹針作為新一代智慧水利監測設備,位于透徹感知層面,通過與多種物聯設備接入,適應于多種水利業務場景。

對話浪潮科技:借“大禹針”之力,促進水利行業智慧升級

圖 | 大禹針產品圖

從產品圖來看,大禹針外觀與普通的監測桿并無二樣,但這套設備上裝有眾多“黑科技”。首先是自上而下配備的雨量站、水位監測儀、流速雷達等多套水文監測設備,其次,大禹針配備了“五參數”水質檢測設備,可監測PH、溫度、溶解氧、電導率、濁度等多種水質參數。通過將多種功能集成在同一根桿子上,大禹針有效地降低了水文監測站的占地面積和資金成本。

同時,大禹針配備的高清攝像頭還能承擔其他職能,包括水面漂浮物識別、人員入侵識別預警、煙火的識別預警,并且能通過自帶的聲光設備及時對在場人員發出安全提示。

對話浪潮科技:借“大禹針”之力,促進水利行業智慧升級

總得來看,大禹針很好地覆蓋了傳統水文站的特點,同時又具備傳統水文站無法實現的優點。由于其成本低、部署靈活的優點,可以有效節省人力以及資金成本,適合于大規模的部署。

“云上”助力 “大禹”治水

“除了有設備,整套設備還需要配套的算力、網絡等基礎設施的支持,這樣才能更準確地進行感知、高效計算以及智能決策。”在介紹產品之余,房愛印向鎂客網介紹了大禹針的完整體系。

作為智能城市在垂直領域的重要應用場景,智慧水利的發展受益于5G、物聯網、邊緣計算等信息技術的革新。如果僅僅是將監測設備進行簡單升級,那么大禹針并不能凸顯出“智慧水利”的優點。

據了解,在整個“大禹針一體化平臺”里,大禹站與大禹云作為“看不見的力量”為前端設備給予了網絡和算力上的幫助。前者由網關和工作站構成,后者則是多個數字化平臺的集合,負責為大禹針及大禹站設備進行運維以及數據實時展示分析等功能。

正是將邊緣端的水利監測設備與云端技術結合為一體之后,大禹針“邊緣智能計算、混合網絡傳輸”等優勢才能完美展現出來。

在問及大禹針未來的更新計劃時,房愛印向鎂客網介紹了兩個不同發展方向。

一種是縱向做深水利行業,并且增加一些智能芯片與算法,提高水利監測設備的精確度;另一個是橫向拓展更多的行業,類似同樣為強感知的農業、應急等行業。”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來,大禹針的集成能力十分優秀,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進行改造適配,滿足不同行業的全域感知需求。

關于智慧項目的思考

早在2008年,浪潮就成立了智慧水利行業團隊。經過14年的探索與深耕,該團隊逐步成長為國內優秀的水利軟件平臺與業務軟件供應商,并且在山東、四川、湖南、廣東等10個省份成功落地了多個水利項目。

對話浪潮科技:借“大禹針”之力,促進水利行業智慧升級

進入“十四五”時期,浪潮科技智慧水利團隊將在數字化轉型潮流之下繼續向智能化前行。一種方式是依托浪潮智慧水利研究院,聯合行業內的主管部門、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專家,以“人才培養、課題研究、方案融合、業務創新、產業培育”為方式,串聯起上下游產業,為產業輸送人才;

另一種方式則是將技術落實到產品上,并且打造創新示范項目。大禹針正是在這種方式下誕生的優秀產品。

此前,有不少城市上馬了一大批“智慧城市”項目,但這些項目通常在一陣“喧囂”過后就迅速冷靜下來。是智能化程度不高?還是“打開方式”不對?這是很多從業人員會思考的一個問題。

在看完大禹針平臺的介紹后,我們或許可以從中悟出其中的一條答案:

在智慧城市項目里,不能停留在擴充信息化硬件設施上,更將考慮如何將硬件、數據以及云端算法串聯成一個完整的閉環生態。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