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回艙,感覺良好”,神州十三號宇航員圓滿完成6.5小時出艙作業
神舟十三號宇航員順利完成出艙任務,王亞平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
北京時間11月8日1時16分,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過約6.5小時,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出艙任務,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艙。
此次出艙是空間站階段第三次航天員出艙活動,也是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首次出艙活動。
時隔13年,翟志剛再次出艙,隨后王亞平出艙,成為了中國首位進行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
翟志剛、王亞平身著“飛天”艙外服,從天和核心艙節點艙出艙。出艙后,翟志剛說:“我已出艙,感覺良好”,王亞平接著說“我一會兒出艙,感覺良好”,艙內配合的航天員葉光富說“我下次出艙,感覺良好!”
兩名出艙航天員將在機械臂支持下,配合開展機械臂懸掛裝置與轉接件安裝和艙外典型動作測試等作業。其間,在艙內的航天員葉光富配合支持兩名出艙航天員開展艙外操作。
據了解,這次任務安裝的機械臂級聯裝置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制,此前搭乘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先于航天員抵達中國空間站。
機械臂級聯裝置包括懸掛裝置和雙臂組合轉接件兩個部分,航天員需要將懸掛裝置安裝在核心艙外。懸掛裝置帶有巧妙的抱爪結構,在指令遙控下,抱爪結構能準確地將轉接件抓住把轉接件放在捕獲區域,并為轉接件提供供電保證。
雙臂組合轉接件則被空間站型號研制人員形象地比喻為“宇宙級機械臂轉接頭”。它能把長度10米的核心艙機械臂,同長度5米的問天實驗艙機械臂組合起來,實現雙臂間電氣和信息的互聯互通。通過轉接件“雙臂合一”后,空間站機械臂可達范圍拓展為14.5米,活動范圍可直接覆蓋空間站3個艙段。
據悉,自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后,截止目前,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已在軌工作生活超過20天。按計劃,神舟十三號乘組將在軌駐留6個月。在為期半年的任務中,航天員預計要進行2-3次的出艙行走任務。
這是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六次飛行任務,也是該階段最后一次飛行任務。
據報道,未來,在神舟十四號乘組軌駐留期間,我國將先后發射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在2022年前后完成空間站三艙組合體建造。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機械臂雙臂組合轉接件主管設計師朱超稱,未來,在空間站完成三艙組合后,航天員大部分出艙任務將利用機械臂組合臂來完成。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