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大王」出資100億建大學背后:工廠越智能,越缺人?
搶人,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日前,“玻璃大王”、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再次沖上熱搜榜單,與上次一樣,還是因為建大學的事情。
這所大學,將來必須是中國最有錢的大學。
這究竟是一所什么大學?
100億建校,100億獎金,只面向智能制造領域
這所大學名為“福耀科技大學”。
最早是在今年11月份,曹德旺首次公開表示將出資100億元,與福州市人民政府共建大學。
其中,曹德旺方面出資的主體是河仁慈善基金會,后者由曹德旺以個人名下福耀玻璃股票發起成立,目前的市值約為108.65億元。
他估算,福耀科技大學預計兩三年內學??⒐ず?,可能會花掉一半的股票。至于剩下的部分,曹德旺則表示,將從個人賬戶中拿出一部分錢湊成100億,用作獎學金。
在他的設想中,福耀科技大學將被設計成雙導師制度,一個是完成學科教育目標的教授老師,空外一個是由企業派駐的高級工程師,教會學生動手能力。
在學科設置上,將規劃建成以大工科組團為核心、經濟管理學科為輔助、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等通識學科為支撐的學科體系,初步設定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儀器科學與工程、理學院、經濟與管理六大學院。
值得注意的是,在談到福耀科技大學時,曹德旺表示要實行“錯位辦學”,瞄準的就是瞄向目前制造業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短板。
同時,他也道出了當前制造業“招工難”的現狀,以及由此引發的企業成本增加、轉型受影響等問題。
但要知道的是,當前制造業正向著智能化方向轉變,而智能化手段所要解決的就是缺人力、高成本、低效率問題。
而照現在的情況來看,難道工廠越智能,就越缺人?
最缺工職業top 100中,有42個與制造業相關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智能化技術對制造業的“改變”。
用珠海格力公司設備動力部長王亞東的話來說,原本公司的機床都是人工操作,員工需要在機床旁邊守著加工,基本上一條產線至少需要1個人,而現在改用自動產線之后,一個人就可以操作6條產線。
但值得注意的是,當智能自動化設備越來越多的進入工廠,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
簡單來講,相較于傳統流水生產線,智能化生產線對員工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員工不是專業技術人員,可能就無法掌握操作智能化生產設備。
同時,當智能化設備發生故障,技術人員還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其修復,并調節好相關參數,以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
而現實情況是,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張,以及智能設備的大量引入,崗位大把大把的有,技術人員卻供不應求。
依據人社部的統計預測,在智能制造行業,2020年的人才需求為750萬,缺口則達到了300萬人。預計到2025年,人才需求會增加至900萬人,而與之相對的是,缺口也增長到450萬人。
此外,依據人社部發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全國招聘大于求職“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中,有42個與制造業相關。其中,新進24個職業中,與制造業相關的更是高達17個,包括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等等。
而站在企業層面,有48%的制造企業增加了2021年人員編制,近4成企業在今年下半年增加了招聘量。
這其中,又有多少企業能夠招到足夠的技術人員呢?
同樣的搶人大戰,也正發生在智能制造行業
在智能制造產業內,“搶人”一直沒有停過。
從整體來看,當前智能制造的人才缺口覆蓋數據治理、架構師、數據工程師、智能化工程師、機器人調試工程師等。
在招人急切程度、難度上,目前需求最大的是技術人員和一線操作人員,難度最大的則是研發、數字化和銷售人員。
而為了招到更多的人,或者說留住人才,在當前人才有限的前提下,“砸錢”往往是最有效的措施。
這不,比如長城汽車,在今年5月發布了史上最大規模股權激勵計劃,授予對象占據企業員工總人數的16.89%,目的就是為了留住科研人才。
又或者是新造車勢力中的理想、蔚來,前者給智能駕駛艙高級系統工程師開出最高達6萬元的月薪,后者則給智能人機交互的首席系統架構師開出8-11萬元的月薪。
再來看榮耀,CEO趙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深圳地區相較于傳統制造業,他們工人的待遇相對高出40%-50%。
而從整體來看,依據中智咨詢2021年調研數據,參與調研的企業中,有76%的制造型企業決定調薪。相較2020年,這類企業的占比上漲了13%。
其中,數字化領域人才的薪酬漲幅最高,跳槽漲幅最高可達到40%,其次是工業互聯網人才,漲幅最高可達30%。
人都去哪里了?
不可否認,當前制造業正是智能化轉型初期,“缺人”是一個逃不過的問題。但在另一面,我們卻看到,大量制造業員工外流。
這里的外流并不是指那些因為跳槽而出現的人員流動,而是跨行業的外流。
有數據顯示,僅去年上半年,美團和餓了么累計新增的200萬外賣騎手中,有近3成來自制造業,其中更是超8成是40歲以下的青年。
與此同時,面對每年畢業季都存在“就業難”的大學生群體,曹德旺也發出了自己的疑惑:為何大學生寧可送外賣,做快遞員,都不愿意去工廠就業?
進一步,人不夠用;退一步,有生產經驗的員工外流,大學生寧愿失業也不進工廠。
此時,除了搶奪既有高端人才,如何抓住基礎員工、大學生,并讓他們充分有效地運作起來,也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